新病毒Omicron肆虐全球,香港也不例外,由國泰空少違例外走為香港帶來的新防疫措施,令農曆新年前的餐飲業帶來新一波限制,為防通關日期遙遙無期,唯有無奈繼去年農曆新年無得出外食團年飯,計劃仍在家中度過,樓市遇冷鋒兼交投放緩,遇上新一波疫情來勢洶洶,第一季將會轉靜,而一手旺勢要在疫情後才會重新起步。

網民熱話|朋友2016年「落錯車」5年花150萬租樓住|呻由市區搬到元朗|一類單位樓價5年升40%

香港樓市遇冷鋒兼交投放緩

某天同大學同學吃飯,該位在內地當演藝事業老總十多年,自從兩年前內地修正娛樂圈歪風後,每月入不敷支,連工資、定期開支每月支出超過200萬人仔,再碰上疫症打擊經濟,原本欲在珠海買房的計劃也暫時擱置下來,「宜家最重要搵錢出糧畀伙記先,待經濟轉穩後先諗其他投資。」

買樓自用+投資需要

其實除了自用外亦有投資需要,友人在年前便因女兒往澳洲讀書,為了更方便,便在澳元底位,以港元500萬元購入一層快入伙的CBD樓花,淨兌率已升了13%;在2003年因想換大啲,便以當時建築呎價4,000餘元,買入了在何文田一層逾1,000平方呎的樓花,目前現值逾2,000萬元,去年更豪花250萬元裝修,讓太太住豪啲。

鐵路新盤大賣|元朗、黃竹坑延續焦點!2022四大注目新盤檢閱|老樓周記

快退休的公務員自住藍田三房私樓

另一位同學廿多年前因爸爸買入藍田一層私樓,四位家姐一係移民,一係結婚已搬出了舊居,目前這層三房的舊居,一人獨佔,問他會否換屋,他這樣答:「無謂再轉,家姐住在同層,回家食飯又方便,正所謂龍床不及狗竇,換樓反而要適應,單支公又唔駛新樓呢。」這位快退休的公務員,閒時賭下馬,又食下好嘢,樂得自在。

香港連續第11年蟬聯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

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去年初公布一年一度的全球城市樓價負擔能力報告,在8個國家地區的92個城市當中,香港連續第11年蟬聯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2020年住宅樓價中位數對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達20.7倍,相當於港人要不吃不喝20.7年才能置業。

樓市走勢2022|美國將加息、新盤開價離地!上車客驚越遲越難買|老樓周記

疫情下 樓價仍有得升的理由

去年香港樓價雖然升幅輕微,料今年可蟬聯。咁又代表乜?上車客或換樓客要買一層樓,除了改善生活空間,還兼有自住投資諗法,這也是過去一年在疫情下,樓價仍有得升的理由,而且破了過了20年新高成交量的源頭。

兩低一穩的按揭原則

如前所指兩位大學同學早年已有樓,一個自用兼投資,一個享受人生,各自演繹人生。對於已供滿樓逾100萬個家庭而言,無疑為樓市提供足夠流轉力,有需要便買樓,而且也不用向銀行借貸太多,這也是銀行奉行低息貸、低風險、收入穩,兩低一穩的按揭原則。

早前有傳個別銀行擬收緊面積250平方呎的按揭,相信乃考慮申請人的還款能力,對於父幹盤或高收入人士的申請,會全盤考慮負擔能力,把呆壞帳風險自我調控下來。

發展商隨時將貨就價

有專家指政府以限呎樓來控制納米樓數目,對現存納米樓的前景反而是好事,因為沒有太多供應樓價反而穩定,甚至有升幅的預測。老樓對此一說稍有保留,當市場對納米樓的需求一減少,貨向住大啲的觀念增加的話,發展商隨時將貨就價,來滿足大眾,到時可買到一房的比例回升,納米樓自然受壓,看看最近市場對開放式和一房戶的需求變化便知一二。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劉兆昌為資深地產傳媒人,自1988年起投身地產傳媒採訪工作,見證香港樓市大時代三十年變化,曾任多間傳媒機構地產版主管,為香港傳媒界第一代地產版從業員,並曾於2010年出版首本買樓入門書。目前為自由創作人,中港兩邊走。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