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法】諾貝爾獎得主為找出貧窮主因,利用15年的時間進行研究,發現5個貧窮關鍵!想擺脫窮思維,改變命運由這一步做起,馬上看看你有否潛力做有錢人!

理財方法|諾貝爾獎得主花15年時間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福特基金會國際經濟學教授Abhijit Banerjee,及教授Esther Duflo為了釐清貧窮的本質,利用15年的時間,深入五大洲最多貧困人口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一眾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等角度出發並進行研究,發現出5個貧窮根源,包括生活開支、健康、教育、創業及政府政策5方面。

發現5個貧窮根源

在2019年,他們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殊榮,得獎的原因是他們對「緩解全球貧窮問題的實證研究」。

據他們的觀察,貧窮的主因是窮人不懂正確運用金錢!

理財方法(1)學識花錢是致富第一步

首先,第一個貧窮原因是窮人不太懂正確運用金錢。兩位教授發現,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窮人,儘管已經未能確保三餐溫飽,但依然選擇把金錢運用在不必要的消費開支上。

例如在南非,當地的人即使窮得無法溫飽,但仍然會選擇將大量的金錢投放在籌辦婚禮、喪禮等活動上。

錯誤購物觀念延續貧窮

例如當地舉行一場葬禮需要花費超過6,200港元,相等於當地家庭的4成年收入。但當地人為了舉行儀式,即使用光儲蓄亦在所不惜。

另外,窮人因為長期身處窮困的壓力當中,當獲得一筆錢後,就算不吃飯,也要購買電視、DVD機等用品,就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錯誤的購物觀念使他們延續貧窮。

理財方法(2)教育

教育方面,書中指出絕大多數的窮人不相信教育,很多時在貧窮的家庭中,家長都投放較少,甚至拒絕投放資源在子女的教育當中。現時不同的慈善機構都持續在偏遠地區興建學校,但兩位作者發現當地的窮人對子女教育興趣不大,原因是教育所需的時間較長,需要一段長時間後,才能得到「回報」。

甚至無法得知子女接受教育後,能否賺到足夠錢財照顧自己,達到「養兒防老」的目的。種種因素使他們對子女的教育興趣不大,使下代沒有足夠知識改善生

理財方法(3)控制醫療開支

健康方面,窮人比起廉價的疾病預防,更願意是把錢花在高價的治療當中。作者指出,在印度某些偏遠落後的地區,當地人甚至會傾向選擇沒有專業資格,或者「驅邪」等傳統療法,而非政府公共醫療機構,很多時在這些地區的公共醫療機構為簡化程序,或只會簡單詢問病人的病徵,就開出相關的藥。情況就如同病人自己判斷自身有否生病。使當地人對醫療機構失去信心。

拒絕接種經常生病

另外,由於當地的「窮人」因為沒有良好的信息來源,同時欠缺基本的醫學常識,無法理解疫苗接種等預防方法的重要性,拒絕接種的後果便是經常生病,再落入花費昂貴治療費的循環當中,影響自己的財務狀況。

理財方法(4)留意創業的風險成本

另外,貧窮的第四個原因是窮人創業的風險成本較大。創業可能是一個致富的途徑,但箇中的風險未必是窮人能夠承受的。創業並非一定成功,相同數目的投資金額對富人而言可能是九牛一毛,但對窮人而言,卻可能是他的所有資產,甚至是借貸所得。

假設投資失敗,窮人亦很難重新進行第二次創業。因為成本之大會令窮人放棄創業,失去一個向上流的機會。

理財方法(5)政府政策導致貧窮

最後社會援助,國家政策亦與「貧窮」息息相關。以烏干達作例子,當地政府其實曾推出一套政策,撥出預算幫助國內貧困學生應付學費開支,包括書簿費、老師薪酬等等。但最終調查人員發現,經過一層一層的貪污後,學校實際只能拿到13%的預算。

「知識」改變「命運」首要有資源

可見如果失去了政府的支持,即使窮人有決心靠「知識」改變「命運」,但失去了應得的資源,亦可能無法逆轉自己的生活。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