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不少家長對子女的心聲,縱然現今社會出路選擇多了,父母仍希望子女追隨傳統升學路徑,並認為只要依循讀書、考試、升學的方程式,日後便可以一帆風順,這種線性單一思維、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依然根深柢固。

育兒心得|家長表現「關愛 vs 權威嚴厲」4種親子教養方法一覽|生涯拼圖

讀到中三,條路好難行?

隨意瀏覽網上論壇亦不難發現這現象,筆者近日留意到某親子論壇便以「讀到中三,條路好難行」為題的討論,樓主分享其中三侄子告知在完成中三學業後,便會選讀職業訓練局課程,樓主當然對此選擇感到憂心忡忡,希望侄子至少完成中六學歷再作打算。而就中三畢業的出路,其他家長亦紛紛發表不同的心聲。

努力讀書 才有前途

家長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擔心子女若不繼續在主流學校升學,而轉往職業學校接受教育及培訓,前路或會較崎嶇,難以找到好工作。有些父母甚或會以過來人身份勸戒子女,說他們因當年讀書不多,現在才需那麼辛苦地工作,所以子女將來要加倍努力讀書,才有前途。由於有這種社會風氣,華人社會的家長往往相對不偏好職業教育。

不知道子女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家長可用4個方法助子女尋找自我|生涯拼圖

德國約50%青年初中後讀職業教育

由2012/13至2019/20學年,全港中學生入讀職專教育機構的比例介乎8至12%;而修讀中學文憑考試應用學習科目學生,則長期維持在高中生總人數6%。反觀成功推行職業教育普及化的德國,大約有一半的青年在修畢初中課程後,便決定選擇職業教育為升學路徑。雖然德國近年升讀大學課程的學生逐漸增加,但與此同時,大學生的輟學率亦有上升趨勢,根據德國聯邦教育及科研部2017年的報告,每年平均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入讀大學後,才發現大學課程並不適合自己,有些人甚至亦會轉向投入職業教育。

傳統升學的迷思

若社會只重視主流升學,聚焦學科成績等於一切,卻忽視其他可能的選擇,青年難免會覺得前路抉擇的自由被無形限制。要打破這種傳統升學的迷思,乃取決於家長對多元出路理念抱持的態度。去年中大教育學院一項調查指,父母尤其是母親角色對子女升讀專上教育的影響最大。

家長與子女應雙向溝通

作為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持分者,家長不妨與子女開啟雙向溝通,放下個人自觀意願,為孩子開拓更多的可能性,不論最後選擇主流升學還是職業導向教育,相信討論區分享的中三學生個案,亦可找到適合自己的升學路徑。 

上文提到的討論區個案,當事人除了出現曠課、遲到、不願出席考試等行為外,亦打算在初中畢業後修讀職業教育課程,或許反映了其對生涯發展的具體方向感到迷惘。

理解當事人的動機至為關鍵

如家長要更好地協助子女釐清合適的發展方向,理解當事人的動機至為關鍵,因為動機是推動行為的核心因素,當我們不明白行為背後的目標與動機,只能針對表面的行為作回應。家長花點時間陪伴孩子討論,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探索自己內在想要的目標,也能幫助他們梳理行為背後的原因。至於有些家長或會擔心青年對職業教育課程一無所知,容易選錯路向,則可鼓勵透過網上數分鐘的職業小測試,按其個人的興趣及專長,初探職業世界,從而規劃所需修讀的課程。

認清天賦與熱情 選擇適合自己的路

親子間有所溝通固然重要,但正如筆者時刻提醒自己一樣,用心去感受和了解當事人,才是溝通的關鍵。童話故事《小王子》裡有句說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我們的眼睛是看不見的,唯有用心去發現,才能看得透徹。」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需要我們用心去洞察,才能認清自己的天賦與熱情所在,選擇適合自己走的道路,進而持續成長、自我完善。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劉心瑜是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MBTI 性格類型測評認證施測師,註冊調解員。相信生涯是由一連串的生活角色拼湊而成,希望每個人都能透過對世界和對自我的認識,一步步拼出自己生涯的美麗拼圖。

免責聲明: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