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入門】在全球股票市場,電動車是方興未艾的投資熱點,Tesla(TSLA.US)股價突破1,000美元後,其他電動車股也大受追捧。後起之秀Rivian(RIVN.US)和Lucid(LCID.US)上市後熱炒,雖然兩者股價均有所回落,但以11月23日的收市價計算,兩者市值仍然高於福特汽車(F.US)。

有傳蘋果造車有新進展

上周有消息傳出,蘋果公司APPLE (AAPL.US)造車有新進展,也帶動這間科技巨擘股價再創新高。事實上,蘋果造車消息也不知傳了多少年,這次造車的新進展,期票日子為2024年,但已經足夠讓投資市場有藉口炒一轉。

我相信,在2022年電動車仍將是投資熱炒主題,資本市場更不乏新的電動車公司上市,例如由富豪汽車、中國吉利合組的電動車公司Polestar,據稱也會在2022年初以SPAC形式上市。

港交所推SPAC方向正確|但未針對初創融資需要!監管顧忌似過多|創富導航

電動車新秀能否威脅Tesla王者地位?

對Tesla的忠實粉絲來說,股價突破1,100美元的Tesla已經近乎一種投資信仰,而這種信仰帶來的投資回報亦十分可觀,但這麼多電動車新秀湧現,能夠威脅到Tesla的王者地位呢?

一方面,市場發展空間之龐大,足以容納更多新加入的電動車品牌;但另一方面,從Rivian和Lucid的營運數字來看,Tesla的競爭優勢仍然拋離這些後起之秀。

各國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

眾所周知,全球各個先進國家的政府,也把以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石油能源汽車,放在施政目標的重要位置。說起上來,中國在這方面走得比歐美國家更前,反而日本受制於傳統汽車工業的龐大利益,在汽車電動化方面推動得十分遲疑。

中國、日本、美國和歐洲四大汽車市場,加起上來大約有7億輛汽車在道路上行走(數字包括轎車和輕型卡車)。莫說當中有1/3或者1/4的汽車會轉為電動車,就算1/10轉為新能源汽車,就已經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因此電動車的投資熱潮並非「鬱金香」式的狂熱炒賣,而是牽涉到未來十年以至二十年市場改革所帶來的需求。

不過,隨着競爭者增加,投資者有更多數據客觀地審視各個電動車品牌的執行能力。

美股入門:Rivian股東名單星光熠熠

以Rivian來說,主打的皮卡車(又稱農夫車)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車型之一,而Rivian亦是首家推出電動皮卡車的汽車製造商。Rivian成立於2009年,創辦人及CEO RJ Scaringe擁有麻省理工學院斯隆汽車實驗室的博士學位,股東名單星光熠熠,包括Amazon、Ford兩大巨企,因此一直是媒體的寵兒。

但說到財務數據方面,Rivian就仍然很薄弱,公司產品包括運動型多用途電動車、電動皮卡車和電動貨車,在伊利諾伊州擁有一家汽車組裝工廠。由於處於發展早期階段,Rivian在2021年6月的淨虧損為10億美元,收入為零。

首批Rivian R1T電動皮卡車開始生產

不過公司首批Rivian R1T電動皮卡車已經在2021年9月14日開始生產,截至10月底,Rivian已經分別生產和交付了180輛和156輛RIT。

截止10月底,美國和加拿大用户預定了超過5.5萬輛R1T電動皮卡車和R1S SUV(用戶只需要付1,000美元的可退還訂金就可以)。按目前產能計算,Rivian預計能夠在2023年底前交付。另外Rivian還擁有來自股東Amazon的10輛電動貨車訂單。工廠目前在擴充產能,計劃在2024年初實現每年15萬輛的產量。

汽車行業科技變革大洗牌 車廠不求變恐成汽車業Nokia|創富導航

投資Rivian的最大風險

大家都知道,企業遠景一般是過份樂觀,Rivian預言,到了2024年的產能為15萬輛。從交付幾百輛皮卡車、到十萬輛以上的這條生產路徑,當中出現的問題,恐怕會不斷打擊投資者信心,這是投資Rivian最大的風險。Elon Musk曾經說,打造一個Prototype或小規模生產很容易,但是要量產,而且不斷優化生產流程來降低成本則異常困難,Elon帶領的Tesla做到了,RJ帶領的Rivian能否做到呢?這是一個未知數。

自動駕駛技術吸引投資者

Tesla市值當然是史無前例地高,但畢竟整個汽車業能夠做到30%毛利率的人,在100多年的汽車歷史中,除了Elon以外,沒有第二個。而在造車以外,自動駕駛也是投資者願意付出天價市值的夢想所在。

Rivian所處的SUV、皮卡和貨車電動車市場,目前沒有出現領先的企業,競爭相對比較少,但量產及如何控制成本和交出令投資者滿意的毛利率,將會是這個電動車新秀真正的考驗。

Ford不會外判生產予Rivian

話口未完,早前有指Ford會跟Rivian合作生產電動車,然而據Automotive News的報道,Ford已決定以一己之力來完成目標,不會外判生產予Rivian。

至於走高端路線的Lucid Motors,旗下高階車款Air Dream Edition亦終於交車了。該公司表示,Air Dream Edition計劃交付520輛,而低階電動車款隨後亦會開始出貨,公司預期2022年將生產2萬輛Lucid Air轎車。當然,兩萬輛仍然是一個低產量,這些電動車公司,在成功量產後,能夠交出比傳統汽車公司更高的資本回報率,才是下一個回合的真正考驗。

作者簡介:羅祖樑累積超過二十年投資及指導初創企業的經驗,於私人家族辦公室擔任投資總監期間,曾參與各行各業包括航空公司、運輸與物流、工業餐飲與冷鏈管理、醫療保健和教育科技的戰略融資方案。畢業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投身投資界之前於《南華早報》擔任財經記者。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