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探討如何鼓勵市民將強積金資產轉為年金,同時研究讓強積金投資內地發行的政府債券。打工仔退休後終於能提取強積金,但如果將全數款項存入銀行收息,恐怕實際價值會被通脹蠶食。究竟退休人士應該如何管理資產,才可讓生活繼續無憂?

退休積蓄買股票波動大 隨時陷財困

假如退休人士對投資非常熟悉,固然可以將所提出的強積金繼續「錢滾錢」,然而,投資在股票等高風險資產的潛在回報雖較高,但波動性亦較高。踏入花甲之年的退休人士多半已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隨著資產價格大上大落,或多或少會感到不安。最嚴重的或因無力承受巨大損失而要忍痛止蝕,個人財政陷入困境。

強積金放銀行收息被通脹蠶食

不諳投資的退休人士為求安心,把一筆過提取的強積金存放在銀行收息,恐怕會因為利息追不上通脹幅度,而令資產在無形中貶值。在過去十多年間,存款利率不只落後通脹,同期回報亦遠不及股票或結合股票和債券的投資。

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及個人投資業務銷售總監陳宇昕表示,退休後持續投資十分重要,因為退休人士不但可以藉此爭取持續回報,在資產升值的時候更可望延長財務保障。道理與《施政報告》提出「強積金轉年金」的建議類似,以年金的方式持續投資,可讓退休人士繼續領取穩定收入。

退休首年提取4%儲蓄

退休人士也許會擔心,一旦提取過多退休金會令儲備很快耗盡,陳宇昕建議退休人士在退休首年提取不多於個人退休儲備的4.1%,隨後每年按通脹調整提取金額。

如於65歲退休,而退休儲備累積約400萬元,首年可提取4%或16萬元作為退休收入,其後每年則從儲備中提取通脹調整後的金額。若於退休第二年的通脹率為2%,可提取的金額則是16.32萬元。

宜分散投資 保留現金應急

退休人士選擇持續投資之餘,亦應適當地調整投資組合中高低風險的資產比例,及作多元化投資,盡量分散投資風險,以構建一個可平衡回報及風險的穩健組合。

他們的資產組合亦應該保持一定靈活性,保留部分現金,萬一出現緊急狀況,例如健康問題所產生的醫療費用也能夠應付。所以準退休和已退休人士應盡早計劃如何自制長糧,避免在退休時仍需為金錢而煩惱。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