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1.房屋政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布任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特首表示,房屋和土地供應問題將會是施政報告的重點,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並估計可提供的住宅單位約16.5萬至18.6萬個住宅單位。

施政報告2021.房屋政策|爭取未來十年提供10萬個私樓單位

私營房屋方面,包括鐵路物業發展,爭取未來十年準備好約170公頃土地,透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為市場提供可興建約10萬個單位的用地。數字並未計及市區重建局(市建局)項目和其他私人土地發展項目。

施政報告2021.房屋政策|不重推公屋「租者置其屋」

編配公屋給輪候冊上的申請人,除了新建單位外,亦依靠目前每年約8,000個回收的公屋單位。基於公屋資源須公平分配的考慮,政府不重推「租者置其屋」。但有見西環邨及馬頭圍邨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有潛力供應更多單位,因此政府將邀請房委會研究在合適條件下重建這兩個樓齡約60年的舊屋邨,並在發展局的配合下爭取把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讓這兩幅難得的巿區用地可多建公營房屋單位,滿足市民訴求。

施政報告2021|政府架構大改組,倡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重組民政事務局

施政報告2021.房屋政策|重建大坑西邨

就討論多年的大坑西邨重建計劃,行政會議近日已批准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公司)與市建局合作落實項目,先決條件是平民公司必須妥善安置原有租戶。按平民公司與市建局的構思,重建後的大坑西邨項目可提供超過3,300個單位,較現時增加一倍多,當中包括1 300個供重置現有租戶的單位,以及2,000個由市建局發展的「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施政報告2021.房屋政策|增建過渡性房屋 「劏房」租務管制條例明年1月生效

政府將推出過渡性房屋運房局已覓得足夠土地提供原先承諾目標的15,000個單位,近日再獲得私人土地擁有人表示有意參加計劃,建議再額外提供5,000個單位,令整體供應在未來幾年可增至2萬個,並將相關資助計劃的資助額增至116億元。此外,若獲立法會通過,「劏房」租務管制條例會於明年1月生效,為「劏房」租客提供合理及有效保障。

施政報告2021|工聯會促再派消費券、推緊急失業停工現金津貼

施政報告2021|房屋政策針對公營房屋供應 加速土地供應

特首表示,在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將採取多項措施,包括側重公營房屋的土地分配、構建置業階梯、把「居者有其屋」售價與巿價脫鈎、立法規管「劏房」租務、為長時間輪候公共租住房屋(公屋)並符合資格的申請人提供現金津貼和興建過渡性房屋等;至於土地供應方面,更是多管齊下,全速進行。

4招加快土地供應:

  1. 進一步檢視「綠化地帶」:目前陸續進行改劃的210幅土地中,約三成涉及「綠化地帶」,但只佔香港約16 000公頃「綠化地帶」的2%。由於不少「綠化地帶」的生態價值較郊野公園低,可進一步檢視「綠化地帶」的發展潛力。規劃署將有系統地進行新一輪「綠化地帶」檢討,集中檢視坡道較高和距離已建設地區較遠的用地,預計明年中完成篩選並隨即展開技術研究。至於濕地和濕地緩衝區的發展事宜則會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中處理;
  2. 釋放新界祖堂地:儘管沒有正式數字,但新界有不少祖堂地可供發展。在《施政報告》諮詢會上,我收到不少意見表示應修訂《新界條例》放寬出售祖堂地限制,並提供合理機制處理司理出缺問題。我同意可考慮修訂《新界條例》,在尊重祖堂傳統和保障祖堂成員合理權益的前提下,務實地處理目前祖堂地難以發展的困局。民政事務局局長將與新界鄉議局成立工作小組,聯同發展局和其他部門,在一年內完成檢討並制訂具體修訂建議;
  3. 延伸補地價標準化至新界土地:由於巿場和業界對以「標準金額」為工廈重建補地價的先導計劃反應正面,至今已有四個重建項目接受以「標準金額」計算的補地價金額。發展局會把「標準金額」補價模式擴展至新發展區「加強版傳統新巿鎮發展模式」下的原址換地申請。發展局和地政總署會制訂計劃詳情,目標是明年首季推出;及
  4. 現有的兩項活化工廈措施,包括放寬舊工廈重建地積比率及免收整幢改裝的地契豁免書費用,將會一併延長至2024年10月。至於「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我們鼓勵有意者於2023年5月截止申請前盡快提出申請。

施政報告2021|建議發展2個都會區助未來土地供應

特首提出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並開拓更多可供居住和產業發展的土地。該都會區面積達300平方公里,將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營造「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獨特都會景觀

而支撐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維港都會區亦會擴大至包括「明日大嶼願景」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兩個位處香港南北的都會區將可提供大量土地,完善香港的空間布局,推動香港未來發展。

施政報告2021|發展北部都會區 佔地300平方公里

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佔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都會區不是指一個有法定地位或規範,以行政界線所劃定的區域,而是因地理特徵、經濟功能、生態環境、交通聯繫及發展政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個具規模的城市空間。在都會區裡,土地用途多元,居住和就業人口及企業高度聚集,可帶動鄰近地區經濟發展,豐富民生活動,擁有標誌性的自然、人文及建築景觀,整體上具備活力、吸引力和輻射能力。

北部都會區將包含6個仍處於發展階段的新市鎮

北部都會區包括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其相鄰鄉郊地區,並有六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馬洲、文錦渡和新界北新市鎮,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

該區擁有多達七個跨境陸路口岸,是香港境內促進港深融合發展和連繫大灣區最重要的地區。《發展策略》把擬議的個別發展項目,與毗鄰的鄉郊和保育土地,創新地有機整合和提升為都會區,以期創造發展容量,滿足經濟和民生需要,並同時優化環境,達致可持續發展,以迎接深化港深合作帶來的新機遇。

北部都會區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

施政報告提到目前在北部都會區內的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預計可提供約350,000個住宅單位。而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估計可提供的住宅單位為約165,000至186,000個。連同元朗區和北區現有的390 000個住宅單位,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000至926,000個,一共可容納約2,500,000人居住

而都會區內的職位數目亦將由現在的116,000個,大幅增加至約650,000個,包括150,000個為創科產業的相關職位。

房屋及土地的政策|未來十年提供33萬公營房屋單位

總結施政報告中關於房屋及土地的政策,政府為確保適時提供未來十年330,000個公營房屋單位,在切實可行範圍內盡量提前落成後五年期(2027-28至2031-32年度)的項目。

政府又會將過渡性房屋單位的供應量由15,000個增至20,000個、向合資格輪候公屋申請人提供有時限現金津貼,以及就「劏房」實施租務管制

美聯調低今年樓價升幅預測至約10%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新一份施政報告著墨房策,積極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惟料住宅項目發展需時,未來數年私宅落成量未會大幅增加,料樓價不會觸發樓價向下調整。不過,隨著長遠供求失衡的問題可望紓緩,加上最近的股市波動因素,故調低今年樓價升幅預測至約10%,至於一手市場將繼續「貨如輪轉」,備受市場人士追捧。

美聯物業預期樓價升幅將會「降溫」

鑑於長遠供應增加,故美聯物業預期樓價升幅將會「降溫」,今年全年樓價將下調升幅至1成,全年二手住宅成交量將錄得約6萬宗,並料明年成交量可增至約6.5萬宗。至於一手成交量,預計今年將錄得約1.8萬伙,而明年亦將增加至2萬伙的活躍水平。

新界區樓價升幅有望「跑贏大市」

美聯物業住宅部營運總監張子存表示,香港就施政報告釋放土地後,預計有助推動發展商吸納土儲,推盤進度亦可望加快,尤其是新界區,料新盤銷售量佔比回升,未來區內樓價升幅更有望「跑贏大市」。

至於新界北區域中,張子存較睇好古洞、元朗洪水橋、粉嶺及屯門西,預料以上區域一帶物業升值潛力較大。展望未來,新界區多項基建工程陸續啟動,料發展商將積極增加土儲,推售新盤速度隨之加快,新盤銷售量佔比可望回升至三區之首。

港置料全年樓價保持雙位數增長

香港置業營運總監及九龍區董事馬泰陽表示,若土地供應問題得以循序漸進解決,將有利樓市穩定健康發展,預計全年樓價有力保持雙位數升幅。至於成交方面,相信今年全年成交呈「一二手皆旺」格局,發展商將繼續積極推盤,預計全年一手私樓註冊量有力達18,000宗,按年升約17%;而二手市場,隨著二手業主趨惜售,叫價進取,減價盤源料減少,預計第四季二手將略為放慢,不過預測全年二手註冊量仍將錄近60,000宗,按年升近3成,屆時將創9年新高。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