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到成交量形態,跟股價一樣分為三種,就是量增、量平和量減,在之前的四篇文章,已跟大家探討量增與量平,今日會談「量減」,相信照字面大家也看得出是成交量減少的意思。

港股繼續跌!「陰跌」格局是一種萬劫不復的股價走勢!「量平價跌」不得不防|聶Sir學堂

股價將要轉勢訊號

對於一隻股份,成交量多寡正是反映股價順著現時走勢繼續移動的動力,量減表示動力正在減少,預示現時股價走勢難以保持。量減見於三種情況,分別是價升量減、價跌量減和價平量減,當然其中包含股價將要轉勢訊號,但不是三種情況都在預示股價「轉角」,所以必須弄清量減與股票的關係,切忌以主觀感受對後市走勢進行預測。

價升量減 常見於股價反彈形態

先看價升量減,表示股價上升但成交量未能配合增加,反而減少,量價出現背馳。這種情況常見於股價反彈的形態,就是當股價下跌一段時間後,股價突見抽升,對於一些街貨集中度高的股份,抽升較大可能由於大戶或有心人刻意托高股價所致,目的是要吸引散戶進場,這樣自己就是鬆綁,順利沽貨離場。

股價走勢分析|價量關係「量平」定義?看股圖分析原來大有學問|聶Sir學堂

進行沽空操作者被「挾倉」

也不排除有另一可能性,就是進行了沽空操作者被「挾倉」,急需在市場上買入股份平倉,如此操作也會令股價抽升。此外,股價上揚也有不同階段,相對量減出現時也帶來不同的啟示性。

倘若量減出現在股價上揚初期,正是上述的股價反彈情況,證明升勢未成氣候,投資者便不宜入市,只適宜觀望,確認升勢已成才適合行動。

「價量齊升」之勢

至於量減出現在股價上揚後期,那是指股價已見上揚不少於兩週,或是由「轉角」時計起累積升幅不少於兩成,那時價升量減的出現,反映股價在高處時承接力不足,投資者應對股價或見回調有所戒心。例如嘉里建設(0683.HK)於2020年7月29日低見18.00元,至9月9日高見21.30元,升勢已持續接近一個半月,累升18.33%。從7月30日至9月4日,成交量漸見增加,處於「價量齊升」之勢,與升勢保持超一個月的結果吻合。

兩種股價走勢探討|「量平價升」是甚麼?股價「乾升」可觀望不追入|聶Sir學堂

價升量減暗示升勢無以為繼

然而,自9月5日起股價雖仍在上揚,卻見成交量開始減少,於9月4及5日分別約402萬和268萬股,減少約1/3,並於兩個交易日後 (9月9日) 錄得約157萬股,較9月4日約402萬股銳減近六成一,當日正好高見21.30元,為同年7月13日以來新高,亦較5月20日以來高見21.75元,相距僅約2.00%。價升量減暗示升勢無以為繼,故此於9月15至18日雖仍高見21.05元,但較21.30元為低,並較9月9日僅維持六個交易日後股價便從高水平見回落。事實,於9月17日收報20.65元,較高位21.30元已低逾3.00%。

升幅幾近全然蒸發

當時跌勢持續接近一個月半,於10月28日低見18.72元,另於10月30日收報18.96元,相對高位21.30元分別累跌12.11%和10.99%。雖然跌幅不算大,但可留意上述最大升幅也不過是18.33%,並且於7月29日低見18.00元,較18.72和18.96元亦僅差3.85%和5.06%,意味著上述升幅幾近全然蒸發。

用恒大、小米、匯豐:解讀股票成交「量增和量平」與股價之關係|聶Sir學堂

價升量減 股價走勢中常見

重點是從7月底至10月底歷時約三個月,倘若未能在9月初意識到價升量減的出現而止賺離場,就會平白浪貴了約三個月的投資時間。畢竟三個月也不是短時間,已是一年的1/4日子,並且價升量減亦在股價走勢中常見,很多時投資者就是忽略了如此價量狀況的出現,錯失很多獲利機會呢!

下回續談價升量減的另外兩種股價表現段階,對後市走勢帶來怎樣的啟示。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聶Sir學堂】作者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獨立股評人,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