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季檢預測2021】恒生指數公司宣布,將於11月19日(星期五)公布第三季度恒生指數系列檢討結果,相關恒生指數系列成份股變動將於12月6日(星期一)生效。到底是次會有哪一隻股份有機會染藍?《香港財經時報》為讀者們作恒指季檢預測2021。

恒指季檢預測2021|上次季檢由58隻擴大至60隻

恒生指數公司上次季檢將信義玻璃(0868.HK)、李寧(2331.HK)及招行(3968.HK)納入恒指成份股,至於交通銀行 (3328.HK)則被剔出,恒指成份股由58隻擴大至60隻。整個季檢變動結果為:

  • 招商銀行於恒指的權重為2.02%
  • 李寧為1.65%
  • 信義玻璃為0.48%

恒指季檢2021 |信義玻璃、招商銀行、李寧做藍籌股!3隻新貴有一隻最值博

恒指季檢預測2021|以下將為剛新增3隻藍籌近期的大行報告表現:

中金給予招行目標價90.59元 「跑贏行業」評級

中金於上月尾指出,招行今年第三季業績小幅高於預期,源於成本節約等因素,並指其首三季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按年升25.8%,帶動淨手續費收入增長近20%。第三季招行的大眾、金葵花及私行客戶分別按年增長9%,18%及22%,各項資產管理產品代銷收入保持高速增長。首三季代理基金、保險,信託及理財產品收入分別按年增長25%、38%、5%及42%,預計招行代銷資產管理產品種類將持續豐富,代銷收入有望保持較快增速。

另一方面,中金認為招行整體資產質量可控,中金給予招行「跑贏行業」評級,目標價90.59元。

高盛維持李寧「買入」評級

至於李寧方面,高盛於較早時發表報告指出,李寧短期營運良好,業績於公司指引上限水平,至於公司較早時配股所得將會用於投資新業務、擴展國際市場以及基隆設施建設,並預計李寧品牌得以鞏固之餘,其他系列亦因而帶動增長。

該行又指出,對李寧有信心,認為公司品牌可持續增長,經濟效益增加,同時亦擴張將是有質素的,故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為115元。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信義玻璃被大摩評級降至「與大市同步」

信義玻璃方面,里昂於上月發表研究報告所示,重申其「買入」評級,目標價由44.7元降至32.7元。同時亦將2021、2022及2023財年核心盈利預測分別下調0.9、11及14.5%,從而反映下調浮法玻璃銷售均價預測及上調成本預測。

恒指季檢預測2021|周五進行季檢 中金挑選12隻潛在染藍港股 

至於本周五(11月19日)收市後將公布恒生系列指數的三季度審議結果,其中包括恒指、國指、恒生科指等主要指數,以及港股通可投資範圍密切相關的恒生綜合指數調整。而中金較早時發表恒指及港股通第三季度調整預測報告。

該行預料恒指或會進一步擴容,建議可以關注部份新經濟龍頭,基於現在可得的交易量及換手率等數據及指數調整方法特別是通過二季度調整結果對系統性優化後的編製方法的理解和驗證,精選了12隻股。

恒指季檢預測2021|中金精選的12隻潛在股

股票名稱 股票編號
京東集團 9618
網易 9999
百度 9888
快手 1024
京東健康 6618
思摩爾 6969
嗶哩嗶哩 9626
攜程集團 9961
翰森製藥 3692
農夫山泉 9633
萬國數據 9698
泡泡瑪特 9992

中金又指出,據恒指公司3月發諮詢結果,恆指成份股將在2022年年中增加至80隻,最終定在100隻,雖恒指公司沒有說明具體的實施路線圖,但一季成份股已增加3隻至58隻、第二季度續擴容至60隻,因此此次調整大概率會進一步擴容。

譚仔半年多賺43%|港人每次平均消費59.5元、明年3月底前再開14間新店|股價創新高後策略

恒指季檢預測2021|料4股或納港股通

另外由於恒生綜合指數審議頻率為半年度一次,故料不會發生系統性調整,並估計此次可能有4隻股份或可符合納入港股通的條件。

股票名稱 股票編號
海倫司 9869
騰盛博藥-B 2137
醫脈通 2192
康諾亞-B 2162

恒指季檢預測2021|溫鋼城:預料4股有機會入選 遍佈3類行業

iFast Global Markets副總裁溫鋼城形容,往常加入恒指後會有「魔咒」,即通常會於加入之前抄高,而加入後其資金便會走。 

對於11月19日的恒指季檢,溫鋼城則指會較為難估,因正常會估科技股,但近期該版塊股較為波動,投資者都較為擔心,故大家都不敢隨便作出猜測,不過他則認為科技股是有機會入選的。

至於傳統股溫鋼城亦指較為難估,而內需亦有不少已入選,可能則要看看一些飲食股。而他則預料會有4隻股會加入:

股票 業務
華潤啤酒(0291.HK 酒精飲料
青島啤酒股份(0168.HK 酒精飲料
攜程集團 (9961.HK 旅遊及觀光
京東集團 (9618.HK 電子商貿及互聯網服務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