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1】林鄭月娥下月公布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民建聯日前提出多項變革房屋土地政策倡議,包括:推「新居屋計劃」預售新界北居屋,白表優先及免首置印花稅等。

施政報告2021|民建聯出多項變革房屋土地政策倡議

民建聯建議政府明確《長遠房屋策略》起碼明確三大政策目標,包括:

  1. 公營房屋單位供應至年均4.5萬個單位,公屋佔3萬個、居屋佔1.5個單位,實現公屋3年上樓
  2. 試行「新居者有期屋計劃」助年輕人置業
  3. 提升人均居住面積,告別劏房蝸居

施政報告2021|民建聯建議1:公屋量增加以「3年上樓」為目標

民建聯建議檢討及修改《長遠房屋策略》的需求推算方程式,增加公營房屋單位供應至年均4.5萬個單位。其中公營房屋的供應量應與「三年上樓」的政策目標掛勾,而要達至10年內實現「三年上樓」,公屋年均供應量應調高至3萬個單位。民建聯建議:

  1. 積極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提高已規劃項目的地積比。增加「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的住宅用地比率至15%至20%,預計可額外增加約1.5至2萬個住宅單位;
  2. 發展北環線沿線的牛潭尾及凹頭用地,推算兩區可作住宅面積有30公頃,以5至6倍地積比計,兩個設有車站的新發展區可供應的單位可達3萬個。

施政報告2021|民建聯建議2:試行「新居者有期屋計劃」

除了增加「居屋」的供應至每年1.5萬個單位外,民建聯認為還需要推出「新居者有期屋計劃」,李慧琼建議以先導方式推行,透過提早5年預售「新界北」等較遠期計劃的「居屋」單位,建議申請資格與目前居屋資格相約,並由白表人士優先。

施政報告2021|民建聯建議3:豁免首置印花稅

民建聯建議豁免真正首置者全數住宅物業印花稅,樓價上限800萬,以降低置居成本,按800萬計可節省約24萬元稅款開支,以進一步增加年輕人、邊緣中產的置業機會。

施政報告2021|民建聯建議4:私營單位加10%供應量

民建聯亦建議繼續限制外來資金及本地投資進入本地住宅物業市場;在公屋供應穩定後,推出新的「租者置其屋計劃」;以及精簡規劃及地政程序以加快公、私營房屋供應。至於私營單位則以過去10年市場實際一手吸納量的平均值另加10%,藉以向市場發放政府會「持續增加供應」的訊息。

施政報告2021|民建聯建議5:提升人均居住面積

要減少「蝸居」的情況,民建聯倡議4大政策及措施,以逐步提升人均居住面積:

  • 屋宇署不再批出單位實用面積低於200呎的私人住宅建築圖則; 
  • 公屋供應穩步增加後,將公屋編配標準由7平方米/人,提高至10平方米/人;
  • 重建舊樓邨,並在重新編配單位時,增加人均居住面積至不少於10平方米/人;以及
  • 持續增加公、私營房屋,以增加總住宅樓面面積。

施政報告2021|民建聯建議6:穩定中長期土地供應

要長遠達至建屋安民,需有穩定的土地供應,而此先要有全面和長遠的規劃,才有穩定和充足的土地,然後再有穩定和充足的房屋供應。而除政府已公布的發展項目,如明日大嶼、棕地發展及高球場外,民建聯另外建議多個方案,包括:

  1. 擴大新界北的規劃範圍,以開拓更多新發展區,包括十八鄉西、八鄉北、錦田東、沙頭角和古洞南及丙崗等地;(詳見另一份已分布的倡議書:《新界北--建設香港新中心》)
  2. 精簡規劃及地政程序,包括修改《城市規劃條例》精簡規劃程序;劃一收地作公營房屋的特惠補償率至「甲區」,以及妥善安置受收地影響的居民、農戶及經營者,以減收地爭議;以「標準地價」作為現行補價安排的另一選擇,縮短補價時間;
  3. 優化新界祖堂地的出售安排,研究修訂《新界條例》,如訂明:取得⼀定比例宗族成員同意,便可申請強制出售祖堂地,估計涉及約2,400公頃 ;
  4. 全面檢視16,000公頃綠化地帶的用途;
  5. 重啟郊野公園邊陲地帶改劃作公共用途的研究;
  6. 加快舊區及舊屋邨重建步伐,釋放土地潛力,以及
  7. 搬遷葵青貨櫃碼頭、油庫及相關用地,涉及約400-500公頃。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