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財技】許多人擔憂「共同富裕」對香港的影響,筆者卻表示樂觀,只要不是「養懶人」、「做又36不做又36」的福利主義,而是多勞多得地增加致富機會的平衡,我認為「共同富裕」是好事。

「共同富裕」是內地重中之重

美國式的貧富懸殊比例是眾所周知的1比99,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而中國國內的貧富懸殊是多重不同階梯的貧富不對等,這不是源於社會制度,而是因為中國地大,各區地利不同,例如山區農民許多時都會比近海的居民較貧窮。

加上中國是一個高速發展及富裕的國家,富裕在不同板塊會出現前後腳的滯後,而各行各業的興旺際遇也大有不同,當經濟起飛的時候,經濟自然不會正比例分配,因而形成了貧富懸殊,因此「共同富裕」在內地是十分需要及成為重中之重的。

香港貧富懸殊不難解決

香港是最幸福的地方,香港的貧富懸殊其實並不難解決,香港是一個50對50的貧富懸殊比例,即是說享受到及享受不到樓價增長紅利的人的比例相若。

香港在1997年前,本來就是橄欖型的經濟分配,即是享受到社會財富的中產人士是大多數,富豪佔少數,但是極窮的人亦是較少數,原因是香港高速發展房地產業務,於是在經濟增長的時候,透過房地產高速分配財富給起碼大多數的人,就算未買樓的人亦因為市場的積極運作,亦會享受到社會財富。

上車從來都困難

但是1998年的一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經過傳媒及政治的發酵後從此香港人就恐懼建屋,行政之後亦被錯誤的民意帶返轉頭,錯誤的價值觀居然令到下一代的年輕人普遍抗拒置業,不少人埋怨上車置業困難,很多人不願意接受的現實是,上車從來都困難,困難不是阻止人做不做一件事的主因,意志才是!
 
當社會風氣都不積極去鼓勵置業的時候,但是財富繼續由房地產去分配,於是貧富懸殊的差距就增大,我們的財富分配結構就由橄欖型變為金字塔型的社會了。

「共同富裕」或是一個契機

這個其實是香港人自己造成的問題,所以如果不改變觀念,香港人是解決不到這個問題的,大勢所趨的「共同富裕」或是一個契機。

只要增加建屋土地,供應隨之增加了之後,更加重要的就是可重啟類似的置業資助貸款的計劃。

樓市淡友可以瞬間變好友 

例如2003年或前的「置業資助貸款計劃」,就是可以貸款利息全免的53萬元,或者貸款39萬元兼每月領取不需要歸還的按揭還款補助金去置業,置業資助貸款帶來置業幫助的好處下,就是將長期受資助的受眾者,變為可以給釐印費及每年繳交稅項如物業稅或者差餉的納稅人。

我們身邊不斷發生的故事,就是一些朋友「唱淡」香港樓市多年,亦對社會充滿怨氣,當有一日他買了樓之後,我們會看到兩至三個鐘之後突然會看好樓市,而且覺得香港前景美好。

怕不怕「共同富裕」或中央整頓政策會有香港版本?我當然不怕|平民財技

「共同富裕政策、限價令」並不可怕!香港有資格被影響的人其實不多|平民財技

香港式的「共同富裕」

這並不是一個笑話,增加房地產供應不單只是可以幫到下一代,更加重要亦是財富一個分配。

這就是香港式的「共同富裕」了。

作者簡介:汪敦敬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同時創立的「龍市理論」準確推演到市場的變化,得到廣泛認同及高度評價。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