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科網巨頭騰訊0700.HK)多年來業務遍布社交、金融、資訊、工具和平台等不同領域,當中曾遇過不少挫折,創始人馬化騰亦因而經歷不少風雨,到底這位創辦人是如何由賺第一桶金、集資創公司,再到現時彭博億萬富豪指數中排名28,身家達464億美元?以下將為大家介紹這位騰訊創辦人。

馬化騰發跡「第一桶金」源於股市

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的馬化騰,於大學畢業前,即大約1993年設計了一個「股票分析系統」,透過售賣該套軟件,為他帶來50,000人民幣收入。接著他把開發軟中所賺得的錢投資於股票市場,不用太長時間便賺到創業的第一桶金。

據了解,他曾經將10萬元炒上70萬元,直至大學畢業之後,馬化騰進入一間民企潤迅工作,他曾憶述於潤迅工作時期,過去懂程序的不懂通訊;懂通訊的不懂程序。而自己恰好兩樣都懂,亦因此為往後創業奠下基礎。

合夥成立騰訊 開發OICQ

馬化騰於1998年離開潤訊公司,並著炒股及工作時所累積的資金跟4位朋友合夥,創立出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而馬化騰亦於此時接觸到來自以色列人開發的即時聊天工具ICQ,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但至1999年,騰訊成功開發出一個有中國風味的ICQ,亦即OICQ,更受到用戶歡迎。

騰訊大股東Naspers20年勁賺達7,000倍|4個要素成就人類史上最成功投資!

馬化騰籌錢延續騰訊營運

OICQ後來成為今日的QQ,不過2000年時科網泡沫爆煲,更差一點便將軟件以60萬元人民幣賣給深圳電信數據局。用戶量其後急速增長,要用來營運QQ的金錢亦愈來愈多,馬化騰此時為其籌錢,最終獲得IDG及盈科數碼的投資。

同時間,中國移動(0941.HK)正推出移動夢網,馬化騰於是尋求合作,推出5元人民幣包月套餐,可將QQ訊息無限發送到手機上,亦正正是這次合作,助騰訊渡過難關。

上市後以QQ為核心 拓展多元業務

2004年6月,騰訊亦正式於港交所(0388.HK)掛牌上市,為第一間於香港主版上市的內地科網企業,而現時更被人稱之為香港股王。上市之後的騰訊業務更為多元化,先後開發出騰訊遊戲QQ遊戲QZone騰訊網QQ音樂財付通等。

更重要的是這些業務都會跟QQ連在一起,整體建構出一個龐大的產品生態圈,亦從此改變中國人的通訊生活。

騰訊等科企接連受監管措施影響

不過近期中國政府對科企的監管措施,當中兩度對騰訊出手,先後要求旗下騰訊音樂放棄獨家版權,以及官媒發文直指旗下遊戲是「精神鴉片」,令上月騰訊股價創出10年最大跌幅,至目前仍未完全走出陰霾。

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直至2021年9月16日,他損失了101億美元(約788億港元),身家為464億美元(約3619億港元)。

成就互聯網帝國特徵

雖然這位被人稱為中國「最聽話富豪」馬化騰受到中國監管一事影響,但他創立的騰訊成就確實毋庸置疑。事實上,馬化騰創業成功全賴三大特點:

騰訊9月15日推英雄聯盟手遊|紐大教授指700股價被低估8%|聶Sir瞄準這個入貨價

成就中國互聯網帝國特點一:要結伴共同創業

馬化騰曾經提到,如果要創業,最好不要單槍匹馬。要發揮自己所長,同時要找夥伴一起來做,這樣能夠彌補自己不足。

事實上,騰訊的創業團隊知名度高,他更指出,創業團隊中最重要的是互相補充,建立一個較民主的管理風格,而大家都有權發表意見。

成就中國互聯網帝國特點二:重視用戶體驗及需求

騰訊一直的初心是,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不僅馬化騰,集團內數位創始人都一致認為用戶的需求及體驗是最重要的,只當聽到用戶有微言,都會自動自覺作調整和改進。因此亦解釋到騰訊為何可成為一間那麼成功的企業重要原因之一。

成就中國互聯網帝國特點三:建立10/100/1000法則

 有分析提到,馬化騰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而成功人士亦有一份執着。於QQ開發初期,馬化騰會跟張志東一起到網吧看用戶是如何使用QQ,以至每一個更新版本都會去觀察。這一份執着亦形成一種騰訊文化建立:10/100/1000法則。

「10/100/1000法則」意指產品經理每個月必須做10個用戶調查,關注100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另外,於騰訊成立初期,原來他們已找到買家,不過馬化騰是一位不喜歡冒險、亦不打沒有把握的戰。每次做事都會低調試探,待整件事做得好之時才會擴大戰果。

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創業史

馬化騰創業史
年份  事件
1971年  出生於廣東省
1989年 考入深圳大學,報考計算機專業
1993年  設計出「股票分析系統」,並於畢業後於潤迅工作
1998年 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2004年 騰訊控股於香港上市
2005年 收購Foxmail,期後微信誕生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