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電動車逐漸普及化,傳統車廠或汽車品牌正處身一場行業革命之中,除了產品從傳統汽油車轉向電動車之外,整個汽車業都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結構轉型。

汽車行業面臨科技變革

這場科技革命涵蓋自動駕駛、汽車聯網、電氣化、共享乘車四大元素 (autonomous、connected、electrified、sharing,合稱 ACES)。ACES 的興起,長遠來說將淘汰司機這個職業;而以往並沒有造車經驗的競爭對手亦已經進入這個行業,他們部份擁有點石成金的資源,將令汽車業競爭格局出現劇變。

總體而言,對於車廠來說,以傳統方式設計和製造汽車的成本一直都太高,從傳統汽油車到電動汽車的市場演變更加劇了成本兩極化。如果傳統汽車品牌希望在這場科技革命中生存下來,就需要新思維,適應消費者的口味,並能夠優化產品以配合市場所需。

汽車產品生命週期將更短

以往一架車可以使用 6-8 年,中間作輕微改款便可以滿足客戶要求。但未來的產品生命週期將比以往為短,我們要將行業經驗法則拋開。以智能手機的發展軌跡來看,蘋果幾乎每年都會推出一款顯著升級的智能手機,同時對操作系統作出頻繁的更新,行業領導者正帶領消費者產生了完全不同的期望。

那麼汽車品牌有甚麼解決辦法呢?傳統車廠需要準備好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在關鍵工序以至專門領域採用工程服務外包(ESO)。個別車廠基本上不可能在各個領域,從研發到設計、自動駕駛軟件、電動汽車平台和電池開發、製造和零部件產業價值鏈都做到面面俱圓,尋找外力幫助是不二之選。

多國承諾最遲2035年逐步淘汰傳統汽車

電動汽車市場正接近拐點。事實上,包括中國、英國和歐盟在內,越來越多國家和城市已承諾最遲在 2030 年或 2035 年之前逐步淘汰新造傳統汽油車。

去年,即使疫情肆虐,全球電動汽車銷量仍超過32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40%,電動車首次佔所有新車銷量的4%以上。先進大國透過改善充電基礎設施減少了對續航力的焦慮。市場上可供選擇的車型亦更多,無論是微型城市汽車還是高性能和豪華車型,色色俱備,這些客觀的事實也增加了電動汽車對買家的吸引力。

電池成本窒礙電動車普及化

不過,電動汽車和傳統汽油車之間仍然存在難以收窄的價格差異,令電動車生產暫時仍然較難盈利。雖然電動汽車的複雜性明顯低於傳統汽油車,但現時電池成本仍然較高,不過隨着電池價格在未來作出更大幅度的下調,電動車的生產成本也會降低,屆時電動車亦將會更普及。

傳統車廠欠缺電池優勢,如何突圍而出,對他們而言難度不小。面對這場變革,訣竅是摒棄之前認為行之有效的傳統汽車製造工序,而採用新的、優化的方式,在新產業環境下仍能取得收支平衡。

商業諮詢機構:傳統車廠應將重資本開支項目外判

商業諮詢機構麥肯錫最近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傳統車廠考慮的選項:包括捨棄昂貴的生產線,發展成本可以壓至最低的產品;安裝較細的電池組以適應較短的市內通勤距離,而不是追逐特斯拉(Tesla)的超遠續航產品;以及,最重要的是,將重資本開支項目盡量外判,即使是過去被視為核心競爭力組成部份的項目。

以後者為例,將重資本外判予第三方正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執行的戰略,該集團與Ideenion Design和其他工程服務外包商ESO在工程、設計和生產原型車製作方面進行了合作,從而提高成本效益。

實施變革的壓力正在加大,電動汽車的顛覆已經到來,但改變還在後頭。

衛星及雲應用會發揮更大價值

未來無論是車內娛樂還是用於車輛行走數據監察,衛星導航和雲應用程序都會發揮更大價值,特斯拉的汽車已經可以通過4G/5G網絡自動更新汽車軟件,就像手機或筆記本電腦一樣,相信最終所有汽車品牌都會做到這點。

蘋果財力雄厚 倘造車勢衝擊傳統車廠

傳聞蘋果(Apple)已在積極規劃生產汽車,大家想想,蘋果的市值約為2.4萬億美元,並有約2,000億美元的現金,具有資本優勢的新競爭者出現,對於傳統車廠來說,必是一大衝擊。

自動駕駛及5G技術帶來的改變,可能更接近智能手機的發展,即是趨向個性化,並全天候上網,而新加入競爭的大型科技汽車製造商,將推動汽車行業進入更快的產品週期。

儘快適應新時代 避免成為汽車業諾基亞

最終,商業模式可能推演至消費者每兩年便會換一輛新車,那會是怎麼樣? 我沒有水晶球,所以無法告訴你,但差異之大,將會像舊的諾基亞(Nokia)手機與我們口袋裡最新款的iPhone一樣明顯。如果傳統汽車品牌不想成為汽車業的諾基亞,必需儘快適應這個新時代。

作者簡介:羅祖樑累積超過二十年投資及指導初創企業的經驗,於私人家族辦公室擔任投資總監期間,曾參與各行各業包括航空公司、運輸與物流、工業餐飲與冷鏈管理、醫療保健和教育科技的戰略融資方案。畢業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投身投資界之前於《南華早報》擔任財經記者。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