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1】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10月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是次房屋政策及土地規劃成施政報告中重中之重。另外,現金福利開支亦加至674億元,有見及此《香港財經時報》整合了施政報告懶人包,以供大家參考。

施政報告2021懶人包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10月6日發表任內第五份《施政報告》,也是本屆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五年任期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當中包括建設北部都會區、推展《基本法》第23條、興建科學園白石角鐵路站、降低申請津貼門檻等等。有見及此,《香港財經時報》整合了施政報告懶人包,以供大家參考。當中已把不同政策分類:

施政報告2021|房屋供應:不推「租者置其屋」、重建舊屋邨等

林鄭月娥指出,讓市民安居是其的房屋政策首要目標,較徹底地解決香港市民「住」的問題,我們需要的不是因時制宜的短期「招數」,而是持之以恆供應土地的決心因此推出以下措拖:

  1. 不推「租者置其屋」
  2. 考慮重建舊屋邨
  3. 重建大坑西邨
  4. 增建過渡性房屋
  5. 2022年1月生效「劏房」租務管制條例

施政報告2021|土地供應:釋放新界祖堂地、活化工廈等

政府為加快土地供應,會採取以下措施:

  1. 進一步檢視「綠化地帶」
  2. 釋放新界祖堂地
  3. 延伸補地價標準化至新界土地
  4. 實行活化工廈措施

若想了解更多房屋及土地供應措拖,可瀏覽:施政報告2021|不重推公屋「租者置其屋」|重建西環邨、馬頭圍邨、大坑西邨|未來十年提供33萬公營房屋單位

施政報告2021|土地規劃:建北部都會區、增創科用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到,政府進行了大量城市規劃工作,包括早期的荃灣、沙田、大埔、屯門等新市鎮,以至近年的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等新發展區。這些規劃發展卓有成效,但亦有不足之處,例如未能達致職住平衡、自給自足的目標。有見及此推出以下措拖:

一、建香港北部都會區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並開拓更多可供居住和產業發展的土地,而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北部都會區包括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其相鄰鄉郊地區,並有6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馬洲、文錦渡和新界北新市鎮,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

二、增加運輸基建:設立「一地兩檢」口岸

北部都會區的整合和擴容工作,亦會由以鐵路為運輸系統主要骨幹所帶動。而在《發展策略》中提出的鐵路項目包括:

  1. 連接洪水橋╱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
  2. 正在規劃的北環線向北伸延,經落馬洲河套地區(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
  3. 探討將東鐵線伸延至深圳羅湖並在深方設立「一地兩檢」口岸,在現有羅湖站及上水站之間增設一個非過境鐵路服務的新鐵路站,以釋放羅湖╱文錦渡及上水北一帶的發展潛力
  4. 將北環線由古洞站向東伸延,接駁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一帶,再南下經打鼓嶺、皇后山至粉嶺
  5. 探討興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動捷運系統的可行性,以帶動該區和流浮山的發展

三、增加創科用地:提供就業職位共65萬

另外,《發展策略》提出善用落馬洲管制站遷往深圳新皇崗口岸後騰出的土地和毗鄰的部分魚塘和鄉郊土地,加上新田或落馬洲發展樞紐內原有用地規劃,將增加合共約150公頃土地作創科用途,以構建新田科技城,發揮更具規模效益的科技產業羣聚效應。

為達致職住平衡,《發展策略》建議制訂明確政策及行政指引,盡量把「無地域限制、帶動就業機會」的政府設施及寫字樓遷往北部都會區。而都會區內的職位數目亦將由現在的116,000個,大幅增加至約650,000個,包括150,000個為創科產業的相關職位。

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發展策略》提出須制訂及實施積極保育政策,通過政府逐步收回數百公頃私人擁有的濕地和魚塘,優化管理,提升包括: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共約2,000公頃保育用地的生態功能,加強保育香港的濕地,亦為北部都會區締造優質生活環境。

五、增加房屋用地:再提供多約18.6萬個住宅單位

目前在北部都會區內的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預計可提供約350,000個住宅單位。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估計可提供的住宅單位為約165,000至186,000個。

連同元朗區和北區現有的390,000個住宅單位,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000至926,000個,一共可容納約2,500,000人居住。

施政報告2021|民生福利:降低申請津貼門檻、增加租金津貼等

有人認為香港的貧窮問題其實也是房屋問題,政府除了加快興建公屋外,過去幾年大幅改善現金福利。而施政報告中會推三項和其他改善措施令現金福利總經常開支增至2021-22年度的674億元,當中包括:

  1. 推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長生津)
  2. 優化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
  3. 大幅增加租金津貼及放寬多項特別津貼資格
  4. 提供培訓和再培訓,鼓勵就業
  5. 下一個立法年度修例落實取消「對沖」
  6. 「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擴展至其他在大灣區內
  7. 建立強制舉報虐兒個案的機制
  8. 增加「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9. 提供受聘機會於少數族裔人士
  10. 推出「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

若想了解更多有關民生政策,可瀏覽:施政報告2021|2022年合併普通及高額長生津!降申請津貼門檻、每月劃一派3,815元

施政報告2021|政治:推展《基本法》第23條、打擊假新聞等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到,在中央指派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指導和中央駐港國家安全公署配合下,履職盡責,依法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

一、維護國家安全

要做到全面保障國家安全,特區政府還有大量要做的工作,包括:

  • 積極推展《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工作
  • 檢視或激活現有法例:如:打擊假新聞、保障網絡安全等
  • 加強防範恐怖活動和對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涉及國家安全事宜,如:教育局局長已要求學校擬訂並盡快落實維護國家安全教育的計劃
  • 加強國安教育,如:懲教署會推出「並肩同行」計劃和設立「正向實踐坊」,協助在囚青少年
  • 進一步落實《香港國安法》第六條和經修訂的本地法例對公職人員的宣誓要求

二、落實新選舉制度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會與選舉管理委員會緊密合作,以確保其他兩場選舉,即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和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依法在公平、公開和誠實的情況下進行,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並總結經驗,完善投票安排及推動各項優化措施。

鑑於新冠疫情關係,局方亦正積極研究如何讓在內地的香港選民,在12月立法會選舉可行使投票權的方案。

三、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

要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我們必須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會繼續以多元的手法推動《基本法》公眾宣傳和教育:

  • 律政司司長正計劃在2021年4月舉辦有關《基本法》的會議,並出版名為《〈基本法〉:起草資料選材及重要案例》的刊物。
  • 香港電台(港台)參與推廣《憲法》和《基本法》的工作,以履行《香港電台約章》中港台所肩負的公共目的及使命,包括增加巿民對「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情況的認識和培養巿民對公民及國民身分認同。

四、修訂《區旗和區徽條例》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到, 國旗、國徽和國歌是國家的象徵和標誌,必須得到法律保護和市民尊重。

過去一年多,立法會已先後通過《國歌條例》和《國旗及國徽(修訂)條例》,稍後亦會對《區旗和區徽條例》作出相應修訂,以履行特區的憲制責任。

五、加強公務員培訓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認為,須增強公務員對《憲法》和《基本法》的了解、鞏固他們的國家觀念和加深他們的大局意識,以裝備他們在履行職務時,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因此隨着臨時的公務員學院在今年底成立和學院院長明年到位,公務員事務局將建立更有系統的培訓架構,會作出以下安排:

  • 安排更多中高級公務員到內地參與國家事務研習課程或專題考察團
  • 推展選址在觀塘的公務員學院建設,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

施政報告2021|重組政府架構: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等

林鄭月娥認為重組政府決策局,以切合施政重點和社會期望也有其必要性。而她初步認為重組可採納以下的方向:

  1. 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2. 分拆運輸及房屋局(運房局)
  3. 研究分拆後的房屋局和負責土地發展和工務的發展局有否理順的空間,以加快房屋用地供應
  4. 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改變香港「工業式微」的觀感,並凸顯由創科推動本港再工業化的發展
  5. 重組民政事務局為青年及地區事務局

除以上建議外,還有以下:

一、檢視現時公務員高層職位的選拔聘任機制

林鄭月娥已要求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按着「能者居之」的原則,在未來數月檢視現時公務員高層職位的選拔聘任機制,務求把最有遠見和能力的官員放在最適合的位置。而且她會邀請公務員敍用委員會參與有關工作。

16個搵工網上免費平台一覽|最新失業人數達18.7萬!搵工全職兼職必睇

二、設立更多專職專責

林鄭月娥認為設立專職專責的專員職位也漸見成效,例如文物保育專員、體育專員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等。因此她提議各局長可多以專員職位推動相關工作,例如:

  • 設立兒童事務專員,有助推動保護兒童
  • 設立海濱事務專員,有助美化維港海濱的工作

施政報告2021|經濟方面

林鄭月娥指出,金融業是香港的重要經濟支柱,而且內地經濟持續增長和金融業深化改革開放是香港金融業發展的堅強後盾。

另外,在「一國兩制」優勢下,香港作為國際資本進入內地和國內資本走向世界的橋樑作用將更加突出。因此她會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考慮稅務寬減、推動跨境金融科技等

林鄭月娥提到,會在以下5方面加緊推行新措施,以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1. 香港設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上市制度
  2. 進一步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管道、離岸人民幣產品和工具發展,包括:研究提升發行及交易人民幣證券需求、容許「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幣計價等具體措施;
  3. 考慮稅務寬減進一步吸引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提升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地位;
  4. 支持港交所與廣州期貨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關金融產品開展合作,並評估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
  5. 推動跨境金融科技,與內地積極研究建立一個一站式沙盒聯網

二、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建設「智慧港口」、引入稅務優惠...

  1. 建設「智慧港口」:與業界合作研究推動「智慧港口」發展的具體方案。物流方面,我們要加快推動大灣區物流信息的互聯互通,完善多式聯運;並發展高增值物流,鼓勵物流業界進一步應用科技,提高生產力
  2. 引入稅務優惠,吸引航運業界人士在香港設立業務
  3. 擴大海事處轄下香港船舶註冊處在海外的辦事處,除了倫敦、上海、新加坡和悉尼外,在三藩市、東京和多倫多成立辦事處,為在香港註冊的船隻提供更好的支援
  4. 粵港兩地政府正全力推進「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待疫情受控和免檢疫「通關」逐步實施後,可讓合資格香港私家車經大橋往來香港與廣東省而無須事先取得常規配額。粵港兩地政府亦同意計劃可稍後伸延至另一個陸路口岸。

三、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 :擴建會展設施、構建「商業數據通」...

因受惠於內地有效控制疫情而保持供應鏈穩定,香港商品貿易總額由去年第四季開始反彈。2021年首八個月合計,香港商品貿易總額更高達65,099億元,是有史以來新高。有見及此,林鄭月娥加緊推行4大措施:

  1. 爭取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銳意提升香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的商貿投資關係
  2. 延長「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計劃至明年底,並優化計劃細節,為業界提供即時及更到位的支援
  3. 繼續擴建會展設施:包括把灣仔北三座政府大樓及港灣消防局用地重建為會展設施、酒店和甲級寫字樓,以及擴建亞洲國際博覽館,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會展樞紐的地位。
  4. 構建「商業數據通」:中小企善用自身的數據來獲得更便利的融資服務,預計明年投入運作。

四、鞏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2022年啟用第三跑道、入股珠海機場...

林鄭月娥對香港可鞏固和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充滿信心,因此她提出:

  • 目標於2022年啟用第三跑道,而整個三跑道系統項目則預計於2024年完成
  • 推展提升機場效率和旅客體驗的工程
  • 由機管局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望與廣東省在珠海共同打造一個高端航空產業羣,例如飛機維修工程、飛機零部件代生產和配送,以及飛機工程專業研究等

五、投資基建

林鄭月娥指政府會繼續投資基建,提升香港競爭力。而發展局會繼續推行「建造業2.0」。而且正積極籌備明年舉辦的「國際建造領導高峰會」,與業界持份者分享經驗。

基建投資步入高峰期
 基建股重獲關注 價殘息高夠值博 有一隻12厘息

六、支援旅遊業

施政報告中提到,政府會繼續推行多項措施支援旅遊業,有關工作包括:

  • 繼續深化與大灣區城市合作
  • 建立大灣區旅遊品牌
  • 透過不同資助及推廣計劃爭取更多盛事及會展活動在港舉行

施政報告2021|法律方面:推行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等

林鄭月娥提到,香港的法治優勢讓內地和國際投資者可以放心在香港進行商業交易和解決商業爭議。為推進香港成為亞太區主要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採取多項措施,包括:

  1. 引進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機構在香港法律樞紐落戶
  2. 爭取國際組織來港舉行決策會議
  3. 繼續推行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
  4. 落實適用於深圳前海的「港資港法港仲裁」,爭取將措施擴展至深圳其他地方以至整個大灣區

施政報告2021|創科方面:興建科學園/白石角車站、建立創科設施等

林鄭月娥指出,港府銳意建立更完整的創科生態圈,令「再工業化」植根香港,並與深圳以至大灣區的創科發展相輔相成,使創科成為香港新經濟動力,成就《十四五規劃綱要》下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所以在以下方面作出改變:

  1. 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提供更多空間予科技企業及初創。未雨綢繆,我建議政府應馬上研究為科學園擴容
  2. 興建新的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車站:新增土地可主要用作創科發展,強化東部走廊地區以創科為主要經濟功能,藉此機會改善白石角和科學園一帶的公共交通接駁。
  3. 建立創科設施:在與深圳前海一灣之隔的地方,建立規模媲美數碼港的地標性創科設施
  4. 加快港深創科園建造工程,以整合新田科技城
  5. 為港大和中大提供土地作科研用途:分別於薄扶林為港大預留4公頃現屬「綠化地帶」的土地興建深科技研發大樓,並支持中大在中大醫院附近2.5公頃主要為「政府、機構或社區」的土地設立研究設施和擴充中大醫院。
  6. 構思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
  7. 設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 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建議在河套地區港深創科園內設立,以「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16所與生命健康相關的實驗室及8所與生命健康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基礎,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科研工作。
  8. 成立「大灣區創科快線」:以協助正在迅速發展的創科企業(包括初創)

施政報告2021|文化藝術

林鄭月娥表示,特區政府會循五大方向落實香港的新文化定位,包括:

  • (一)建立世界級的文化設施和多元文化空間
  • (二)加強與海外藝術文化機構的關係
  • (三)加強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合作
  • (四)善用科技
  • (五)培育人才

施政報告2021|建設宜居城市:推展單車徑、實施不停車繳費等

此外,林鄭月娥提到香港必須坐言起行,努力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極端天氣危機,有見及此政府為建設宜居城市,推行以下措拖:

  • 減廢及資源回收:擴大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廚餘及廢塑膠的中央回收先導計劃
  • 市區重建:開展荃灣和深水埗舊區規劃研究、研究降低《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下的強拍門檻,以加快舊樓重建
  • 復修石澳石礦場設計:供市民大眾享用的水上運動中心
  • 檢視《保護海港條例》
  • 推展單車徑:如屯門至荃灣約20公里單車徑,全長13公里啟德發展區
  • 實施不停車繳費:運輸署將於明年底開始逐步在政府收費隧道及青沙管制區實施不停車繳費,既便利駕駛人士,亦可改善隧道交通。

施政報告2021|體育發展

為進一步支持精英體育發展,林鄭月娥表示在體育發展,會推行以下措拖:

  • 加快興建體院的新設施大樓:加快興建體院的新設施大樓,在立法會的撥款配合下,可爭取在2024年中完成工程
  • 特別資助計劃:政府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共同斥資設立3億元的特別資助計劃,透過運動科學及運動醫學研究提升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中的競爭力
  • 為退役運動員(包括殘疾運動員)提供支援:目標是在五年內將參與計劃的退役運動員人數增加一倍,為運動員退役後提供更多轉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