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不利消息打擊下,週一(7月26日)港股出現急挫,恒生指數裂口低開596點後,跌幅持續擴大,收市跌1,129點或4.13%,報26,192點,創今年新低。跌市成交大增,全日成交高達2,682.46億元,北水錄得淨流出逾26億元。

港股勁跌|恒生科技指數「生日快落」 

至於剛好面世一週年的恒生科技指數,不幸變成生日快「落」,跌至歷來新低,收市大跌477點或6.6%,報6,790點。由今年2月18日高位11,001.78點計,恒科指累計跌幅38%,市值蒸發超過5,500億美元。

監管風暴來勢迅猛

恒科指的弱勢,很大程度是由於內地對互聯網行業的監管風暴所致。自去年10月阿里巴巴(9988)分拆螞蟻在最後一刻被叫停後,內地當局不斷作出反壟斷相關行動,美團、騰訊、快手(1024)等都受到調查。

阿里罰款128億元人民幣 

雖然阿里在今年4月更遭到128億元人民幣的天價罰款後,形勢似一度緩和,但當叫車巨頭滴滴出行(美股代號︰DIDI)7月初在美國掛牌上市後,內地監管風暴再起,而且來勢更加迅猛。

雙減政策打殘教育股

上星期,因傳當局雙減政策將落地,導致多隻中概教育股跌勢驚人,而政策在週末正式出台,嚴厲程度更超乎預期,除禁止學科類培訓機構上市融資外,已上市的公司也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去投資同業,並禁止外資持有相關機構。消息令教育股週一再度急挫,其中屬恒科指成分股的新東方在線(1797)大跌33.4%。

重磅科網股全線急挫

另一方面,市場監管總局週六(24日)亦宣布對騰訊控股(0700.HK)作出行政處罰,責令騰訊及關聯公司採取30日內解除獨家音樂版權、停止高額預付金等版權費用支付方式、無正當理由不得要求上游版權方給予其優於競爭對手的條件等恢復市場競爭狀態的措施。騰訊週一失守500元關,收市跌7.7%,報490元,市值蒸發3934億元。

恒科指重磅股全跌

此外,市監總局又發文落實網絡餐飲平台責任,美團(3690.HK)週一跌13.8%,市值流走2,304億元;至於其他恒科指重磅股,阿里跌6.4%;網易(9999.HK)跌13.3%;京東集團(9618.HK)跌7.8%;京東健康(6618.HK)跌17.1%;阿里健康(0241.HK)大跌11.5%;嗶哩嗶哩(9626.HK)跌11.5%。

新東方在線累跌90%

由52週高位計,一眾恒科指成分股的股價跌幅更加驚人,跌得最深的新東方在線,跌達90%;而排名其後依次是快手,跌72%;微盟(2013.HK)跌71%;其餘阿里健康、京東健康、金山軟件(3888.HK)、平安好醫生(1833.HK)等跌幅都超過一半。

22隻現役成分股 過去一年表現相當不俗 

不過,若從另一個角度看,情況又不是這樣悲觀。以恒科指30隻創始成分股,撇除已被剔出的網龍(0777.HK)、恒騰網絡(0136.HK)、心動公司(2400.HK)、易鑫集團(2858.HK)、貓眼娛樂(1896.HK)、丘鈦科技(1478.HK)、中興通訊(0763.HK)和FIT HON TENG(6088.HK)共8隻股份,餘下22隻現役的成分股計,過去一年其實個別表現相當不俗。

比亞迪電子成升幅王

其中,比亞迪電子(0285.HK)過去一年升幅最勁,達76%,小米集團(1810.HK)亦升逾七成,舜宇光學科技(2382.HK)升63%,聯想集團(0992.HK)升近六成,而這幾隻股份全部都屬於手機股。

現階段有值博空間

事實上,內地的監管政策仍然是市場最大風險所在,在有關的風險明確淡化之前,一眾重磅互聯網股份都難以走出困境,恒科指亦自然難言見底。相比之下,手機股的政策風險等,亦能受惠於消費復甦以及5G加速普及,現階段有值博空間。

上半年收入可創新高

比亞迪電子主營手機及筆記本電腦業務,主要為手機廠商提供零部件的製造及組裝服務,客户包括蘋果、華為、小米等國際一線手機廠商,為行業內擁有領先技術和製造能力的行業龍頭。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疫情導致2020 年手機出貨量下降,2021年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恢復快速增長,出貨量1.74億部,同比增長13.7%;其中5G 手機1.28 億部,同比增長100.9%。

比亞迪電子收入 可望創歷史新高 

受益於手機行業景氣度回升,比亞迪電子第一季度營業額同比增長132.24%,至199億元人民幣,淨利潤同比增長22.92%,至8.08億元人民幣。展望隨著5G手機出貨量不斷增加,比亞迪電子上半年收入有望進一步大幅增長之餘,更可望創歷史新高。

走勢上,比亞迪電子週一收報39.2元,前低位為5月份的約36.4元,而該水平亦是去年9月至今年1月的橫行區底部所在,可觀察該水平承接力再作定奪。

小米現價承接力強

至於小米,在週一跌市中僅跌1.9%,可見現價水平承接力強,只要不失守23元,仍屬橫行整固走勢。

研究機構Canalys最新報告指,小米第二季手機出貨量取代蘋果成全球第二位,付運量達5,270萬部,按年升83%,相等於市佔率由首季的14%升至17%。雖然中、印兩地的市場需求較弱,但公司在拉丁美洲、非洲以及西歐按年計分別取得300%、150%及50%的增長,內地市場方面,新機小米11Ultra亦成為「618購物節」中最暢銷之一的高端安卓手機。

匯豐:維持「買入」評級 

匯豐研究新發表報告亦看好小米,認為在高端手機市場的進一步滲透下,預期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業務將受惠每月每用戶收入和廣告收入提升,預測公司第二季經調整純利按年升54%至52.1億元人民幣,收入按年增59%至851億元人民幣,而邊際利潤率可由去年次季的14.4%升至16.6%,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由37.1元升至38.8元。

中芯季績表現出色

除了手機股,半導體股份亦是值得看好的板塊,中芯國際(0981.HK)和華虹半導體(1347.HK)在週一跌市中不但逆市向上,而且升幅分別達10%和6%,是30隻恒科指中「唯二」上升的股份;而過去一年累計,華虹累升近5成,至於中芯即使受中美關係影響一度股價重挫,但一年計亦只跌5%。

中芯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業績表現出色,營業額11.04億美元,按年升22%;純利1.59億美元,按年升147.6%。公司並預期第二季度收入按季增17%至19%,毛利率預期介乎25%至27%之間。

逆市升穿降軌阻力

高盛早前發表報告表示,預期隨著影像感測器、WiFi、藍牙、微控制器、射頻晶片的需求上升,以及從55納米芯片遷移到40納米的產品等所帶動,預期40納米芯片將成為中芯今、明兩年業務增長動力,料中芯之40納米芯片於2021至2022年度收益分別增長32%及27%,佔該兩年度整體收入比重約16%和18%,而毛利佔比為19%及21%,維持中芯「買入」評級,目標價為33.3元。

走勢上,中芯經週一逆市急升,已初步突破今年1月以來形成的降軌阻力,若能升穿25元,更可確認轉趨強勢。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