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主盤2021】本港受疫情影響,經濟環境轉差,失業率高低,打工仔收入減少,部份業主供款有困難,預期香港樓市陸續會有不少銀主盤出現。然而,銀主盤是否一定抵買?購買這類單位要注意甚麼地方?承做銀主盤按揭跟一般住宅按揭又有沒有不同?以上種種疑問,本文會逐一解答,好讓有意購買銀主盤人士預先了解。

甚麼是銀主盤?

甚麼是銀主盤呢?一般人買樓,除非自己真的持有大量現金,否則很難自己一次過付清樓價,通常需要向銀行申請按揭,然後靠借款買樓。

買樓後,業主需要定期向銀行還款,一般都是每月一次。可是,若果業主不幸因某些原因而遇上財政困難,無法繼續還款,銀行有權沒收物業,並委託地產代理或拍賣行把物業公開放售或拍賣,以償還貸款。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便是單位的「業主」,被沒收的物業被稱為「銀主盤」。

招標或拍賣方式賣銀主盤

銀行會透過以下兩種方式出售銀主盤:

  1. 公開放售:這種方式或可稱為招標。銀行委託地產代理行放售物業,設有期限,如有買家有興趣,可經代理入標,標書內註明出價,然後遞交給銀行。在截標後,銀行會檢視標書,採取「價高者得」方式把單位售予買家。若果所有出價未符合銀行心目中價,銀行可重新招標。
  2. 公開拍賣:銀行委託拍賣行拍賣物業,先前會委託測量師行進行物業估價,並定出拍賣日的底價。拍賣當日,買家可以在拍賣場公開出價,價高者得。若果買家出價低過底價,銀行仍可選擇重新拍賣。

三大因素影響銀主盤售價

銀主盤是否一定便宜?的確,現實中有部分低於市價發售的銀主盤,但其售價之所以低,是有以下因素:

  1. 一旦經濟環境欠佳,業主因財政狀况轉差而斷供。當銀行收回這些斷供物業後,適逢樓市跌,物業最新估值會被拉低,更可能低於當年的買入價。
  2. 業主斷供,相關單位的質素和狀況很難估計,有些單位內籠狀況跟一般單位無異,但亦有些內籠狀況很差,殘舊而堆滿垃圾,這會影響售價,保養差的銀主盤,自不然要以低價出售,才可以吸引其他買家。
  3. 部分銀主盤本身樓契有問題,多少會影響售價,比方「半契樓」,正因業權不完整,於是惟有以低市價一至兩成出售。

買前最好先查冊

購買銀主盤,有甚麼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 一如一般二手盤,最好在招標或拍賣前預約睇樓,親身視察單位狀況,以便預先盤算日後招標或拍賣時如何出價,比方單位殘舊不堪,與單位連租約出售,是完全不同。
  2. 銀主盤的原業主斷供,物業的雜費如水電費、管理費亦會欠交一段時間,買家需要預留多些錢繳交這些費用。
  3. 銀主盤的成交期由銀行決定,通常成交期為45天,較一般住宅的成交期短。
  4. 購買一般二手盤,需要查册,買銀主盤就更加要這樣做。買家可以到土地註册處,或委託地產代理做查册,了解物業過去和現時狀況,如賣家是否真正業主、物業是否有非法改動等。
  5. 要向地產代理或律師查詢,銀主盤是否事故單位。
  6. 若果銀主盤內籠狀況爛茸茸,買家需要預留多些錢作為裝修之用。

如僭建銀行批按揭保守

銀主盤可以做按揭,但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提醒,礙於以下因素,銀行可能批出較低成數按揭,甚至不會承按:

  1. 銀主盤有僭建物,銀行取態保守,只要潛建不涉及單位內主力牆,有些銀行會照做,但要跟申請人簽協議書,必須把某些部分還原。他續稱,如果整個單位要拆卸重建,還原成本會很高,銀行對物業估價偏低,批出按揭成數亦低。
  2. 若果物業業權不完整,如屬於「半契樓」,銀行一定不提供按揭,申請人自己要全數支付樓價。部分財務公司可能承接,但按揭利率會高。
  3. 銀主盤是事故單位,銀行未必批出按揭。
  4. 若果物業遺失樓契,即使申請人宣誓補領,亦不代表銀行會願意提供按揭。有些銀行可能先前遭遇過類似事件,令銀行有損失,所以未必願意承按。

買半契樓僅有部分業權

前文提過「半契樓」,究竟是甚麼?現時以聯名方式買樓,分為聯權共有和分權共有。

如果一對夫婦以聯權共有方式持有物業(又稱長命契),未來任何一方離世,另一半便可自動擁有全部業權。分權共有則不同,兩位可根據訂立的業權份額持有物業,比方各人各佔一半業權,一旦有人離世,或因某些原因離開,業權不會自動轉移至另一位業主,這類物業稱為「半契樓」。

美聯:料香港樓價全年升15% 屯馬線將全線通車 3區樓市最看好

物業估價須知懶人包 8個常見問題逐一解答 小心唔夠首期撻訂賠錢

半契樓可能較市價平二至三成 

「半契樓」業權不完整,買家購買後都未能全權處理物業,單位已由其他業權人居住,新買家難以完全有居住權,即使出租物業,亦不會取得全部租金,需要與另一位業權人分配。

不過,這類物業勝在售價偏低。曹德明說,通常較市價平半成至一成,若果這類物業首次拍賣賣不出,再拍賣時會再調低售價,可能較市價平二至三成。

專業投資者看中這點,先以平價購入,然後跟另一個業權持有人商討,達成協議後便可持有物業全部業權,屆時再出售獲利。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