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方法】除了「股神巴菲特、「科技女股神」基金公司Ark Investment掌舵人Cathie Wood外,馬來西亞亦有一位「股神」,他的名字叫馮時能。他更出了一本書匯集了他頭30年投資經驗所得出的10大心得。

「賺錢之神」普爾遜|身家40億美元發跡史 成名不忘捐助大學|教育是改善人性的最佳方法

馬來西亞「股神」馮時能 實踐自己的投資理念獲財務自由

馬來西亞「股神」馮時能是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前總編,近40年的投資生涯不斷實踐自己所相信的的「基本面」投資理念。最後靠自己在投資上獲得了財務自由,更被視為「馬來西亞股神」。

最令人佩服是他竟收集齊馬來西亞紙質上市公司年報,而且所有上市公司的年報都在他讀過後存了檔,可見他在股票投資非常勤奮。

馬來西亞股神 逾40年實戰經驗 得出10大心得

儘管沒有確切信息表明馮時能的實際投資回報,但是他出的書《冷眼:三十年股票投資心得》卻受不少投資者所追捧。

因書中匯集了他頭30年投資經驗,有見及此以下整合了他的10大心得:

加密貨幣貸款平台推Bitcoin抵押買樓服務!惟有專家警告:比特幣未來或會消失

一、買股票就是買股份

正道就是從商業經營的角度進行投資,股票價值不可能無中生有。每次在買進股票前,都必須提醒自己買進這家公司的股份,不是買進賭桌上的籌碼。

買股票與合夥做生意一樣,必須對公司業務和公司經營管理層有深入了解。

二、不了解,就不買

馮時能提到,要長期持有一隻股票,就必須對有關公司有絕對的信心。而且信心必須建立在了解上,因此了解越深,信心越強。越不會輕易脫售所持之好股。長期持有,才能享受到複息增長所帶來的龐大利潤。

因此股票投資必須做功課,對股票有了正確的認識,只是一個開始。其後必須做很多功課,去了解投資環境及投資對象。

三、正確認識股票風險

馮時能書中提到,做股票的人首先不是學怎麼賺錢,而是學會不要虧掉大錢。如何減少虧損呢?而他的經驗就是採取反向策略,儘量在低價入市。

理財方法|調查:僅39%人滿意自己財務狀況 3個簡單儲蓄法+4個慳錢小貼士 好快做個有錢人

四、緊密跟蹤公司動態和變化

買入股票後,投資者必須緊密跟蹤公司動態和變化,切記置之不理。而且若選擇長期投資要考慮是否合適,是否繼續投資下去,不應由時間決定,而應由公司表現決定。

另外,如果股市極端瘋狂,給出離譜的價格,也應該出售股份。

韓國「散户救星」自小家貧 因一本書改變一生 鑽研「十倍獲利法」 8年勁賺124倍

五、投資應接受兩項事實

馮時能認為投資者應接受兩項事實:

  1. 投資需要時間才能賺到利潤,沒有捷徑可操
  2. 凡投資都有風險,風險的高低常與利潤成正比

六、股票投資要有「三識」

馮時能認為,投資要成功,必須有「三識」,就是:

  1. 知識
  2. 常識
  3. 膽識

七、了解散戶三部曲

馮時能提出,投資者要了解買股、賣股均有「三部曲」分別是:

  • 買股三部曲:
    (i)第一部:熊市,即是股價低沉,市場淡靜,散戶絕跡股市。
    (ii)第二部:牛皮靠穩,即是股市上升了一截,散戶還是不要買。
    (iii)第三部:牛市形成,即是綜指破五關斬六將,散戶信心大增大肆進場。
  • 賣股的三部曲:
    (i)第一部:利潤不多,但不會賣。
    (ii)第二部:認為這是暫時性的,不久就會回升,所以決定不賣。
    (iii)第三部:指數直線下跌,有大禍臨頭之感,信心崩潰了,不計成本拋出。

馮時能提到,只要將買的和賣的三部曲顛倒來看,擁有這種逆向思考方有可能賺到錢。

八、 鎖定五星級股票

馮時能提到投資要減少錯誤,最好的辦法是為自己設定一個投資準則:只買五星級股票。而所謂「五星級股票」就是:

  1. 要有卓越的管理,切忌買入管理有瑕疵的公司
  2. 有成長的業務
  3. 公司有穩定的盈利歷史
  4. 公司財務穩健
  5. 公司生產永遠有需求的產品,並以世界為市場的企業

他表示,擁有以上五種特質的股票,如同根深巨樹,即便乾旱亦不會枯死,而且春天來時就似繁花似錦,果實纍纍。

九、要發展自己的一套策略

不少人投資都是聽別人說的,而馮時能認為股票投資非常個人化的,適合於甲的理論,未必適用於乙。

有見及此,他認為成功的投資人,可以借鏡,但要投資成功,要發展自己的一套策略。

十、耐心乃成功之母

馮時能認為股票投資要成功,要「慢」、「穩」、「忍」。因大眾最衝動的時候,稍為停一停,放慢一步,可以使你恢復理智,便可減少投資上的錯誤。所以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在低價區買進及在高價區脫手。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