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面部識別到谷歌翻譯,從自動駕駛到智慧城市,人工智能(AI)已經遍布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長壽研究自然也不例外。今年1月,頂級科研期刊Nature的抗衰老專題子刊Nature Aging第一期正式上線,其中便收錄了一篇由深耕AI的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與曾試圖使用AI替代人類進行藥物研發的Alex Zhavoronkov博士共同發布的文章,深度探討了AI與抗衰老的發展。

科學家們致力研究各種疾病 

人的一生難免要經歷生老病死,科學家們也在致力研究各種疾病,以期提升人的健康水平。然而,目前學界所採用的循證醫學方法,僅著力於研究特定疾病的預防與治療。這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的確延長了人的壽命,但問題在於,它並沒有延長人不受重大疾病困擾的健康期。

解決醫療開銷增加  有效方法是抗衰老

人在老年時更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導致醫療開銷增加,給發達國家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其實,解決這一問題更有效的方法是抗衰老。不過,這一領域的研究需要大量不斷更新的數據支撐,傳統研究手段,人類是沒有辦法處理如此大量的數據的。

幸運的是,近年來飛速發展的AI技術能夠做到這一點,且已經在藥物發現、臨床試驗結果的預測、個性化醫療及長壽研究等生物醫學領域大展拳腳。

深度衰老時鐘(Deep Aging Clocks)

在長壽領域,科研人員已著手利用AI技術尋找減緩甚至逆轉衰老過程的方法。如深度衰老時鐘(Deep Aging Clocks)便是利用一系列衰老生物標記,更精確地檢測和評估人的健康狀況,並個性化定制延長健康壽命的方案。

個體化用藥靶點發現、個性化老年保護干預措施及衰老和長壽生物標記領域也已有AI的參與,推進了衰老及疾病發展軌蹟的研究。同時,越來越多的AI工具可以收集患者的衰老速度等健康數據,用於疾病預後。

利用AI工具進行監測和治療  

此外,AI技術對長壽醫學本身的發展也起著關鍵作用。醫生及科研人員可以利用AI工具,將衰老作為一種疾病進行監測和治療,並驗證干預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唯有通過了這一步,相關藥物才能送至國家監管部門審批,以便醫生製定和完善臨床方案,用於臨床實踐,並推動學界將長壽醫學正式納入醫學研究領域。

老年學家和AI研究人員要密切合作

而想要讓臨床醫生接納和使用AI工具,就需要讓他們參與到研究中來,與老年學家和AI研究人員密切合作。同時,醫生需要接受專業、可靠的AI生物老年醫學教育,以更好地利用先進技術診治患者。

另外,長壽醫學的發展也應利用低成本的技術改善健康不平等問題,並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及法律法規的製定。

聞臭屁可醫老人癡呆腦退化症?研究:像爛雞蛋味的硫化氫是抗衰老良藥|健康基因

5:2輕斷食法|一周不連續兩天減攝葡萄糖+飲食限制!減肥仲可抗衰老|健康基因

高質量的延壽服務

總而言之,隨著基於AI的長壽醫學研究向臨床實踐階段過渡,將會有更多高精尖的技術應用於長壽研究,催生更多安全、有效的延壽手段,並為人們提供定制化的延壽方案。在未來,借助於可穿戴設備等低成本技術,也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延壽服務。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王駿教授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取得分子生物學博士,1992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1999年升任生物化學系教授。主攻分子生物學、酶工程和生物合成。 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和香港等地的大學、政府部門、生物技術公司從事生物技術研究 與開發和工業化生產逾四十年,是八十餘項專利的發明人/或發明人之一,香港首位創新科 技講座教授。王駿教授的社會兼職包括阿里巴巴創業大賽評委、HKX創業平臺導師、香港政 府創新及科技基金評審委員。 王駿教授領導的基因港科研團隊包括了三十餘位遺傳學、蛋白質工程、生物化學、工業發酵、信息工程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家。

免責聲明: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