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配股和供股之細價股估值後,今日與大家探討細價新股之估值安排,跟其他細價股一樣,都有雙重估值參考,分別是:

  1. 市賬率分析
  2. 殼價分析

新股資產淨值毋須打折 

以上兩種分析,都要用到新股的資產淨值,而有別於已上市股份,新股的資產淨值毋須打折,理由是資產淨值相對上市集資金額顯著為小,反映資產淨值「發水」機會不大,就算有「發水」,對估值也不會造成大的影響。

另可留意,筆者早前已表示,進行股本集資的股份,於估值時要將資產淨值,計入股本所得集資淨額;相對新股,則是資產淨值,計入上市集資金額會計入賬。

上市集資金額的會計入賬安排 

論到上市集資金額,就是招股規模中的將會發行股份,乘以上市價。筆者見市場上不少投資者對招股規模有所誤解,以為全是將會發行股份;但其實也可能存在銷售股份,雖會產生集資金額,卻不會入賬到上市公司,而是進入出售股份的股東口袋裡,故此我們只會計算招股規模中的將會發行股份所產生的集資金額。

現價較供股價差距0.010元或以下為佳|如何篩選值博供股股份及估值解說|聶Sir學堂

配股及供股估值有不同|以案例解說如何為配股中的細價股作估值|聶Sir學堂

「上市集資金額」VS「上市集資金額會計入賬」

再者,「上市集資金額」與上述的「上市集資金額會計入賬」又有分別,皆因在上市集資時,會產生上市開支,不應進行會計入賬,不過上市開支通常涉及跨財政年度攤銷。

這意味著部分上市開支數值已反映到招股書上顯示的最新資產淨值之上,所以「上市集資金額會計入賬」是指「上市集資金額」扣除上市開支未經攤銷的部分而產生。

招股書上已列出

例如某新股的上市集資金額為1.00億港元,上市開支為2,000萬港元,其中500萬元已在上個財年被攤銷,餘下要進行攤銷的上市開支為1,500萬元,得出「上市集資金額會計入賬」為8,500萬元。從以上解說,不難看出若要自行計算,需要對會計學有一定認識,但慶幸「上市集資金額會計入賬」於招股書上已列出,故此直接運用便可。

有巴菲特恩師「清算價值」理論根據|細價股資產打折「五成」估值剖析入市策略|聶Sir學堂

「股本」要進行會計入賬 

除了上市集資金額之外,還有一個項目要進行會計入賬,就是「股本」,是指上市公司於完成上市後的發行股數,乘以每股面值,後者普遍為0.01港元。假設某新股最終發行股數為8.00億股,計出「股本」便是800萬元。不過發行股數分為兩部分:

  • 其一是於上市前已發行股數,
  • 其二是上市時將要發行的新股股數。

「股本」也存在跨財年入賬

跟上述上市集資金額會計入賬帶著相同邏輯,「股本」也存在跨財年入賬的可能,故此我只會計入未經入賬的股本部分。若只常作概括計算,可以單純考慮招股規模中的將會發行股份產生的股本。

再參考上述例子,於8.00億股之中,若其中2.00億股是招股規模,並假設沒有銷售股份在內,表示2.00億股全部屬於招股規模中的將會發行股份,乘以每股面值0.01港元,計出股本入賬為200萬元。

為細價股進行估值注意事項|盈利基礎、同業+時點比較、有形無形資產分析|聶Sir學堂

參閱綜合財務狀況表所顯示的股本

當然,對於會計學入賬瞭解的投資者,能夠掌握實際「股本」金額有多少已被入賬,更能精確算出應被入賬的「股本」金額。方法是參閱綜合財務狀況表所顯示的股本,當時入賬已發行股數是多少,跟完成上市後發行股數對照的差額,再乘以每股面值,便是精確的應被入賬的股本金額。

為免篇幅太長,下回才與大家進行新股案例研究。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聶Sir學堂】作者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獨立股評人,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