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昔日股王】正所謂「江山代有人才出」,股票市場亦一樣,每個年代都有當時得令,備受萬千股民熱愛(或熱炒)的股票,但「花無百日紅」,這些曾經的一代股王,或是敵不過經濟發展的變遷,或是逃不過市場環境的轉變,雖然不致於生意一落千丈,但卻難免漸漸落得泯然眾「股」,再非股民頂禮膜拜的對象。

電盈借科網熱潮迅速崛起  

若問現今股民哪一隻股票的港股股王,相信答案離不開騰訊控股(0700.HK)或阿里巴巴(9988.HK)等科網龍頭,但其實早在20年前,當騰訊和阿里還是初創企業時,曾有一隻股份借助科網熱潮迅速崛起,成為港股最早的科網股王者。

說到「得信佳」這個名字,可能大部分年輕股民都沒聽過,但對電訊盈科(0008.HK)卻應該不會陌生,至少知道是Now TV或ViuTV的母公司。不過,在2000年的科網股狂潮中,盈科卻是令萬千股民如痴如狂的名字。

盈科借殼得信佳上市   

1999年5月,「小超人」李澤楷旗下的盈科借殼當年股份編號為「1186」的得信佳上市,易名盈科數碼動力,之後透過多次配股集資,注入或收購多個高科技項目,乘著當年科網泡沫,盈科股價如入無人之境,由原本是長年仙股的得信佳,炒至最高23.5元,盈科市值達1,700億元,一度成為本港第7大市值上市公司。

但好戲還在後頭,2000年電盈在得到中銀、匯豐等組成的銀團提供110億美元巨額貸款後,以總代價2,900億元「蛇吞象」收購香港電訊,成為今日的電訊盈科。

蛇吞象購香港電訊

可惜好景不常,同年美國科網股爆破,電盈由於巨額借貸收購,利息成本極高,2001年虧損達69億元,並一度資不抵債,淪為「負資產公司」,股價亦由合併後高位28元持續插水,至2003年更因股價過低而要將股份「五合一」,2008年被剔出藍籌。

但值一提的是,當年香港電訊原本屬於穩健的高息公用股,每年股息率高達5至7厘,是不少退休人士長線收息的生活費來源。到2011年,電盈將香港電訊(6823.HK)以商業信託形式分拆。

瑞信予電盈「中性」投資評級 

過去十年,電盈股價在4元水平浮沉,週四(4月1日)收報4.41元,市值約340億元。2月初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收益380.46億元,按年升1.4%,盈轉虧蝕10.2億元,期內收益主要還是來自香港電訊的貢獻,達297.8億元。

瑞信研究報告指電盈純利表現差過預期,主要是因為解決方案業務表現疲弱,另媒體業務收入較該行預期低6.1%。該行將電盈2021財年EBITDA及每股盈利分別下調2.4%及5.2%,目標價由原來的5.14元下調至5.03元,維持「中性」投資評級。

股神加持中石油股價翻10倍

說到中國石油股份(0857.HK)最風光的時間,自然是2002年「股神」巴菲特入股後,股價由約1.7元水平起步,到2007年升至20.25元見頂的一段日子。當年不少股民都因為仰慕「股神」的名氣,而跟進買入中石油,不少更是首次買股票的新手,結果皆大歡喜。

在2008年的《巴菲特給股東的信》中,股神曾親自講解了中石油這筆交易的具體情況和背後思維︰「在2002年和2003年,巴郡以4.88億美元買入中石油1.3%的股權。按這個價格,中石油的價值大約為370億美元。查理和我那時感覺,該公司的內在價值大約應該為1,000億美元。到2007年,兩個因素使得它的內在價值得到很大提高:油價的顯著攀升;中石油的管理層在石油和天然氣儲備上下的大工夫。到去年下半年,公司的市值上升到2,750億美元,大約是我們在與其他大型石油公司比較後,認為它應該有的價值。所以,我們把手裡中石油的股票賣了40億美元。」

失壟斷優勢成致命傷

值得一提的是,股神2007年中在15至16元水平沽貨後,中石油股價仍繼續上揚,曾有不少人笑股神走得太早;但結果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到來,油價由近150美元急跌至接近30美元,中石油股價亦跌至4元水平。

如今10多年時間過去,中石油股價每況愈下,本週四(4月1日)收市報2.8元,市值約588億元,在恒生指數成分股中已屬邊緣分子。

造成中石油失竉的原因,除了國際油價下跌外,更重要的還是失去了壟斷優勢,特別是2019年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後,令中石油失去了管道資產帶來的穩定豐厚收益。

里昂維持中石油「跑贏大市」評級 

中石油剛於3月25日公布截至去年底止全年業績,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營業額19,338.36億元人民幣,按年跌23.2%;純利190.06億元,按年跌58.4%。

里昂報告指中石油業績表現疲弱,但管理層強調對氫能、熱能及風力等新能源業務發展均有規劃,預期長遠可發展成為綜合能源商,在內地大力發展碳中和的趨勢下,中石油繼續可長期受惠,故上調其今、明兩年淨利潤預測73.2%及5.1%,收入預測上調10.6%及7.5%,目標價由2.5元升至3.2元,並維持「跑贏大市」評級。

滙控是上一代香港人愛股 

滙豐控股(0005)是上一代香港人心目中最可靠、最值得長線投資的藍籌公司,亦的確為不少港人帶來了豐厚回報,多少白手興家的故事都跟「大笨象」有關,而由一家立足本地的銀行到逐步擴展成國際級金融巨艦,也令港人感到「與有榮焉」的驕傲。「有買貴、無買錯」這句口頭禪,是香港股民對滙控無限信任情意結的最佳註腳。

不過,2002年以142億美元鉅資收購美國的Household International,涉足美國次按市場,卻成為滙控由盛轉衰的轉捩點。
2006年美國樓市開始下滑,觸發次按危機,滙控於2007年2月發出成立140年以來的首次盈警。到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雷曼兄弟一夜倒閉,滙控需就北美業務大幅撥備,拖累2當年純利按年大幅倒退70%至57.3億美元。

滙控購Household恨錯難返

到2009年,由於北美次級房貸業務出現高達155.3億美元稅前巨額虧損,滙控於當年3月2日公布08年度業績的同時,也宣布了12供5的「世紀大供股」,供股價254便士約28.1港元,集資淨額125億英鎊。滙控股價跌至33元,股評人淚灑幕前,成為一代股民集體回憶。

當時的滙控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在宣布供股計劃時曾說︰「但願從來沒有收購過Household。」

停派息跌穿世紀供股價

之後幾年滙控管理層痛定思痛,大力重整業務,退出多個國家的非核心業務,重新以亞洲市場為主,令盈利重拾增長動力,無奈高峰已過,在本港市場面對中資銀行的挑戰,而在海外市場又屢次陷入監管風波甚至洗黑錢醜聞而被巨額罰款,加上英國「脫歐」亦為滙控帶來打擊,去年更因被英國當局下令停止派息,股價跌穿十年前的世紀供股價。

滙控2月底公布去年全年業績,經調整除稅前利潤按年倒退45.1%至121.49億美元,經調整預期信貸損失按年增加2.36倍至88.17億美元,經調整成本效益比率62.5%,較2019年的59.2%惡化。

滙豐煤氣不再是鐵股?投資組合重新排位!8隻港股新鐵膽分析+入市策略

大型新股IPO陸續有來 港交所潛力未發揮 目標大牛股入市策略

大摩維持滙控「與大市同步」評級 

不過,隨著滙控在第四季恢復派息,加上美債息率回升,大行對滙控前景的預期亦有所改善。美銀報告認為,滙控存款基數龐大,加上其貸存率較低,相信在利息環境改善的情況下,滙控將有充足資本盈餘進行回購,將目標價上調至49.63元,重申「中性」評級。

摩根士丹利則認為,隨著經濟重啟,滙控2022及2023年分派比率可分別達47%及50%,明年並將恢復20億美元回購,維持予滙控「與大市同步」評級,目標價由43元升至46元。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