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法】新冠疫情發展至今,影響了不少人的生活及消費習慣。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減少開支,較未有疫情時儲到更多金錢。有專家指,疫情是養成儲蓄習慣的契機,認為人們要將儲蓄習慣延續下去,一起看看專家的意見! 

疫情導致人們被迫減少日常活動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提到,新冠疫情正在改變一切,包括美國人與金錢的關係。由於疫情導致人們被迫減少日常活動,許多人第一次嚐到省錢滋味。 

消費者支出在去年第二季下降了10.1%,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同時,個人收入中用於儲蓄的部分,即儲蓄率增至25.7%,較第一季的9.5%大幅增加。 

最重要是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隨著商店的重新開業,消費誘惑增加,保持儲蓄習慣至關重要。習慣不能在一夜之間形成,在養成良好的財務習慣時,最重要是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在不完全偏離目標的情況下靈活應對。 

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花費,到底甚麼是需要?甚麼是想要?我們要學習選擇有價值的支出,確保將錢花在必要的事上,這樣就能避免浪費。 

(1)分清需要 VS 想要

消費者預算諮詢機構Credit.org總裁Melinda Opperman表示,具體列出預算是重要的。「寫出預算有助取得成功,我們希望人們繼續追蹤支出,這樣就能將支出與計劃預算進行比較及調整。」

隨着科技發達,現在有不少軟件及應用程式可以協助制定預算、追蹤支出,甚至提醒每月何時交費,這些方式都有助更好地分配財務。Opperman表示,「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在鞋盒中保存收據,甚至是使用電子表格,只要是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可以了。」

(2)自動化的儲蓄計劃

自動化是儲蓄的好辦法,例如可以設立自動轉賬,每月發薪後就自動將要儲蓄額存到儲蓄帳戶。這樣會比在月尾才把剩下的錢儲起來要有效得多。

所謂「先儲蓄,後消費」,如果你是沿用「先消費,後儲蓄」的做法,那每個月真正儲到的錢會很有限,而且要一直提醒自己不能花費過多金錢,亦會造成壓力,因此建議使用自動化的儲蓄策略。另外,大家要把儲蓄視為分配在自己未來的錢,而不是通過緊縮措施來減少支出。

(3)選擇多元化的投資組合

學習將財富增值亦十分重要,你可以考慮將資金用來投資,例如是買股票、債券及基金等其他投資工具。很多人誤以為股票市場極不穩定,不是容易入手的投資工具。其實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大型股票的平均回報率接近10%,遠遠超過任何儲蓄賬戶。

股票市場經歷了數不盡的起伏,許多人認為買股票的風險大,是由於股票獲利是取決於買賣時間及價格,很多人沒有「做足功課」,往往會「高買低走」,以致其收益遠遠低於平均水平,甚至錄得虧蝕。

【理財方法】 226、333、631、365... 10個超強理財法大合集 月薪13500元 一年最多儲92340元

台星郭書瑤曾是低收入户 家庭月入少過7,500港元 靠3個理財法7年購入千萬豪宅

買ETF時不錯的選擇

因此,投資ETF或指數基金是不錯的選擇,指數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這些基金由一大籃子股票組成,追蹤特定的市場指數,例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或標準普爾500指數。

雖然它們不能完全確保投資者免受市場波動影響,但亦不用單單倚靠一間公司賺錢,是較多元化的選擇。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