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一群我們進化了幾百萬年都未能擺脫的噁心生物,從皮膚、肌肉、到內臟、消化道和血管,甚至是腦組織與眼球中,都可能有它們的身影。然而,這些偷取營養、致人生病的小玩意兒並非一無是處。

英國倫敦大學研究:寄生蟲有助於消除衰老炎症

過去,阿根廷和印度的研究表明,這個老朋友的缺席會加重多發性硬化症和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而在最近,英國倫敦大學健康老齡化研究所也發現,寄生蟲的侵擾可抑制與衰老相關的炎症。難道這些醜陋貪婪的竊賊良心發現,打算給咱們交房租了?

寄生蟲與人體免疫系統長期爭鬥的結果 

當然不可能!這一切,其實是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寄生蟲與人體免疫系統長期爭鬥的結果。這些不想努力的寄生蟲,為適應體內環境,不惜拋棄部分感官和器官,只為進化出更強的繁殖能力、營養吸收能力、耐酸能力和在缺氧環境中生存的能力,它們還會分泌一些特殊蛋白質,以保護自身不被人體免疫系統發現和消滅。

寄生蟲生產的蛋白質 可調節炎症水平 

而我們的免疫系統在與寄生蟲長期共存的情況下,也不得不進化成了需要寄生蟲參與才能正常運作的模式,將某些寄生蟲辛苦生產的蛋白質,化作了免疫系統運作機制的一部分。而在其中,就有一種可以調節炎症水平的蛋白質,當人體衰老,慢性炎症水平上升時,這種蛋白質就會幫助降低炎症水平。

伴隨衰老的炎症 Inflammaging 

「伴隨衰老的炎症」(Inflammaging),由「炎症」(Inflamm-)與「衰老」(-aging)組成。目前,就寄生蟲和慢性炎症的關係,大家懂得還不多,比起直接吃寄生蟲,不如等科研人員找到關鍵分子直接注射的好。

失眠原因來自壓力和焦慮!專家5個解決方法助深層睡眠!寫日記都得?

【健康基因】人體冷凍的黑科技是科幻還是科學?3個遺體正在冷凍保存「等待醒來」

新長生項目啟航:全身線粒體輸血

大家都知道輸血,可你知道甚麼是「全身線粒體輸血」嗎?加州的Mitrix公司就在研發這一技術。公司創始人Tom Benson在接受Longevity雜誌採訪時表示,他們計劃提取“年輕的”線粒體,在生物反應器中培養後,再將其註入衰老的身體,以此促進細胞再生,讓人重返青春。

線粒體功能障礙是衰老的9大標識之一

線粒體功能障礙是衰老的9大標識之一。線粒體出現功能障礙時,人體會爆發多種衰老相關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氏症、心髒病和中風等。Tom Benson認為現有的抗衰老手段,從Senolytics到端粒酶基因療法,想要奏效都離不開線粒體的參與。

給人體輸入線粒體

於是,他開始思考,像輸血一般給人體輸入線粒體,是否也能起到延壽作用。接著,經過一系列的實驗,研究人員發現,將「年輕的」線粒體輸入人體後,它們會跨越細胞邊界,在細胞之間轉移擴散,實現治療效果。

建立血庫一樣建立線粒體庫

目前,該公司已匯集了多位線粒體醫學、線粒體輸血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方面的知名專家,包括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的Benedict Albensi教授和美國肯塔基大學的Alexander Rabchevsky教授等。 Tom Benson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可以像建立血庫一樣建立線粒體庫。

【健康基因】超過80%長者有皮膚病!Cell子刊:中科院發現逆齡解藥竟是這種物質

【健康基因】端粒 vs 衰老 vs 癌症|研究:端粒長短直接反映患上慢性疾病及癌症風險

參加合唱或可降低癡呆風險

一直以來,抗衰老領域都認為調整生活方式是乾預衰老的最佳手段。近幾年,在部分專家發現演奏樂器可提高認知靈活性、降低老年癡呆風險後,除了運動和飲食,與音樂相關的活動也成為了研究熱點之一。

老年合唱團成員有更強的語言靈活性

通過問卷調查和神經心理測驗,赫爾辛基大學的博士生Emmi Pentikäinen對106名合唱團歌手和56名不參加此類活動的老人(全部人均60歲以上)進行了細緻研究。在測定了受試者的認知能力、情緒水平、社會參與度和生活質量後,他發現,老年合唱團成員有著更強的語言靈活性,而這意味著他們擁有更好的認知靈活性,且更加遠離老年癡呆。

合唱是門檻低、效果高的抗衰老活動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找到改善老人生活質量的方法變得愈發重要。合唱作為一項門檻低、效果高的抗衰老活動,結合了多重感官刺激的處理、聲音的產生和控制、語言輸出、旋律和歌詞的學習記憶等活動,不僅有利於維護認知功能,還有助於在老人之間構建起相互支持的社交網絡,使他們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方式。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王駿教授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取得分子生物學博士,1992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1999年升任生物化學系教授。主攻分子生物學、酶工程和生物合成。 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和香港等地的大學、政府部門、生物技術公司從事生物技術研究 與開發和工業化生產逾四十年,是八十餘項專利的發明人/或發明人之一,香港首位創新科 技講座教授。王駿教授的社會兼職包括阿里巴巴創業大賽評委、HKX創業平臺導師、香港政 府創新及科技基金評審委員。 王駿教授領導的基因港科研團隊包括了三十餘位遺傳學、蛋白質工程、生物化學、工業發酵、信息工程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家。

免責聲明: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