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長期國債債息上升,引發了市場的劇烈波動,亦令市場更多關注利率走向的問題。有關於債息變動的各種含義,包括債息上升令部份成長股重新估值,或孳息曲線的陡峭化(Yield curve steepening)隱含經濟復甦的預期等,市場已多有論述,在此不贅,本期想談談的,是更大的畫面(Big picture) — 為何利率長期低企將會是新常態?

利率主要受甚麼因素影響?

各國貨幣的利率,直接受各國的中央銀行操縱,以美元為例,其利率受美國聯儲局所控制。而央行的任務,是透過貨幣政策,確保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而對經濟影響其中一個相當大的因素,則是物價。

當經濟熾熱,大量金錢追逐少量生產資源,經濟便會產生通脹,百物騰貴,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社會便會動蕩(國共之爭中,國民黨輸掉政權其中一個原因正是未能壓止通脹)。

購買意願不足產生通縮 

相反,當物品供應過盛,而購買意願不足,物價下跌,經濟便會產生通縮,公司收入少了,普遍工資也會同時下跌,市民收入減少,資產價格也會隨之而下跌,令市民的消費意願更低,社會整體陷入惡性循環(如香港於 2003 年時)。

物業投資回報更勝買騰訊買Tesla? 揭開香港人喜愛買樓的真相|投資筆記

移民潮會否拖垮香港樓市?以「永久離港取MPF及良民證申請」推算移民人數|投資筆記

判斷長期利率走向

因此,央行要做的事情是,當經濟發生較高通脹時,便要加息,以壓抑通脹;當經濟有通縮壓力時,便要維持低利率,以防止通縮。所以,判斷經濟長期而言,是通脹壓力大,還是通縮壓力大,便能判斷長期利率走向。

長期而言 經濟通縮壓力較大

展望將來,經濟面對通縮的力量,相對大於通脹。這主要是因為

  1. 人口老化,及
  2. 科技發展。如上文所述,經濟是通脹還是通縮,最終看的是消費的需求是否大於物品的供應。普遍消費需求大而物品供應不足,則會產生通脹;物品供應多而消費需求不足,則會產生通縮。

而(1)人口老化,會減低社會整體的消費,因為老年人沒有收入,支出比壯年及青年時減少;年青人則由於要供養上一代,消費能力亦有所減低;人口老化的結果就是整體社會的消費能力下降。

科技發達令生產力愈來愈高

而就(2)科技發展,隨著科技發達,其生產力愈來愈高。例如以往一台機器,只能生產一百件貨品,但隨著科技發展,相同投入下,該機器能生產一千件貨品;又例如以往一家公司,可能要請一百個客戶服務主任,去應對平均每日一千個客戶查詢。

然而,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由人工智能處理其大部份查詢,可能只需請十個客戶服務主任,便有能力處理每日五千個客戶查詢。在以上的情況,由於科技的發展,不論是貨品還是服務,其供應均大幅增加。

寬鬆的貨幣政策防通縮 

故此綜合來說,則是由於人口老化,令社會整體消費能力有所下降;由於科技發展,社會貨物或服務的均大幅提升,經濟長期有通縮壓力自然不難理解了。亦因此,各國央行均要保持利率低企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以防止發生通縮了。

低利率將會是新常態

而再進一步說,利率低企和貨幣政策寬鬆,除了會促使資產價格通脹外,亦讓科技企業更易獲得融資,去發展顛覆式創新,在這情況下,一個自我加強的循環便形成了 — 人口老化、科技發展加劇了社會的通縮壓力;而為了避免通縮,央行則要保持低利率和寬鬆貨幣政策;而低利率又反過來加速了科技的發展,令通縮壓力更大,央行因而更要保持利率低企。在這情況下,利率長期處於低位便變成了一個結構性趨勢。這也是為何我們會判斷利率長期低企將會是新常態的原因了。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