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去年農曆新年一樣,受到疫情影響,老樓第二年留在港過年,以往通常在內地或在海外過年,收到內地老友邀請出席一個內地樓盤的開售典禮,及主持一個連線的專題講座,但前者無力出席,後者可以如期在網上同一眾準買家聊天。

藥房執笠後再「機動性」開舖!耐性等候疫後業主平租重生|老樓周記

臨退休人士有500萬現金想穩陣投資!買樓收租VS股票收息還是買年金?|老樓周記

為何樓市依然好似沒有影響? 

政府上月公布失業率為6.6%,低於預期的7%,公布當天有旅遊、食肆等機構宣布裁員,相信這只是冰山一角;為何樓市依然好似沒有影響呢?套用老樓粉絲留言認為,失業者皆中下階層人士,非金融或老闆級人士,所以沒有影響他們的入市意慾,但這些人為何會入市卻百思不得其解。月內也有個別老闆級或投資界高手劈價賣樓、賣舖,莫非他們對後市不看好嗎?

本港疫情反覆打亂賣樓部署

按現時樓市氣氛,牛年伊始應該可以做獨市生意,去年一手盤長賣長有,有1.3萬伙,少過2019年,但本港疫情反覆打亂賣樓部署,雖然有發展商賣一個紅盤已超過全年目標,但其他發展商受制於疫情賣少咗,故此在第一季打埋疫苗後,排山倒海推盤造就一手小陽春。

中國人對樓愛不惜手

內地老友問,點解香港經濟倒退,樓市同股市為何仍升唔跌,老樓問他,「你有錢買什麼投資產品?」他答:「咪買樓囉」,咪係就咁簡單,中國人對樓愛不惜手,諸如上世紀六十年代,明星收錢後最喜愛買樓,唔買返層樓否則好易輸在賭檯上,而且當時好興是整幢買,唔理係商住樓,抑或純住宅樓,那時不興做分期和分層賣,所以一賺到錢便喜歡買樓。

買樓文化已變成愛好、習慣

聽前輩講,大多數明星拿着大叠現金去買樓,因為不喜歡把錢存入銀行,若果放在家中又不安全,所以買樓最常見,所以每次買樓都是用真金白銀來支付,一手交現金、一手交樓契,律師現場作證作罷;又有一次老倌輸賭局,更輸掉了三個片場,後來為了戒掉賭癮便去了外國。所以老倌們留下的多數是物業給後人,如已故電影大亨老婆,在臨死前也買了不少新物業和把舊物業重建,可見無論今昔,買樓文化已變成愛好、習慣。

舊貨換新貨也離不開買樓

即使已故麻雀館大王、收租大王、電影院大王等等,亦留給大量物業給後人,個別選擇趁市靜換貨、重建或翻新,年內把上一代的多年收租物業部份出售,套現換來山頂豪宅、商廈等等,藉此重組物業組合,這也是其大一種買賣物業的財技,舊貨換新貨也離不開買樓。

買樓這種文化根深蒂固,過去也是累積財富的方法,所以若然香港經濟真的復甦,今天買樓的人便成明日贏家。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劉兆昌為資深地產傳媒人,自1988年起投身地產傳媒採訪工作,見證香港樓市大時代三十年變化,曾任多間傳媒機構地產版主管,為香港傳媒界第一代地產版從業員,並曾於2010年出版首本買樓入門書。目前為自由創作人,中港兩邊走。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