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展望2021】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在香港時間周四(1月21日)凌晨宣誓就職,究竟2021年全球會變成怎樣?國際著名媒體《經濟學人》特刊「The World in 2021」主編、經濟學人副總編輯Tom Standage日前提出今年9大趨勢預測。

一:新冠肺炎疫苗爭奪戰

由去年底至今,全世界都期望新冠疫苗面世,人們陸續接種可以讓世界很快恢復正常,但這個想法顯然太過樂觀。疫苗的生產和分配其實較預期中複雜,有機會用上數個月,甚至以年計的時間,才能夠讓疫苗接種擴展到所有國家,因為國與國之間會就疫苗分配展開「爭奪戰」。此外,當疫苗有供應,又會有多少人拒絕接種?

二:全球經濟復甦不穩定、不平衡

經濟復甦的速度將取決於接種疫苗的速度。多地政府因應疫情向企業提供補助,但當這些補貼完結後,就會看到疫情對經濟真正造成的損害。此外,不同產業間復甦速度也有差異,例如科技業情況較佳,但航空業情況則較差;強企業與弱企業的差距將更加擴大。

三:拜登將延續特朗普對中國的壓力

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料將努力修復特朗普過去四年造成的損害,會重建美國和盟友間的溝通橋樑。不過,在美中關係上,會看到拜登延續特朗普的對華政策。

拜登不打算對中國手下留情,在某些領域如人權,對華施加的壓力會比特朗普更大。可以期待拜登會試圖在國際上建立一個民主國家大聯盟,在貿易和人權上向中國施壓。但在其他領域,美中可能會合作,例如應對氣候變遷。

四:企業CEO成為「政治家」

過去幾年,很多企業成為地緣政治衝突的「戰場」,例如華為和抖音海外版TikTok。預計這種趨勢不會消失,意味著企業掌舵人們需要站出來成為「政治家」。世界會因此更關心在東亞與台灣發生的事,因為會影響全世界。

五:企業與個人數碼化

疫情令企業營運與個人工作生活的數碼化,將成為長期趨勢。更多人會以更快速度接受新科技,無論是網購、遙距工作、線上教學、遙距醫療等,在2020年就已經達到以往預計要到2026年至2030年才可達到的水準。

六:短途觀光成為長期趨勢

預料全球商務旅行可能會下降40%,甚至不會再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未來非商務遊客可能會更偏好國內短途旅行,對世界各地旅遊模式產生深遠而長期的影響。

七:對抗氣候變遷轉捩點

今年或會是人類對抗氣候變遷的轉捩點,因許多國家的復甦計劃包括了大量綠色刺激方案,尤其是美國和歐洲,會創造很多新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中國將會在2060年達致「碳中和」,這會給其他國家帶來壓力,要作出更大的減碳承諾。

八:似曾相識的一年

很多原定在2020年舉行的盛事將在今年發生,包括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還有東京奧運會、歐洲職業足球賽、杜拜世界博覽會等。

九:對潛在威脅提高警覺

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對未來威脅作出更多準備,亞洲國家因有過去沙士(SARS)經驗,所以今次應對疫情比歐美國家有更充分準備。傳染病之外,還有濫用抗生素、生物恐怖主義、核武擴散等威脅,相關的警覺性也將提高。

曾預言911事件、世界大戰... 《諸世紀》預告2021更慘?殭屍出現、彗星撞地球等6大事件

丹麥盛寶銀行2021年10大驚世預測 亞馬遜「買起」塞浦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