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次撰文都談論基金,而投資基金不能不提的是「平均成本法」,就是以定期定額方式進行投資,例如是每月投資一次,維持投資金額為1,000元。背後理念是由於難以捕捉資本市場內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化規律,為了減低錯誤入市時機風險,所以進行「定期」。

投資高息股年賺15%抗通脹可行嗎?股息率最高三隻恒指成份股是...|聶Sir學堂

降低持有金融資產的平均買入價

當然,一年12個月,每月投資一次就是每年12次入市,難免會遇上高價進場的情況,所以透過「額期」,於高價時購入較少金融資產;到低價時購入較多金融資產,從而降低持有金融資產的平均買入價。

長線投資佔人生黃金時間

當用到「平均成本法」進行投資,意味著長線投資,以上述月供1,000元為例,十年的投資成本僅有12萬元,若要令本金增至50萬元,投資期為50個月,歷時超過40年,是人普遍的半生時間;而大部分人的工作生涯,同樣約40年。不論是人的半生或整個工作生涯,都是一個人的黃金時間,倘若40年的投資時間,用上錯誤方法,一定是人生的一個重大的錯誤決定,所以絕對有必要釐清「平均成本法」是否對普羅大眾合宜的投資方法。

一次性投資 VS 平均成本法

金融資產價格走勢不外乎五種形態,就是反覆向上 (升市)、反覆向下 (跌市)、先升後跌 (∩或Λ型)、先跌後升 (U或V型),以及窄幅上落 (橫行),在普遍「平均成本法」的解說文章,以及理財金融機構印製的解說單張或章程,會用到「先跌後升」形態,因為相對「一次性投資」,「平均成本法」得出的績效為佳。簡單以七個月為例,假設基金價格於月初分別是10、9、8、7、8、9、10元,由於首月和第七個月的月初價格相同,「一次性投資」的回報率是「零」。

「平均成本法」要「先跌後升」才可取

至於「平均成本法」,若每月投資金額為1,000元,六個月合共投資金額為6,000元。相對上述基金價格於月初分別是10、9、8、7、8、9、10元,可買入100.0000、111.1111、125.0000、142.8571、125.0000和111.1111個基金單位,總計715.0794個基金單位,而第七個月初的基金價格為10元,即基金結餘是7,150.79元,較投資金額6,000元產生回報率為19.18%。因此,當基金價格走勢屬先跌後升,「平均成本法」是可取的投資方法。

當基金價格是反覆向下

然而,我們無法肯定投資期內基金價格會出現先跌後升的形態;但理財金融機構仍然喜歡以此形態進行解說,皆因當基金價格是反覆向上時,除非投資者的思路非常清晰,否則不會以定期定額投資與一次性投資的績效進行比較,嚴格來說是不懂得如何將兩者進行比較。不過當基金價格是反覆向下時,金融中介通常安撫客戶基金價格走勢將會出現先跌後升形態,令客戶有耐性用多一點時間來觀察。

強積金 VS 盈富基金 

但誠如上回與大家分享強積金在過去19年(2000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整體投資表現,以年供方式產生的總回報率為52.74%;同期盈富基金(02800.HK)連股息之回報率為1.06倍,較前者表現多逾一倍,所以若是基金表現本身欠佳,耐心守性反而耽誤了投資的時間。

強積金19年來年均回報率得4.08%比盈富基金差!MPF表現醜態難遮蔽

盈富基金(2800)是香港首隻ETF!詳解投資盈富是否抗通脹的好決定|聶Sir學堂

定期定額投資準則 

而論到基金表現,大家又要認清定期定額投資與一次性投資選取基金的準則是不同的,後者非常簡單,只要選擇基金其價格走勢為反覆向上便可,假設兩隻基金甲和乙於2000年12月29日 (當年最後一個交易日) 同樣收報10元,過了19年後於2019年12月31日分別收報20和15元,相對累計回報率是1.00倍和50.00%,反映在一次性投資,買入基金甲較基金乙為佳。至於定期定額投資,結果又是否相同呢?

下回待續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專欄作者:聶振邦 聶Sir -香港財經時報-HKBT
圖片:聶sir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

專欄作者簡介:聶振邦( 人稱「聶Sir」)為證監會持牌人,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現為獨立股評人,超過十七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聶Sir學堂】作者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獨立股評人,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