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虛擬貨幣交易所BTCC共同創辦人李啟元接受外媒訪問時稱,加密貨幣比特幣(Bitcoin,BTC)價格在今年夏季將達到10萬美元,到年底價格更可能飆至30萬美元高峰,但泡沫會隨之爆破,比特幣進入長達數年的熊市。

李啟元表示,根據歷史數據,比特幣牛市每約4年就會出現一次,而目前正值比特幣的「大牛市」,預計比特幣價格在今年年底會升至30萬美元,但泡沫爆破後的熊市將會持續2至3年,稱之為「比特幣寒冬」,價格恐怕會由高位暴跌80%至90%。

鮑威爾:加密貨幣更像一種投機資產

此外,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出席國際清算銀行峰會時表示,加密貨幣價格高度波動,而且不具備真正有用的儲備價值,又形容它們沒有任何後盾,更像一種投機資產,「它本質上是黃金的替代品,而不是美元的替代品。」

比特幣由高位回落逾一成

根據Coindesk報價,比特幣在3月14日升至歷史新高61,556美元後略為喘定,回落至3月23日的約54,000美元水平,由高位回調逾一成。目前在香港主要有4種方法買賣虛擬貨幣,但交易前宜先了解清楚投資風險。

2017年,比特幣曾經亦經歷過大牛市,由價值不到4,000美元,在3個月內升至近2萬美元,其後比特幣泡沫爆破,價值瞬間跌至1萬美元以下。不過,有不少專家都認為,今次比特幣出現泡沫的機會較17年低,原因是大大小小的金融機構及支付公司,都加入了買賣比特幣行列,比之前較多散戶及投機人士跟風炒作不同。

聯儲局狂印鈔票致美金貶值 投資者買入比特幣避險

今次比特幣進入牛市的原因或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美國受疫情的影響嚴重,經濟顯著衰退,聯儲局為了救市而狂印鈔票,導致美元價值持續轉弱,市場選擇了比特幣作為保值的工具。與此同時,過往投資者避險主要會買入黃金,但去年黃金在8月升至高位後無以為繼,令部分投資者轉為投資比特幣,博價格有再上升空間。

金融機構參與比特幣買賣

金融機構的參與,也是推高比特幣價格的原因,除了投行、保險公司公布其投資組合中包含虛擬貨幣外,支付平台PayPal亦宣布支援加密貨幣交易。去年11月有報道指,PayPal及Square旗下支付服務Cash App正在掃入比特幣,為即將推出的新服務做準備。

摩根大通:比特幣長期目標14.6萬美元 Guggenheim:可升至40萬美元

摩根大通預測,比特幣會成為黃金的「替代貨幣」,長遠來看比特幣仍有進一步上升潛力,甚至可以升至14.6萬美元這個長期目標;即使投機狂潮進一步蔓延,價格再推升,但相信高價格水平將難以為繼。摩通認為,投機性好倉頭寸和持有少量比特幣散戶增加,是比特幣現在面臨的最大不利因素,故短期風險仍不能忽視。

美國投資機構Guggenheim Investment首席投資總監Scott Minerd接受《彭博》訪問時稱,聯儲局加快印錢,看好比特幣的稀罕性和相對價值如同黃金,價值可佔GDP規模的1%,基本分析比特幣價格可升至40萬美元。

4種方法買賣虛擬貨幣

看到比特幣每日大升,不少人都希望能夠加入交易虛擬貨幣。目前主要有4種方法買賣虛擬貨幣,惟交易前應充分了解各種方法的利弊,以及虛擬貨幣本身的風險。

買賣方法一:比特幣交易所

虛擬貨幣與炒股票或外幣交易一樣,都有網上平台讓用戶交易及存放,大部分提供24小時無間斷交易。交易所會以KYC(Know Your Customer)的原則進行交易要求,故開戶時要先驗證個人資料,然後經銀行匯入資金到交易所買賣虛擬貨幣。

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虛擬貨幣交易所是Binance,支援比特幣外多種新興虛擬貨幣交易,以信用卡形式匯入資金,故要留意有關手續費。

交易所都會為用戶保管虛擬貨幣,而非直接存放在屬於個人的虛擬貨幣錢包,所以一旦交易所倒閉,用戶可能無法取回平台上的虛擬貨幣,血本無歸。

買賣方法二:比特幣ATM

用戶親自到實體比特幣自動櫃員機(ATM),投入現金就可以兌換比特幣,亦可相反操作來提取現金。在香港,主要服務商有HK Bitcoin ATM及Genesis Block。

雖然使用比特幣ATM方便直接,但只接受現金交收,而且兌換價差較大,不貼近市場價。

買賣方法三:比特幣找換店

情況有如外幣找換店,用戶在找換商買入及賣出比特幣,到銀行或使用信用卡匯入資金再通知店鋪,店家就會將加密貨幣傳送到登記者的加密貨幣錢包,存放方法更安全。使用信用卡買入或需支付較高信用卡兌換率,但同時可以賺取信用卡積分。

買賣方法四:P2P個人交易

最原始的交易方法,但現實有不少人都用這種方法交易虛擬貨幣。用戶透過社交網站尋找買家賣家,再進行交易。這個交易方法的優點是可以繞過交易所或中介,省卻手續費及買賣差價,價格更貼近市價。

這個方法的最大缺點是交易安全,交易雙方素未謀面,要先向賣家存入款項,賣家才會將Bitcoin傳送到買家虛擬貨幣銀包,一旦對方「走佬」,在匿名交易下難以追究。另一方面,個人交易的成交銀碼有限,這個方法較難承接大額交易。

虛擬貨幣價值完全取決於市場 價格可以非常波動

了解各種交易方法及其風險後,讀者亦不應該忽視虛擬貨幣自身的風險。

比特幣/虛擬貨幣/加密貨幣本身不是一種「貨幣」,沒有內在價值,背後並無任何銀行、政府、發行人或實物擔保或支持,它的價值完全取決於交易者的共識,也是價格走勢可以非常波動的原因。倘若某日市場對虛擬貨幣的價格失去共識,比特幣價值可以瞬間跌至零。虛擬貨幣市場並無流通量提供者,市場不一定有足夠買家或賣家可完成交易,虛擬貨幣可能難以變現。

存放虛擬貨幣的電子錢包會面對黑客攻擊的風險,包括盜取整個虛擬錢包或當中的虛擬貨幣;而電子錢包遭電腦病毒感染、電腦故障、忘記錢包密碼時,也可能招致損失。

在香港,加密貨幣通常被認為具有「虛擬商品」的特點,而虛擬商品本身並非《證券及期貨條例》所界定的「證券」。加密貨幣亦不是香港的法定貨幣。

投資者小心誤墮ICO騙局

讀者亦應小心留意「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s,ICO)。ICO一般是研發區塊鏈技術項目的網上集資活動。雖然某些ICO成功在短時間內籌集巨額資金,因而獲媒體關注及報道,但對投資者而言,參與ICO可能涉及重大的風險。投資者須留意 ICO的研發項目可能最終失敗收場,或甚至只是一場騙局。

加密貨幣、ICO與其他涉及數碼代幣的投資安排屬於高度投機性質的活動,並可能涉及重大風險。讀者須加倍小心,了解當中的特性和風險。讀者不應投資任何不認識或不理解的金融產品或活動。未有全面了解其特性、運作機制及風險之前,切勿跟風投機。如有疑問,應尋求法律及/或專業意見。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