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爆發了全球性肺炎疫情,各國經濟都重創,然而因為政府大力放水,投資市場與實體經濟走勢完全背道而馳,看看以下2020年總結大家就知。

阿里巴巴股價跌穿「頭肩頂」頸線!有冇得翻身?取決一個因素|理財急症室

2020年美股、台股、A股、黃金及Bitcoin創新高

美股中,道指、標普500指數及納指分別升7.26%、16.26%及43.64%,台股亦創歷史新高,大升22.8%,A股表現也不差,滬綜指、深成指、深創板指分別累升13.87%、38.73%及64.96。黃金全年升約25%,為過去10年最大升幖。坊間視為另類黃金的Bitcoin,更已衝破了3萬美元大關,全年升3.43倍,另一隻虛擬貨幣以太幣過去一年上升4.93 倍。惟港股表現繼續跑輸,全年跌3.4%。

Tesla大升7.43倍

個別股份升勢更凌厲,Tesla大升7.43倍,帶挈同樣做電動車的比亞迪(01211.HK)大升5.23倍,港股個別股份如藥明生物(02269.HK)、小米(01810.HK)及美團(03690.HK)亦分別升2.12倍、2.08倍及1.89倍,「女股神」ARK Investment創辦人Catherine Wood,旗下的ETF包括ARKK、ARKG、ARKW、ARKF均升逾一倍。

市場一片牛氣

市場一片牛氣,坊間不少機構及投資者預測Bitcoin會上10萬美元,恒指會升上3萬點,標普500指數會升至4300至4400點等等,總之目標價一律是有上冇落,皆因大家預期疫苗面世之後,2021年的經濟會比2020年好,股市還有上升空間。但事實是否如此樂觀?

目前的實體經濟狀況

筆者並非經濟專家,不懂去預測未來經濟增長,但觀乎目前的實體經濟狀況,卻有點高處不勝寒之感。大家只要問兩個問題:「現在的經濟相比疫情前,是好了還是差了?」不少人會說差了,因為現在確實還有很多公司因為疫情停業,我的朋友圈中,仍聽到不少裁員減薪的消息。

2020十大財金大事回顧(下)香港陰霾未褪!投資部署還是以防守為上|理財急症室

明年全球經濟最多只重返疫情前水平

第二個問題:「如果投資市場反映未來經濟前景,現在不少資產都有逾一至兩成升幅,即是代表大家都看好經濟前景,為什麼公司現在不投放資源擴充,搶佔市場,而是繼續裁員減薪呢?」事實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為 -4.9%,其中2020年美國GDP減少5.9%,歐元區GDP 減少7.5%,日本 GDP減少5.2%。而明年的經濟增長則為5.4%。從這個預測來看,明年全球經濟最多只是重返疫情前水平,不見得會比疫情前好很多。

透支未來升幅

換言之,去年的投資市場升勢,是因為各國量化寬鬆,印銀紙製造出來的經濟繁榮假像,實體經濟仍未追得上,某程度是透支了未來升幅。有很多人用2008年金融海嘯的量化寬鬆經驗與今次疫情做對比,說當時同樣有金融性災難,但股市之後仍可以創新高。

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停擺

然而大家有兩點不要忘記,當時美國在2009年開始實施QE,於2013年美股才正式突破2007年高位,花了近五年時間才修復金融海嘯的失地,美國有時間讓實體經濟追上來。另外,當年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的損害,亦不如今次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停擺般嚴重。

科技股貴上加貴

但今年不少指數及股票花不足一年已經破頂,如此升勢就像疫情從未發生過般。當然,升得最凌厲的板塊像科技股,主要是疫情之下所有人WFH,令不少科技及網上相關的業務有大幅增長,但也別忘記,原本科技股已不便宜,經過此輪一倍倍的喪升,更是貴上加貴,現在的升幅是否足以支持未來增長呢?

身家All in高追入股市高風險

還有一點要考慮的,疫苗是否一定會見效?現在大家都是期望疫苗面世後,疫情數字能回落,但這都是大家的猜測,科學家也不能百分百肯定疫苗效用。為何投資者能如此肯定,今年經濟一定會比去年好呢?正因為太多未知之數,我個人把身家All in高追入股市實屬高風險動作。

牛三股市難估頂

不過在牛三之時,股市難以估頂,未來股市有機會再創新高也說不定,但此刻如果想穩陣,不妨將部分盈利鎖定,例如將一半資金轉往較安全的資產,像一些收息工具,另一半繼續放在這個瘋癲的市場,像科技股,由它繼續創新高,賺得幾多得幾多,如果今年真的發生資產泡沫爆破令股市大跌,大家也不致於全軍覆沒吧。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編按:專欄作者Sammi簡介:曾在財經雜誌擔任高級記者及執行編輯,訪問過多位財金界名人,現從事理財策劃及數碼媒體行業,並且是Facebook Page《理財急症室》及YouTube《Sam Sam Channel》的主理人。熟悉財經市場運作,亦對坊間的理財產品有深入分析。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作者簡介:Sammi曾在財經雜誌擔任高級記者及執行編輯,廣泛接觸不同投資及理財資訊,經驗逾十年,現從事理財策劃及數碼媒體行業,Facebook Page《理財急症室》、YouTube《Sam Sam Channel》及網頁《理財KOL》主理人,內容涉獵股市、樓市、移民、稅務、保險等理財不同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