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疫情中過去,對於全球民生以至經濟是個災難年,但對於投資者卻是個豐收年,新經濟及科技股如脫韁之馬。對於今年的表現,不妨以平常心看待,因一切來得太順利,反而要謹慎看待未來部署,出現較大型的回吐亦是正常。一年伊始,又是整理思路迎接新一年市況的時候。

2021投資策略| 舊經濟股已全數清倉 

過往曾與大家分享過個人組合管理,分為三部分,自己管理的投資作主線,至於自己不太懂或無睱兼顧的板塊,便依靠香港的基金及美股ETF幫手投資,兩者年內升幅約為五成及1.4倍,整體組合回報則在兩者之間,美股表現遠優於港股。

縱觀2020年組合作出了兩項較重要的調動,其一是年初沽出匯豐控股(00005.HK)、領展(00823.HK)及友邦保險(01299.HK)後,組合內舊經濟股已全數清倉。

騰訊及阿里巴巴 安全及穩中有升 

其二是過往以ATM為主線的組合,在騰訊控股(00700.HK)及阿里巴巴(09988.HK)累積一定升幅後減持,將資金轉至美股的二線新秀,希望捕捉更佳的戰跡。不過,筆者對騰訊及阿里長線前景仍看好,只是爆炸力不及二線股,求安全及穩中有升者,不妨留守這兩大巨擘。

科技女股神Catherine Wood密密收集騰訊!預計2021年股價見760元|精叻理財

美股新股新玩法!獨角獸星探SPAC是甚麼?李澤楷、Peter Thiel都涉足|精叻理財

牛刀小試SPAC

過去數年參與美股的經歷,除帶來了投資上的回報外,眼界的拓闊更是獲益良多,由最初只懂留意大型科技股,如微軟(Microsoft)、軟銀(Softbank)、台積電等,到現在再檢視組合內,半數以上持股已轉戰二線科技新星,好像Square、Palantir、Tesla(今年已躋身一線股)、貝殼、拼多多及Fastly等。近日在做完功課後,更牛刀小試特殊項目併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SPAC)Bridgetown(BTWN),且看Peter Thiel及李澤楷強強聯手下,能否打造另一隻倍升股。

加入ARKG在組合

2021年筆者有兩個很想加在組合的範疇,其一是科技女股神Catherine Wood旗下的生物醫藥ETF ARKG,這是由於2020年基因剪輯及基因排序出現技術上的突破,有機會造就未來數年生物醫藥上的新發展。事實上,Catherine Wood在近日於Bloomberg的訪問,以及另一個ARK製作的節目中,已兩度打開口牌,指生物醫藥是下一個極有潛力的範疇,以五年為目標。要投資這個行外人難以明白的領域,ARKG自然是不二之選。

雲端、大數據及量子電腦 

另一個領域是量子電腦。筆者2019年開始留意它,暫時量子電腦在芸芸科技領域中只是個未起眼的初生嬰兒,相信要五至十年才能進入商業領域。筆者開始留意量子電腦,是緣於閱讀微軟行政總裁Satya Nadella的著作,講述他如何帶領微軟重拾發展方向,且奠定集團三大發展領域:雲端、大數據及量子電腦。

量子電腦是下一個顛覆者

前兩者已由藍海變成紅海,人人皆知,而最後的量子電腦,現時極少人談及。在好奇心驅使下,筆者嘗試瞭解量子電腦是怎麼一回事。

用一個簡單的比喻,現在的電腦以0及1為基礎,每個單位只有其中一個數字。現在你面前有一個迷宮,要由A點去B點,當中要打開100度門才能通過,每度門要用1或0號鎖匙開啟。

現存的電腦每次就每度門只能帶一條鎖匙,開錯了便要返回A點取另一條合適的,所以來回要走很多次才能抵達B點。量子電腦取了量子的特性,同一時間就每度門可取1及0兩條鎖匙,所以只要行一次,便可開啟迷宮中所有門,直抵B點。由此可見,量子電腦比現存的電腦,運算速度上將以幾何級數提升。

大數據與Data Mining的加速器

目前,量子電腦還有極多限制,例如運算過程溫度極高,只限於特定專業領域便用等。然而,試想想二次大戰時,電腦及人工智能之父圖靈(Alan Turing),當年用於破解德軍密碼的原始電腦,足足要一間大型房間才能容納,相比今日我們所用的電腦及智能電話,進步了多少。由此推算,量子電腦十年八年後絕對有機會普及化,更會成為大數據與Data Mining的加速器。

科技女股神提出要關注量子電腦發展

若留意2020年的新聞,已出現一些量子電腦發展的蛛絲馬跡。當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提及要發展量子電腦,百度、阿里、騰訊及華為均已成立量子電腦部。此外,Catherine Wood在Bloomberg的訪問中,亦點出量子電腦是一個初生嬰兒,值得留意其未來發展。

在量子電腦投資的佈局必須以年計,不是短期會爆炸性增長的事,暫時IBM、微軟、Google及Intel已涉獵,不妨多加留意相關消息,相信它將是下一坡科技的顛覆者。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編按:專欄作者鄭叻 (精叻理財)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作者簡介:鄭叻(精叻理財)貼地小女子一名,因工作關係接觸投資領域,繼而成為個人興趣。喜歡捐窿捐罅留意身邊各種理財及投資機會,實戰經驗超過二十年。從基金到港股,及後越洋轉戰美股;由租樓族跳上車做業主,再學人做埋包租婆。相信科技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投資潮,用未來目光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