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跟大家回顧過,過去一年疫情下的經濟情況,有興趣可以重溫上一篇文章。除此之外,另一件大事就是港版國安法通過後,對香港帶來一連串的影響。

2020十大財金大事回顧(上)香港人如何走過疫情下艱辛一年|理財急症室

香港實施港版國安法

今年6月30日香港實施港版國安法,惹起極大爭議。因為這法例實施時間極短,由內地全國人大委員會草擬至通過,歷時只是個多月,過程中跳過了香港立法程序,透過納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直接在港實施,過程中被質疑剝奪了香港的立法自由。

制裁中港官員

內容上,法例主要針對四宗罪,分別是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恐怖活動罪、以及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唯不少人擔心香港會出現「以言入罪」的情況,進一步限制了香港的言論自由。國際對港版國安法實施高度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底簽署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在港版國安法實施後,三度制裁中港官員,包括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等等,特首曾在傳媒訪問中透露因制裁未能用銀行服務,要在家中存現金。

BNO簽證「5+1」 

至於英國亦回應,稱港版國安法嚴重違反《中英聯合聲明》,所以在7月初宣布推出BNO簽證,讓持有BNO資格的香港人,以俗稱「5+1」的形式取得英籍,此舉掀起香港移英潮,不少港人再次申領BNO。
早前英國傳媒透露,BNO持有人數字於6月起急增,至8月已有40萬人,較2月時35萬為多,但當時仍有約20萬個申請在處理中,料今年底持有BNO人數將突破73萬人。有資金實力的,更到英國置業,掀起一片英國搶樓潮。

開通離岸戶口

另外,很多港人及企業都紛紛開通離岸戶口,將資金調動至外國,多家銀行辦理離岸戶口都要大排長龍。而香港亦接獲不少提早取回強積金的申請個案,當中不少是以「永久離開香港」為由申請。至年底時,積金局收緊提取要求,以「永久離開香港」為由需要有其他證明文件如稅局發出的同意釋款書、海外的租賃協議、海外僱傭合同,如移居內地則要港澳台居民居住證及內地房產證明等等文件。

低息環境料持續幾年!買儲蓄保險揀短年期跑贏大市?選長年期有何好處|理財急症室

Bitcoin升幅超過210%!虛擬貨幣再度瘋狂!投資比特幣還是黃金|理財急症室

移民潮或現走資壓力 

明年1月31日BNO簽證開始申請,有外國媒體估計有約20萬港人將移居英國。有人說移民潮有機會令香港出現走資壓力,聯繫匯率或有機會脫鈎,但美元因為無限QE而長期積弱,港匯於下半年不斷處於強勢,美元兌港元一直處於接近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聯匯仍未見脫鈎危機。

中美關係轉趨惡化

不過,香港問題、肺炎疫情再加上南海問題,令中美關係進一步轉趨惡化,之前談及的中美貿易協議已經胎死腹中,美國不但再對中國貨品大幅加徵關稅,更對不少中資企業實施制裁手段,除華為之外,中興(00763.HK)、中芯國際(00981.HK)等都被列入貿易黑名單,中國中車(01766.HK)、中國交通建設(01800.HK)、中國鐵建(01186.HK)等股份亦因貿易制裁令而要被剔出MSCI明晟及富時羅素旗下指數,拖累這些股份表現走弱。

中資企業回流香港上市

除了點名制裁中資企業,美國當局更加強對中資企業在美國上市的管制,加速不少中資企業回流香港上市。像京東(09618.HK)、網易(09999.HK)已在香港掛牌,內地三大科網巨頭之一百度,亦多次盛傳會在港作第二上市。

螞蟻集團上市計劃擱置

不過今年招股市場最矚目的,要算是螞蟻集團上市計劃擱置。原本計劃在11月上市的螞蟻,受到全城追捧,近155萬人認購,超額389倍,凍資1.3萬億元,打破了最多人認購新股,以及新股凍資最多的紀錄。就在正式掛牌前兩天,內地竟然叫停招股,散戶好夢成空。有金融界人士表示,內地官方強力干予下叫停上市計劃,有機會影響國際投資者對中港投資市場的信心。

美國總統選舉戲劇性場面  

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發生了戲劇性場面,在搖擺州份原本領先的特朗普被拜登突如其來追上,其後更鬧選舉舞弊,現時仍未知總統之位鹿死誰手。市場預期,如果拜登當選,中美關係有望緩和,唯特朗普一旦當選,誓必延續目前的交惡僵局。

投資部署防守為上

上述雖然都是回顧過去一年發生過的事件,但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事至今仍然陰霾未褪,究竟美國總統是誰當選?港人移英潮有多巨大?中美關係會否再惡化?相信連當局者,也無法可以給大家一個確定答案,事件究竟會如何發展。在重重未知數之下,大家投資部署還是以防守為上。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編按:專欄作者Sammi簡介:曾在財經雜誌擔任高級記者及執行編輯,訪問過多位財金界名人,現從事理財策劃及數碼媒體行業,並且是Facebook Page《理財急症室》及YouTube《Sam Sam Channel》的主理人。熟悉財經市場運作,亦對坊間的理財產品有深入分析。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作者簡介:Sammi曾在財經雜誌擔任高級記者及執行編輯,廣泛接觸不同投資及理財資訊,經驗逾十年,現從事理財策劃及數碼媒體行業,Facebook Page《理財急症室》、YouTube《Sam Sam Channel》及網頁《理財KOL》主理人,內容涉獵股市、樓市、移民、稅務、保險等理財不同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