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樓市因疫情來襲,加上社會不穩,樓市表現反覆。利嘉閣去年底看好來年樓市,預期2021年疫苗應市、疫情紓緩後,本港一手交投料重上1.9萬宗的近14年次高水平,而二手則料微升至4.1萬宗水平,至於整體樓價料「有升無跌」,自低位顯著反彈約10%。

2020年樓市一手落後 二手旺

總結整體私樓表現,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截至今年12月13日為止,2020年整體私人住宅累錄52,930宗買賣登記,總結2020年一手私宅市場,截至12月13日,買賣登記量值分別錄得13,927宗,料將較去年分別挫27%。一手買賣登記量按年錄得跌三成,至於按一手私宅每宗平均成交價計算,2020年料為1,154萬元,按年將微升約6%。 

新盤買賣登記僅1.5萬宗 創七年新低

在一手私宅市場方面,2020年開年不久即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大大打擊新盤的銷售進度,當中前4個月,按月買賣登記量均不足一千宗,最低迷的三月份更只有594宗登記,直至第二季中斷,疫情稍見緩和,加上發展商以吸引價推盤,才引發積壓的購入力入市,造就年中出現較多登記。至於下半年一手表現亦隨疫情起伏,惟絕大多數月份均有逾千宗以上的登記,整體表現較上半年為佳,年底更出現新一浪熱銷潮。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一手買賣登記量按年跌3成 

在二手市場方面,2020年開局後即拾級而升,連升四個月後,維持在單月逾四千宗登記的水平徘徊,表現逆市向好,當中主因包括2019年十月中《施政報告》放寬首置按揭保險樓價上限後,購買力大量流入二手市場;加上新盤受疫情爆發影響而放慢推盤,令買家將目標重投二手物業。至於下半年,雖然疫情時有反覆,但對二手市場影響較少,第三及第四季,二手按月登記量均至少維持在三千宗或以上,表現平穩。

十大活躍二手屋苑:嘉湖山莊累錄547宗最活躍   

按十大活躍二手屋苑表現分析,截至2020年12月13日為止,嘉湖山莊再度蟬聯買賣登記量最活躍的屋苑,暫時累錄547宗,較去年全年所錄得的542宗已多出1%;緊隨其後者為沙田第一城的448宗及日出康城的381宗,兩者分別暫較去年全年多出20%及12%。

至於另一熱門老牌屋苑─美孚新村今年暫時守在第四位,錄372宗登記,按年暫時增10%。港島及九龍區的藍籌屋苑如太古城及黃埔花園,則各錄得357宗及326宗登記,分別按年暫時大升22%及38%。

居屋2020抽唔中唔緊要!居屋2021-2025有啟德、觀塘、北角海景盤推出

居屋2020攪珠結果|抽中首籤未必有得揀樓?揀樓次序、流程安排懶人包

豪宅預測全年跌幅約3.5% 

檢視2020年樓價,陳大偉指中小型住宅(以全港50個指標屋苑作依據)價格於今年首11個月累升0.2%,預計全年最終將錄約1.0%的跌幅;豪宅物業方面(以差估署大型單位作依據),預測全年跌幅約3.5%。至於租金走勢方面,中小型住宅2020年全年租金最終料跌4.5%,而豪宅租金全年料跌5.0%。

展望:危中有機 低吸待疫後反彈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繼續看好新一年的樓市發展,料將繼續價量齊升。展望2021年,廖偉強認為,全年一手私宅登記量料可重上較高水平,關鍵是有多少大型新盤可以應市。至於二手市場方面,因應新一份施政報告並無調整住宅辣招,故料可保持平穩。

二手私樓成交 有望創近七年高位

預期明年整體一二手私宅合計登記量料將由今年約5.56萬宗,增加8%至約6萬宗的水平,有機會創9年來新高,並於期內首達六萬宗水平;當中一手私宅買賣料達1.90萬宗,較2020年的約1.51萬宗大增約26%;而二手私樓成交量則會較今年的4.05萬宗,微升約1%至4.10萬宗,有機會創近七年高位。

另外,預計2021年一二手私宅合共成交總值料可漲約15%,有機會繼1997年約6,412億元的歷史高位後,史上第二度達致6,000億元的次高水平。

中小型樓價升幅勝豪宅

樓價走勢方面,廖偉強預計,中小型住宅樓價(以全港50個指標屋苑作依據)於2021年全年將可錄得約8%至10%的升幅;而豪宅物業價格(以差估署大型單位作依據)則料有約5%的潛在升幅。至於租金方面,來年置業者料多於租盤者,而入伙盤陸續出現,估計中小型住宅租金於2021年只能平穩橫行;相對豪宅租賃也未見熱鬧,租金來年恐持續受壓微跌2%。

2021年加開10間舖增聘400人

廖偉強表示,利嘉閣今年分行數目由216間減至現時200間,減幅約7.4%;人手則反增長約8.3%,由2,400人增加至2,600人。他預計,若明年市況改善,利嘉閣分行數目將增加10間並增聘人手400人,目標人手數目為3,000人。

---------------------

經BusinessTimes申請uSMART盈立證券戶口,享買賣美股一世免佣,港服免平台費,認購新股、基金低至0手續費、送藍籌股票、Bowtie門診醫療福利。【詳情按此開戶連結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