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專訪】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血脈傳承。中國文化基金會常務副會長張江亭,深耕金融市場30載後飲水思源,投身教育界,夥香港恒生大學共同研究猶太人創富絕學,並引入以色列教育課程應用在中小學上,冀於中港兩地打造青少年企業家,達到財富傳承。

BT專訪|香港菁英會首位女當家曾鳳珠白手興家的故事!寄語年青人:不應分顏色選工作

張江亭立足金融市場30載 見證內地發展

張江亭於上世紀90年代考入恒生大學(前身恒生管理學院),攻讀銀行學專業。畢業後,他順理成章投身銀行界,先後出任羅斯柴爾德銀行、瑞士銀行巴克萊銀行中國區主管,以及中國銀行(香港)工商處主管。

在投身金融界的初期,他主攻貸款業務,當時正值內地改革開放、發展經濟。負責與內地各窗口公司、國企貸款事宜的張江亭,可謂參與、見證了內地改革開放初期的重大發展。

看中猶太人創富絕學 投身教育界飲水思源

在約30年的金融市場生涯中,因工作需要,他會到全球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尋找投資機會,期間多次到訪以色列,對當地的教育、財富創造與傳承深感興趣,這促使他提早離開銀行業,投身教育界。

「猶太人對教育、財富和創造財富過程中的價值體現十分重視,以色列年輕人在大學期間已學識豐富,個人想把以色列一系列教育學問帶到香港乃至整個中國。」張江亭說。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夥香港恒生大學 探討青少年教育課程

張江亭現為恒生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職責是向學校提供一些發展、管理上的意見,以及增加大學和社會的接觸,包括增加學校和內地之間的交往和聯動。

他夥同香港恒生大學,從以色列買入一套為期3年的課程,旨在香港及內地以校外課程形式應用在中小學生身上,課程類似香港的「STEAM」課程,目的是為培養青少年的企業家精神。

(一)以色列傾向雙向教育

相關的企業家精神並非只為做生意,而是幫助青少年尋找自己的目標,進而成為領袖。他把這套課程命名為「My way」,中文名為「小小企業家」。在他看來,以色列、猶太人的教育具有三大特色。

中國的教育制度傾向單向教育;而猶太人、以色列就傾向雙向教育,他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上課過程注重互動,學生亦會踴躍提問。

(二)多採用主題項目形式來進行教育

採用主題項目的形式,一方面可透過項目讓學生多多思考和提問,又會提高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共同思考、創造和研發。

當主題項目完成後,會組織小組討論,學生須向相關老師或參與的評委展現項目成果,以至項目的價值。

【BT專訪】攝影師鄧英奇:疫情下婚禮減 每月倒蝕10萬 靠一招繼續衝

(三)國家合力培育、孵化年輕人

張江亭指出,在以色列,年輕人年滿16歲就可以參與開設公司、經營生意,這在當地十分普遍。他特別提及一個值得學習的例子,就是以色列前總統佩雷斯,他會親自為年輕人推銷研發產品,進而介紹買家。

他說:「以色列整個國家就像一個孵化器,有經驗者會帶領年輕人創業;不少基金、甚至國家層面會提供過程所需的資金,因此以色列的年輕人在未進入大學之前,已經相當有創富經歷,像海綿一樣,早已吸收大量知識。」

香港-以色列-猶太人-香港恒生大學-中國文化基金會-張江亭-香港財經時報HKBT-香港財經時報-HKBT
圖片:香港財經時報
張江亭說:「我們會聘請猶太老師來為學生授課,相關課程目前已在本港開啟了超過10個班。」

專門聘請以色列猶太老師授課

由以色列引進的課程早在2018年底已在香港實施,張江亭透露,目前合共開啟超過10個班的課程,惟礙於去年的社會運動及今年的疫情,相關課程已經停止。一旦疫情結束,相關課程將再次啟動。

「在香港,我們會聘請以色列的猶太老師來為學生授課;在內地,授課就主要面向大學生,香港與內地有關大學亦會建立交換生制度,互相學習。」

部分年輕人難以應付經濟逆轉

疫情持續逾10個月,環球經濟受到衝擊,香港亦不例外。他提到,本港經歷去年的社會運動,加上今年疫情影響,本港新一批大學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僅約兩成,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未有著落。

究其原因,他認為有部分人的工作能力不足以應付經濟逆轉;面對逆境,不少公司都要裁員,亦缺乏年資較深的人士帶領、培養新人,這一情景無疑是向香港敲響了警鐘,要引起重視。

華潤招聘計劃 1,000職位吸港青

華潤集團早前推出為期3年的招聘計劃,年內提供1,000個新職位,超過七成工作地點在香港,另外約200多個崗位分布在大灣區。

張江亭直言,華潤集團是中資企業中榜樣,於97年發生金融風暴時,華潤在危機處理方面十分出色;集團不斷發展,分拆多項業務獨立上市,現時於北京雄安新區、惠州設有「華潤大學」,旨在培養集團內部人才,一些列動作均值得學習。

香港青年應捉緊大灣區發展機遇

發展大灣區是未來的一大趨勢,區內城市,以深圳為例,其在創新科技、發展動力和態度上,均已超越香港。是次華潤集團的招聘計劃,他認為對香港青年來說,無疑是一個發展機遇。

自古以來,教育事業都處於重要位置,春秋時期孔子辦理私學,晚清思想家、教育家鄭觀應曾說「教育是立國之本」;孫中山也把教育放在「立國之本」的位置上。

從公司秘書了解上市公司運作 魏偉峰:疫情下有一類企業更賺錢

比較研究猶太與中國古代歷史與文化

對於年輕人的教育問題,張江亭認為政府和家長均責無旁貸,從通識教學,到人生道理,都要把關。在此之外,他想把以色列一系列的教育學問帶到香港乃至全中國,藉此提高年輕人的競爭力,冀於中港兩地打造青少年企業家,達到財富傳承。

對他來說,深耕金融市場30載後,現將人生經歷與教育事業相結合,是飲水思源,也是傳承。

另外,張江亭透露,目前正在進行「猶太與中國古代歷史與文化」比較研究項目,結合東、西多年的文化歷史演變。

香港究竟存在甚麼問題?

目前研究僅欠實地考察這一步驟,相關研究人員原定於今年7月會前往以色列,考察當地一系列的行政制度、家庭教育、創新科技等,惟礙於疫情的關係,至今未能成行。不過張江亭表示,一旦疫情完結或受控,即可重新開展到以色列和中國西安的考察;原計劃項目將於今年年底完成。

「香港究竟存在甚麼問題?以色列也實行一國兩制,人口規模與香港相若,但以色列為何能在如此荒蕪的國度,在沒有自然資源下卻能做到讓玫瑰花、食物等出口。」張江亭說。

香港有甚麼可以做到?

他指出,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曾提出發展香港為國際中醫藥中心的構思,或是培養中醫等,香港有甚麼可以做到?他希望藉此研究,從問題出發,研究香港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引入猶太創富絕學,張江亭年初至今,攜中國文化基金會,分別於3月主辦「疫情下的正能量」創作比賽,旨在弘揚疫情下的社會正能量,合共收到接近120份作文及畫作,活動在疫情下獲得社會各界踴躍參與。

中國文化基金會捐120萬口罩

今年9月,為幫助學生復課、抗疫,中國文化基金會推出了「學生抗疫支持計劃」,募集抗疫物資捐贈給在校學生,首批捐贈120萬個口罩給16所中學。

張江亭表示,中國文化基金會旨在傳播一種推己及人的精神,捐贈口罩的行為是「身」和「心」的體現,一方面是從「身」出發,希望口罩可以為孩子們抗疫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是疫市之下傳遞互助互愛的傳統美德。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