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0懶人包】特首林鄭月娥在11月25日發表行政長官任期內第4份《施政報告》及附編,在這次的《施政報告》中林鄭月娥額外提出200項新措施。她提到由於現時公共財政緊絀,而2020年財赤或高達3100億元,因此希望透過改革、精簡、協同效應,在不必動用新資源下,亦可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香港財經時報》整合了施政報告2020懶人包,讓大家了解施政報告的重點及細節。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施政報告2020首要目的:令市民恢復信心

特首林鄭月娥提到,過去一年多,香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多重打擊:因「修例風波」和其他反抗政權行為而發生的社會動亂、因新冠疫情肆虐而引致的經濟萎縮和失業率上升、因境外勢力干預而出現的危害國家安全行為。

因此在這個環境下,令市民焦慮不安,甚至對前景失去信心,期昐特區政府能做得更多、更好。因此這份2020的《施政報告》的首要目的是令市民恢復信心。以下為不同方面的所實施措施:

津貼申請懶人包【2020加強版】 42個資助方法 失業、打工仔、低收入、主婦、 學生、適用

房屋供應方面:增加至少316,000個房屋供應及實施房屋現金津貼

  • 興建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
    覓得興建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330公頃土地,約可滿足301,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供應主要發展區的農地和棕地、多幅改劃作公營房屋的用地、石礦場、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用地,以及完成檢視具房屋發展潛力的棕地羣。
  • 繼續分期出售「居屋」及「綠置居」 約4,700個單位將於明年分期出售
    下一年度的「綠置居」約4,700個單位將於明年分期出售,當中首批約2,100個單位預計於2021年5月推出。
  • 出售「租者置其屋計劃」回收單位
    去年到至今已回收的700多個「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單位,並會與下一期「綠置居」一併推售。
  • 推動市建局「首置」項目 推出約260個單位
    市建局已決定將「煥然懿居」毗鄰的重建項目訂為另一個「首置」項目,估計可在2024年推出約260個單位。
  • 重建石籬中轉屋 預計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
    房委會轄下策劃小組委員會已決定於2022年年底清空石籬中轉屋,把用地作公營房屋發展,估計可於2028年完成重建。如獲放寬有關規劃限制,預計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
  • 重建房委會工廠大廈 估計可於2031年提供逾3,000個公營房屋單位
    重建房委會旗下六個工廠大廈為公營房屋,估計可於2031年提供合共超過3,000個公營房屋單位。
  • 重建大坑西邨
    重建後的大坑西邨項目可提供超過3,300個單位
  • 推動過渡性房屋發展
    政府會實施先導計劃,資助非政府組織租用合適和入住率偏低的酒店和賓館單位作過渡性房屋用途。運房局計劃向「關愛基金」申請資助推行先導計劃,務求短時間內推出,以增加過渡性房屋的供應。
  • 推出現金津貼試行計劃
    試行以現金津貼紓緩基層家庭因長時間輪候公屋而面對的生活壓力,試行計劃將會為非居於公營房屋、非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而輪候公屋超過3年及並未被首次編配公屋的合資格住戶提供現金津貼。 目標是於2021年年中起接受申請,並於7月開始派發現金津貼。
  •  研究「劏房」租務管制
  • 落實北環線 提供約70,000個單位 
    政府在沿線附近物色到總面積約90公頃(相當於四個太古城)的房屋用地並陸續進行研究,當中包括:新田或落馬洲樞紐,若落實北環線,這些土地可望帶來超過70,000個房屋單位。

醫療方面:提供3億元額外資源 加強支援市民精神健康

  • 研究設立公私營協作先導計劃
    食物及衞生局會研究就康健中心設立公私營協作先導計劃,為初次確診患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康健中心會員提供受資助的醫務諮詢服務,以進一步加強慢性疾病治理的措施,及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 優化「長者牙科服務資助」計劃
    - 加可獲資助的診療分項,包括移除牙橋或牙冠和根管治療(杜牙根)服務
    - 為已享用計劃服務最少五年並年滿75歲的長者提供第二次免費鑲配活動假牙及其他相關的牙科診療服務。
  • 提供3億元額外資源 加強支援市民精神健康
    政府決定由「禁毒基金」提供3億元額外資源,加強於社區支援有需要的市民,並提高大家對精神健康的關注。
  • 加強支援癌症病人
    增加「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下涵蓋的藥物及放寬現有藥物的臨床準則,以加強支援癌症病人及不常見疾病患者的需要。

民生措施:2元乘車優惠計劃納入財政預算案、交通補貼延長6個月等

  • 增加福利及醫療開支增長
    除了經常開支,增加設施提供非經常撥款,包括:額外3,000億元用作公營醫療和醫療教學設施和200億元購置私人處所作福利服務用途。
  •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延長有關措施6個月
    在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政府將繼續為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出200元的市民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每月補貼上限為400元,預計每月可惠及約380萬名市民。此外,港鐵公司與政府磋商後,決定將原定於今年年底結束的車費八折優惠延長三個月至2021年3月。
  • 展開基層家庭住屋相關的「租管」研究和津貼計劃
  • 增加法定假日日數
  • 2元乘車優惠計劃納入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
  • 未來公營房屋項目中設立社福設施
  • 調整「援助失業人士特別計劃」
    在綜援系統完成必須的調整後,身體健全的綜援申請人或受助人的所有保險計劃現金價值將會獲豁免計算為資產,為期一年,以協助更多失業人士渡過經濟難關。
  •  

    將「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恆常化
    從2021年8月開始,預留4億1千5百萬元的經常開支,將「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恆常化。

  • 支援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
    推行多項額外措施,包括:透過「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計劃」增設暫顧服務宿位、在有剩餘宿額的特殊學校附設宿舍部提供暫託宿位服務等。

教育方面:改革通識教育課程 、強化教師質素以免他們誤人子弟等

加強德育及國民教育 提供實地考察機會
教育局會為學生提供結合課程的實地考察機會;並會鼓勵中小學生多學習中華文化精粹,以薰陶學生的品德情操和建立文化認同。教育局亦會透過多元化活動,讓中小學生全方位認識國家發展、《憲法》和《基本法》、「一國兩制」的實踐、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尊重和維護國旗和國歌這些國家的象徵,以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以及對國家、民族及社會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

  • 改革通識教育課程
    施政報告中提到,課程的改革與考評的工作必須互相配合,上學年一條錯誤的文憑試題目引起社會的熱烈討論。我期望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不斷完善其審題機制,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 預留20億元推動電子學習
    教育局會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推出一項為期3年的計劃,一方面支持電子學習所需的配套,例如:構建學與教資源分享平台和鼓勵教師分享優質教材。另一方面確保所有學生有平等的電子學習機會,包括:資助學校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供有需要的學生借用、為因居住環境而未能獲得合適上網服務的學生提供無線網絡路由器及流動數據卡。
  • 強化教師質素 以免他們誤人子弟
    政府作為教師註冊機構,會從入職、培訓及管理多方面着手,提高教師質素。 此外,強化老師及校長入職、在職及升職前培訓的工作。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計劃在2018年10月恆常化,並在本學年把服務名額由3,000個大幅增加至8,000個,以及在2022至23學年把名額再增加至10,000個,藉此做到零等候時間。
  • 支持香港演藝學院興建新教學設施和學生宿舍
    政府支持演藝學院在港島東區興建新教學設施和學生宿舍,豐富教與學的硬件和體驗,促進表演藝術專上教育的長足發展。
  • 吸引人才
    投資推廣署將與各政策局、特區政府經貿辦和各推動創科、金融和文化發展的機構合作,採取策略性方法在全球大力宣傳香港為高質素人才提供的便利措施和發展機遇,重點吸納香港在各個範疇所需的人才。

土地供應方面:不放棄明日大嶼、重建市區寮屋區等

  • 發展港鐵小蠔灣車廠用地 提供約20,000個單位
    已就港鐵小蠔灣車廠用地上蓋發展制訂了分區計劃大綱圖,根據最新評估可望在中長期提供約20 000個單位,當中約一半會是資助出售房屋單位。
  • 重建市區寮屋區 提供6,300個公營房屋單位
    收回三個位於茶果嶺、牛池灣和竹園聯合村的市區寮屋區,望2025年分階段進行地盤平整和基建工程,三個項目預計合共帶來6,300個公營房屋單位。
  •  釋放私人土地發展潛力
    檢視已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而未有確切發展計劃的私人土地,評估當中哪些適合作公營房屋發展,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完成這項工作。
  • 屯門西發展
    正繼續籌劃就龍鼓灘(涉及約220公頃)近岸填海和屯門西沿海(涉及約220公頃)地區發展潛力進行規劃及工程研究。
  • 不會放棄明日大嶼研究工作

樓市方面:政府將取消工商鋪的雙倍印花稅

  • 取消工商鋪的雙倍印花稅
    有傳政府有意減辣,撤銷工商舖的額外印花稅。政府若撤銷工商舖辣招,取消額外印花稅,即代表買賣工商舖時毋須再支付雙倍稅率。

青年發展及就業方面: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 、支援多個行業等

  • 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
    特區政府將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 。
  • 推行「青年創業計劃」
    民政事務局會資助十多個非政府機構推行「青年創業計劃」,預計批出約1億元,為近200家青年初創企業提供資助及向約4,000名青年提供服務。
  • 推行「青年委員自薦計劃」
  • 支援旅遊業
    特首表示稍後訪京時,爭取文化及旅遊部繼續支持兩地旅遊合作,並提升旅遊業的質素。
  • 支援綠色行業 創造4,000個就業機會
    在未來數年投資一系列環保項目,估計可創造4,000個涉及科研、建築和工程、回收及運輸的就業機會;
  • 支援建造行業 開展各類政府建築物及設施的翻新
    除了已規劃的大型工程,我已要求各工務部門全速開展各類政府建築物及設施的翻新、維修和保養,加快公眾街市的翻新和小型改善工程,而房委會亦會增撥資源,改善公共屋邨的環境及公用設施。
  • 支援創科行業 提供工資補貼
    政府會提供工資補貼,由香港科技公司招聘員工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汲取經驗。
  • 支援物管行業 資助大型物管公司聘用青年人
    政府正與大型物管公司合作,資助他們聘用更多有意在物管業發展的青年人,並藉此提升行業的專業化和吸引力;
  • 支援創意行業
    政府會善用各個支持電影、設計、文化藝術、藝術科技發展的基金,並考慮同樣提供工資補貼,讓更多有志從事創意產業的人士入行;及
  • 支援法律專業行業
    在大灣區落實的律師專業服務開放措施,培育更多法律專才。
  • 推出第三期的「特別‧愛增值」計劃
    再培訓局將緊接於明年1月推出第三期的「特別‧愛增值」計劃,為期半年至2021年年中。新一期計劃會較第二期計劃下提供的10 000個學員名額增加一倍,讓20 000名學員接受再培訓,並在培訓期間獲得津貼。計劃對學員不設學歷限制及鼓勵他們參加跨行業的培訓,協助他們早日重投就業市場。
  • 配對人力資源
    勞工處會加強做好僱主和待業人士之間的配對工作,強化與有招聘需要的僱主聯繫,並舉辦更多專題式招聘會,以協助求職人士就業。

領取綜援數字連跌3個月後再回升 5種失業津貼資助 每人每月至少攞1,875元(附申請詳情)

經濟發展策略:深化兩地金融互聯互通

  • 建設經貿合作區
    已選定了五個內地於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和印尼這等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地區建設的經貿合作區,並以電子、玩具及電器產品業等作為試點推動行業。
  • 推出一站式「GoGBA」平台
    協助港商在大灣區發展。貿發局亦會利用實體網絡,協助港商進口報關等事項。
  • 培訓和營運「網上香港設計廊」
    協助港商進軍內地大型電商平台及提高香港產品在這些平台的認知度和形象。
  • 推動香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政府將推動香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房託基金),加強香港作為首要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的集資功能,並為本地投資者帶來更多元化和提供較穩定回報的投資機會。包括:適度放寬房託基金的投資限制、擴闊投資者基礎、改進立法和規管架構以利便行業運作,以及加強市場推廣和投資者教育。
  • 深化兩地金融互聯互通
    除加快落實在大灣區的「跨境理財通」 ,按新上市制度在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內地科創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條件下納入「互聯互通」的選股範圍。
  • 促進私募基金的發展
    營運的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在符合若干條件下,提供稅務寬免。我們已就建議諮詢業界,並正擬備相關法例,目標是在短期內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條例草案。
  • 家族辦公室業務
    推動香港的家族辦公室業務,投資推廣署將成立專責團隊,在本港及其他主要市場加強宣傳香港的優勢,並為有興趣來港營辦的家族辦公室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

抗疫方面:實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

  • 實施互認健康碼
    中央支持在香港疫情可控的情況下,通過「健康碼」互認,逐步有序地讓粵港兩地居民可在無須強制檢疫下跨境往來。
  • 確保香港新冠疫苗供應,預留一定數量內地生產疫苗予港人使用
    中央政府為支持香港確保疫苗供應,同意在有需要時,預留一定數量的內地研發或生產的疫苗供香港市民使用。
  • 全面收緊入境管制措施
    要求所有在中國以外地區到港人士必須在酒店進行強制檢疫14天,來自高風險地區的則須能提供病毒檢測陰性的證明才可登機。
  • 切斷病毒的社區傳播
    要求高風險羣組接受強制檢測,並更廣泛地推行沒有病徵人士「願檢盡檢」,或再次推行大規模的社區檢測,力爭在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達至「清零」,期望可早日符合恢復兩地人員往來的目標。

交通運輸方面:推展多項新鐵路項目、發展環保交通等 

  • 提升本地交通基建
    推展多項新鐵路項目:東涌線延線、屯門南延線、加緊落實北環線、提交南港島線(西段)項目的建議書
  • 發展環保交通 - 發展自動行人道網絡串連啟德前跑道區、九龍灣行動區和港鐵牛頭角站
    - 打造貫通啟德發展區內海濱長廊和休憩用地的行人與單車共用的共融通道
    - 建造高架園景平台連接港鐵觀塘站
    - 在啟德發展區設置水上的士站
  • 提升的士服務質素

航空發展方面: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 繼續發展三跑道
    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將按照原定目標,分別於2022年及2024年啟用第三條跑道及整個三跑道系統,並預計於2023年完成「高端物流中心」及於2021至2027年分階段完成「航天城」發展項目。
  • 港珠機場合作:入股珠海機場
    港府提出一系列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建議,包括:容許機管局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
  • 發展機場城市
    特區政府已接納了機管局提出的多項建議:
    -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發展自動化停車場,供來自廣東及澳門並經港珠澳大橋前往機場轉飛海外或訪港的自駕旅客使用。
    - 推展「航天走廊」項目,將興建連接「航天城」與香港口岸人工島的橋樑系統,利用無人駕駛運輸系統加強整體交通網絡及容量,將「航天城」、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和香港國際機場連成一體。
    - 在香港口岸人工島興建香港國際航空學院及學員宿舍,加強人才培訓,讓更多香港青年加入航空事業 。
    - 預留部分其他人工島土地以發展空運物流和機場社區的相關支援設施等用途

文化、體育及環保方面:建成啟德體育園、推出廢物管理長遠策略等

  • 繼續建成啟德體育園
    按目前工程進度,可望於2023年竣工。
  • 推出廢物管理長遠策略
    未來一年,環境局計劃推出廢物管理長遠策略藍圖、本港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等,為停售傳統燃油私家車籌劃目標及更新《香港清新空氣藍圖》。
  • 邁向碳中和
    研究各種減碳方法,包括探索不同零碳能源和減碳技術、提高新建和現有建築物的能源效益、推動零碳車輛和綠色運輸,以及興建具規模轉廢為能設施等。
  • 推出「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計劃
  • 設立現代化紙漿生產設施
    計劃在屯門環保園招標以設立現代化紙漿生產設施,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招標,紙漿生產設施在2024年或之前開始運作。

保育方面:推行「躍動港島南」計劃、活化舊區等

  • 活化舊區
  • 推行「躍動港島南」計劃
    林鄭提到,構思中的「躍動港島南」計劃,包括以下重點項目:制訂海洋公園的重生方案、活化珍寶海鮮舫、提升香港仔及黃竹坑一帶的文化及消閒設施、開拓連接其他地區及島嶼的海上旅遊路線等。
  • 加快活化老舊的工業區
    為加快重建工廈申請,發展局會推行一項「標準金額」徵收補價的先導計劃,發展局正聯同地政總署制定新計劃的詳情,目標是於2021年年初推出。

創科方面: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 推動香港智慧城市藍圖
    在12月發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將提出超過130項智慧城市措施,目的是讓市民更能感受智慧城市及創新科技為他們日常生活帶來裨益。
  • 推出「智方便」應用程式
    在12月推出「智方便」應用程式,初期會提供20多項常用公共服務,包括:
    - 網上申請續領車輛牌照及電子報稅
    - 邀請其他公用事業在平台提供服務
  • 港深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港深政府可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園區和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實現「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
  • 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
    推出為期5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估計將動用20億元。目的是提升本地研究生的資助和科技專才的培育。

法治方面:落實「願景2030 - 聚焦法治」的十年計劃

  • 落實「願景2030 - 聚焦法治」的十年計劃
    推出更具聚焦性的公眾教育活動,包括:教育青年人正確的法治觀念,增強守法意識,並會進行有關法治的研究和整理相關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