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早前因應疫情所公布,全港中小學可於今日(9月23日)起分階段恢復面授課堂。對於首次入學的幼童而言,如k1、小一學生,要離開父母到一個全新又陌生的環境下學習是不容易的事。孩子不願進入校園,並站在門口大哭大鬧,原來是分離焦慮症的一種,到底父母可以如何解決小朋友分離焦慮的問題,好好迎接新一個學習階段?

入學面試拍片唔識剪?消委會推介5個免費手機剪片App!自己剪片零難度!附5個拍片貼士

甚麼是分離焦慮?

根據醫院管理局所指出,分離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常見於兒童及青少年身上。一般常見的焦慮症狀包括:

  • 生理上:發抖、心跳加速、頭痛、出汗
  • 行為上:拒絕與人溝通接觸
  • 心理上:害怕、緊張,而且會維持一段長時間

而幼童有分離焦慮原因,主要源於害怕與主要照顧者(如父母)分開,當孩子到全新的環境下學習,面對眾多的陌生面孔亦容易產生不安。《香港財經時報》綜合多位小朋友有分離焦慮問題的受訪媽媽,得出以下常見幼童的分離焦慮症狀:

  1. 極為恐懼沒有父母/主要照顧者在身邊,不願與他們分開
  2. 拒絕單獨睡覺、即使睡着後亦時常發惡夢如與父母分離
  3. 不願上學,就算願意,但由於父母/主要照顧者不在身邊,所以不能專心上課或是鬧情緒
  4. 假裝身體不舒服、不吃喝、不玩耍來抗議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5個解決孩子分離焦慮症的方法

對幼童而言,分離焦慮是源於缺乏安全感,家長不妨可參考以下5個方法,讓幼童有足夠的安全感,自然可解決於學前有分離焦慮的問題。

  1. 多帶子女到學校看看
  2. 向小朋友多說關於上學的事
  3. 準備隨身小物品
  4. 家長要狠心 懂得放手
  5. 給予適當鼓勵及支持

多帶子女到學校看看

雖然不少學校會提供適應日讓幼童於正式上學前先熟悉校園設施及生活,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亦可以多帶孩子到學校門前看看,讓他們對學校及周遭的環境有熟悉的印象,自然在正式上學時便可以大大減少對陌生環境的恐懼。

向小朋友多說關於上學的事

就如上一個方法一樣,除了實地考察外,家長可以在家中多說有關上學的正面事情,如在學校可以認識更多朋友等。這樣做可以增加孩子對學校的好感,不會害怕上學。除此之外,家長亦可以提早讓孩子有心理準備,讓他們知道自己即將會面對新的學習環境,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幼童接受及適應,有助正式上學時不會感到無助。

準備隨身小物品

小物件可以是任何孩子喜歡的玩具,能夠增加幼童在陌生環境下的安全感;父母亦能夠主動給予一個小物品給孩子,告訴他們該物品可代替爸媽在學校陪伴自己,讓小朋友想念爸媽時就可以看看小物件。

家長要狠心 懂得放手

不少父母送小朋友上學時,總會不忍心孩子的哭鬧,令雙方在校門前拉扯,遲遲不願分離,結果令幼童更難適應校園生活。事實上家長應該狠心一點,除了跟孩子說再見外,可以跟他們說會有誰接他們放學,之後就要離開,而且盡量不要回頭;父母要相信老師的專業和過往經驗,相信他們可以處理孩子的焦慮。自然可以加快幼童適應學習生活。

給予適當鼓勵及支持

有不少家長表示幼童在首次上學前,由於未適應新環境,孩子會認為父母是拋棄了他們,從而在日後與父母分離時便會顯得更加焦慮。因此,建議家長可以多留意孩子的情緒反應,從他們的對答中了解他們心中的想法。家長可以適時給予支持鼓勵,令孩子感覺被愛、關懷的感覺。自然在雙方分離時,孩子不會因此產生分離焦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