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焦點螞蟻招股在即,「ATM」阿里巴巴09988.HK)、騰訊00700.HK)、美團點評03690.HK)再炒上。中資科技股連月來支撐港股,「港版納指」恒生科技指數於7月底上市,南方東英華夏基金(香港)恒生投資管理、貝萊德(BlackRock)便先後推出追蹤該指數ETF產品。科技巨企螞蟻上市後有機會獲快速納入科技指數,《香港財經時報》從收費、貼市度貨比四家。

螞蟻擬提前11·5掛牌!估值3.6萬億 僅次阿里、騰訊 半年盈利逾200億的賺錢秘密

四隻恒生科技指數ETF混戰

連同於9月17日貝萊德(BlackRock)推出的iShares安碩恒生科技ETF(03067.HK),加上恒生投資管理的恒生科技指數ETF(03032.HK)、南方東英推出的南方恒生科技(03033.HK)和華夏基金(香港)的華夏恒生科技(03088.HK),目前4大發行商就相關ETF產品混戰。

值得留意的是,就定價方面,有別於股票在二手市場價格由供求主導,ETF價格是以一籃子股份為依歸,且有流通量提供者(市場莊家,又稱做市商market maker)在持續開市時段開價,市場莊家通過於二級市場交易而提供流通量,而ETF股份的二級市場價格可能高於或低於相關證券的資產淨值(NAV)。

螞蟻最快10月27日招股 撞正新iBond發行!本金唔使5萬 兩手部署至少袋2,000元

須了解ETF產品特色和資產淨值

因此,投資者要先留意各ETF的網站,了解相關產品的特色和資產淨值,切勿以遠高於合理價值入手。據四大發行商最新資料,截至10月22日,3033、3088、3032、3067每單位最新資產淨值約7.6071港元、9.585港元(1.238美元)、7.6191港元和15.92港元(2.05美元)。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香港財經時報》因應相關ETF產品,從收費、貼市度貨比四家。

股份名稱 南方恒生科技

恒生科技

指數ETF

華夏恒生科技

iShares安碩

恒生科技ETF

股票代號  03033 03032  03088 

港元:03067

美元:09067 

每年管理費  0.99% 0.55%  0.40%  0.25% 
全年開支比率  1.49% 0.87%  0.60%  0.25%
每股資產淨值  7.6071元 7.6191元 

9.585港元/

1.238美元 

 15.92港元/

2.05美元

每股股價  7.49元  7.485元  9.43元

15.66港元/

2.028美元

每手單位  200個 200個  200個   100個
每手成本 1,498元  1,497元  1,886元 

港元:1,566元

美元:202.8元

派息政策  擬12月分派 擬每年9月宣布 通常於12月   每半年
估計跟蹤誤差  -2% -0.94%  -0.62%   -0.35%
發行商 南方東英 恒生投資管理 華夏基金  貝萊德 
參與證券商 10間 3間 7間  5間
莊家 5間 1間 4間  5間
複製方法 實物資產 實物資產 實物資產 實物資產

註:資料綜合四間發行商網站,並以10月22日資產淨值計算。 

陳政深:3隻ETF首先考慮開支比率

艾德證券期貨聯席董事陳政深指出,香港ETF行莊家制,有流通量提供者,而3033和3088有共同的莊家,因此無論在產品方向上或升幅上相信不會相差太遠,反而投資者在買ETF時要考慮的是費用問題,最直觀的是開支比率問題。

他指出,暫時以3033的開支比率最貴,當然南方東英列出的開支比率數字理論上是一個開支上限,但愈多人買,相關費用愈低,隨着愈來愈多人買入,長遠來講,不同發行商之間的開支比率相信不會相差太大。

而事實上,作為首隻恒生科技指數ETF——南方恒生科技ETF最新的開支比率,已降至1.05%。

科技股仍是未來港股反彈動力

螞蟻招股在即,ATM騰訊、阿里巴巴、美團近期再炒上。他認為,早前的科技強勢股在低位時見資金吸納,強勢股繼續為強勢股,策略上,在資金市下,不應輕易買一些弱勢股,連強勢股都轉弱之下,弱勢股勢必也會回調。

陳政深認為,科技股明顯是強勢股,而舊經濟股亦明顯是弱勢股,資金從強勢股中流出,不見得會流入舊經濟股份,個人傾向相信科技股升勢未完,雖然資金似乎有獲利的情況出現,近日有見資金從ATM中流出,但未走出香港市場,未來科技股仍是港股反彈的動力。

騰訊上市至今升700倍|拆解13隻十倍股特徵|有一類股份 具爆升潛力

買科技ETF對資產組合長線增長正面

他指出,ETF入場費相對較低,千來元就可入市,從中線角度看,科網巨企會繼續成為市場焦點,建議投資者可瞄準追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每個月買小小貨,對於整體資產組合的中長線增長來說屬正面」。

編按:陳政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申報未持有上述評論股份。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