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Tesla周四(9月3日)股價重創,分別大跌8%和9%,反映科技股表現的納斯達克指數周四跌5%,拖累美股全面下挫;道指大跌800點,標普500指數也跌3.5%。美股三大指數齊跌,是技術調整還是崩盤?專家新入市策略即時分析。

Tesla拆細+配股 年內股價升逾4倍|長線價值未反映|專家薦最佳儲貨位

iPhone12最快10月推|股神巴菲特投資蘋果一年半 暴賺880億美元|三個理由投資蘋果

恒生科技指數ETF有得買|3大發行商混戰|從收費、貼市度貨比三家

美股道指大跌800點 道指跌5%

  • 道指:收市報28,292點,跌807點,跌幅2.78%。
  • 納指:收市報11,458點,跌598點,跌幅4.96%。
  • 標普500指數:收市報3,455點,跌125點,跌幅3.51%。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直受資金追捧的美股科技板塊,周四(9月3日)集體失勢,蘋果Tesla領跌,分別跌8%和9%。重磅科網股Facebook亞馬遜(Amazon)和Alphabet均跌逾4%,微軟(Microsoft)回落5.53%。

蘋果(Apple)收報120.88美元,跌8%,跌幅創3月大熊市以來最傷,超越3月20日環球大跌市的6.4%。

Zoom股價年內升6倍|李嘉誠持股一年半 暴賺近800億|專家薦最佳低吸位

標指、納指創新高|美股牛市下 3隻龍頭股必留意

蘋果、Tesla領跌 美國科技股失勢

電動車巨擘特斯拉(Tesla)股價拆細後再遭最大外部股東、基金公司Baillie Gifford減持,股價後勁不繼,連跌3日,周四低見402美元,收報407美元,跌9%。

兩大科技股重挫,拖累納指跌5%。此前納指連創新高,於過去5個月更由低位回升高達82%,創歷史性升勢,重磅股蘋果公司和特斯拉扮演重要角色,從3月23日的年內低位至9月高位,這兩大科技股分別累飆1.6倍和6.2倍。

市場認為,投資者在疫情癱瘓經濟期間,一窩蜂湧入蘋果、特斯拉及其他重磅科技股,令這些股份嚴重超買,難免出現調整。

螞蟻集團等數十隻新股排隊上市|4種抽新股添勝算方法|新手入場必睇

螞蟻股東曝光|李嘉誠長和系、董建華家族都有份投資|史上最巨型IPO策略部署

王良享:投資者對高增長股票卻步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認為,美國大選進入直路,為避免過度集中於高增長股份,對沖基金繼續做換馬進去價值形股份。

另外,他指出,上周在Jackson Hole全球央行銀行家年會中,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已經宣布了平均通脹目標的推出,市場在做"Buy on rumor, sell on fact"(中文譯意大概是在謠言的時候買入,在事實或結果出來時賣出)。

他解釋,市場的做法是為了避免於周五晚(9月4日)公布的8月就業報告,令聯儲局左右做人難的局面,以至令低息預期減弱,原因是雖然現在新增職位預期平均數是138萬,但市場估計差距甚大,有投行估計近200萬,亦有估計少於100萬,不確定性高,令投資者對高增長股票卻步。

用一萬買藍籌股收息|有10隻股息率5厘以上|揀1隻最好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南方東英:美股或進入回調而非崩盤

剛於8月底推出首隻追蹤恒生科技指數ETF--南方恒生科技(03033.HK)的南方東英指出,考慮到此前狂熱的市場氛圍及較為穩健的科技基本面,現在市場可能進入回調而非崩盤。不過納斯達克100指數今年以來漲幅超過30%,尤其3月大跌之後在政策支撐下迅速上漲近70%,期間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南方東英引述有關分析指,國際關係惡化和美國財政刺激措施遲遲未能出台,導致投資者信心受挫,大選臨近交易員獲利回吐,提前削減風險。

阿里、小米、藥明生物變藍籌|趁機調整投資組合 3大重點不可忽視

首隻恒生科技指數ETF登場|入場費約1,500元|專訪南方東英王卓峯拆解投資價值

黃耀宗:Tesla或下試380美元

利達資產管理基金經理兼首席投資策略師黃耀宗日前就告誡投資者,疫情期間美國科技股受追捧,難免短線擁抱泡沫,投資者要做好風險管理,並要有心理準備這些股份股價會大幅波幅。

其中,他認為Tesla等股份累積升幅大,加上在上月底完成「一拆五」後便獲不少資金湧入,消耗部分購買力,短線波幅或較大。

他重申,要看Tesla在拆細之後能否守住440美元,倘若失守440美元,有機會下試380美元,這可視為收集訊號,值博率更大,長線看好Tesla發展,認為Tesla長線投資價值未反映。

騰訊上市至今升700倍|拆解13隻十倍股特徵|有一類股份 具爆升潛力

疫市要找穩妥收息股|藍籌股、公用股揀蟀|有5隻盈利跌但不減派息

月供存款助建立儲蓄習慣|最高1.5厘息|兩類人最適合|零存整付

編按:黃耀宗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申報持有Tesla。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