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還是管理不善,多年來香港政府動用了天文數字的公帑「接濟」了多間香港的公私營企業;無奈的是納稅人的錢花了,政府卻似「比咗錢就算」,並沒有就注資的企業修訂任何監管條例或跟進工作,為此,在香港人還未看到「接濟」成果之前,就先察覺到「大財主」港府於企業管治上千瘡百孔。

政府動用350億公帑疏爽接濟公私營企業

先有港府作為大股東(75%)的港鐵,在監管高鐵工程超支與沙中綫的短樁事件最為人詬病;後有港府撥款54.2億港元為海洋公園救亡,再有繞過立法局動用土地基金,為瀕臨破產邊緣的國泰航空注資或借出最多292.5億港元。不足一年時間,保守估計港府已動用了逾350億公帑營救香港企業。

勞工處三大就業計劃津貼加碼 3類員工留任可獲3,000元

港鐵出事 工程人員承擔

港府慷慨解囊的例子多的是,然而卻未曾察見有任何港府的管治計劃方案。以港鐵為例,每年政府給港鐵10億元管理費,而且其董事局成員人數比《上市規則》規定人數還要多,結果就港鐵的醜聞卻換來身為董事局成員之一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以及時任的港鐵主席馬時亨表示事件是「被蒙在鼓裡」,且推搪工程失誤是「不涉及高層的意見」,推卸此屬工程專業範疇,該由工程人員和承建商負責此等回應,但至今仍未有具體的落實方案或改善措施。

港府繞過立法局向國泰航空注資

今年6月初港府再繞過立法局動用土地基金為受疫情影響瀕臨破產邊緣的國泰航空 (下稱「國泰」)注資或借出最多292.5億港元。當中195億港元是購入優先股,其餘78億港元是過渡性貸款,這筆近300億港元公帑,港府同樣未有要求國泰制訂任何管治方案,以確保納稅人的血汗公付諸流水。

打工仔月入中位數 男2萬元 女1.7萬元 各年齡層月入中位數一覽

港府再顯「不干預」本色

港府除了對以上兩間上市公司進行「不干預式」的救亡,其實多間私營機構亦同樣「受惠」,其中當然是可以5年間轉營為虧的海洋公園。表面上,港府只撥款54億港元協助海洋公園在未來12個月的營運和償還商業債務;事實上海洋公園還有拖欠政府借貸80億港元,每年庫房就少收22億利息。還有2013年,海洋公園向政府借貸22.9億港元,預計今年內會竣工的大樹灣水上樂園延工事件,仍然拖欠負責的金門建築驚人款項。

海洋公園5年蝕87億港元 

一直以新冠肺炎疫情作為虧蝕理由的海洋公園,其實於第一至第二波疫情中,以恆常開支計算,最多只損失約8億港元;何以園方會於僅5年間出現共87億港元的鉅額虧損,此等種種園方仍然未有交代之下,政府又再撥款,而未有追究及要求交代撥款後海洋公園的管治問題,是否又是香港政府行使不干涉的管治方法。

別以為港府只管疏爽撥款,以西隧為例,多年來不少聲音要求港府回購隧道專營權,然而在這些關係到民生的事件上,政府卻又多番砌詞推搪要求要有調查報告,以及恐怕未能取得立法議員支持等理由而不了了之,「應做唔做」一直成為府管治上為人詬病的地方。

完全暴露港府多項管治災難

事實上,連番的事件完全暴露出港府多項管治災難。先是只管撥款而沒有完善的監管機制;與此同時,於撥款救亡後亦未見有任何要求還款的方案及安排,即使是運用公帑去拯救上市公司,港府又可有依照現行《上市規則》,對多間「受惠」的上市公司進行監管,一個個疑問,在這多個月來,似乎只是透過新冠疫情作掩護,然而疫情過後,又可有任何官員能給香港市民一個合理交代。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編按:作者魏偉峰博士現為⽅圓企業服務集團董事及集團⾏政總裁,擁有逾30年專業執業及⾼層管理經驗,他亦曾經擔任多間上市公司董事、首席財務執行官及公司秘書,以及於多間著名上市公司出任合規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中人壽、中國中鐵和現時為中交建獨立非執行董事。魏偉峰為⾹港特許秘書公會前會⻑(2014-2015)、⾹港特別⾏政區經濟發展委員會專業服務業⼯作⼩組前⾮官守成員(2013-2018)及⾹港會計師公會專業資格及考試評核委員會前成員(2013-2018)。他亦曾參與出版《內幕消息披露指南》之《2014年中小企業企業管冶手册:原則、法規和最佳實踐》、《首次公開上市手册 ⎯ 2015》之《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手册 ⎯ 2016》、《香港首次公開上市手册 ⎯ 2020》及《香港競爭條例 ⎯ 合規指南》等著作。 

作者簡介:魏偉峰博士現為⽅圓企業服務集團董事及集團⾏政總裁,擁有逾30年專業執業及⾼層管理經驗,他亦曾經擔任多間上市公司董事、首席財務執行官及公司秘書,以及於多間著名上市公司出任合規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中人壽、中國中鐵和現時為中交建獨立非執行董事。魏偉峰為⾹港特許秘書公會前會⻑(2014-2015)、⾹港特別⾏政區經濟發展委員會專業服務業⼯作⼩組前⾮官守成員(2013-2018)及⾹港會計師公會專業資格及考試評核委員會前成員(2013-2018)。他亦曾參與出版《內幕消息披露指南》之《2014年中小企業企業管冶手册:原則、法規和最佳實踐》、《首次公開上市手册 ⎯ 2015》之《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手册 ⎯ 2016》、《香港首次公開上市手册 ⎯ 2020》及《香港競爭條例 ⎯ 合規指南》等著作。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