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住房及建設局表示,將向新加坡學習,目標實現六比四的公私住房比例,長遠讓深圳市六成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深圳:將向新加坡學習 建六成公屋比例

8月28日,深圳住房及建設局局長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佈會上表示,將以新加坡為學習榜樣,實現六比四的公私住房比例,長遠讓深圳市六成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張學凡在會上表示,深圳市將會有一個大規模的建房行動,包括商品房和公共住房這兩部份。在公共住房方面,將以110萬公共租賃住房為發展目標,望每年建設10萬套的公共租賃住房。深圳將通過五年甚至八年的補短板,力爭使得住房供需矛盾得到較好地緩解,以此穩定房地產市場,讓市民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

新加坡政府自1964年開始推行「居住有其屋」計劃,目標是讓中、低收入階層人士入住由政府所興建的公共住房中。

買樓好 VS 租樓正 | 每月開支、成本變化、居住彈性全面比拼

張學凡:提高深圳市人均住房面積

根據國家和廣東省的最低標準線,深圳人均居住面積僅有27.8平方米,至今仍未達到標。主要原因就是深圳還有70%多的人居住在城中村,城中村占深圳住房面積的54%左右。另外,根據深圳市住建局今年4月發佈的《住房發展2020年度實施計劃》,深圳居住用地佔全市總建設用地的22.6%,低於國家相關標準中25%~40%的下限。

張學凡表示,當局因此還有一個目標,就是在「十四五」期間的深圳市人均住房面積從27.8平方米(約299呎)提高到30平方米(約323呎)。張學凡在會上總結,必須遵循「房住不炒」的定位,建立長遠有效的機制,讓住房回歸民生屬性。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本港約有28%人住公屋

根據房屋會資料顯示,2020/2021至2024/2025年期間,出租公屋及綠置居計劃的總供應量為67,100間,平均每年約有13,400間。然而在2024/25年度,出租公屋及綠置居計劃供應量只得5,500間,連同其他出售資助單位僅共提供13,400間,是繼2020/21年後出現的公營房屋低位。

另外,根據房委會最新公布的數字,截至本年6月底,本港的公屋輪候冊宗數飆升至約25.97萬宗,當中約有15.58萬宗為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0.39萬宗為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0年。

截至今年6月底,本港目前至少有房委會認可的210.6萬市民居住公共租住房屋中,佔全港人口約28%。其中觀塘佔最多,有37.6萬人、其次為葵青和黃大仙,分別有27.2萬及19.9萬人。在十八區之中,僅灣仔沒有公屋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