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法・儲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公司將面臨結業及裁員潮,經濟衰退風險日漸增加,日常理財更需審慎。專家建議應保留等於約半年開支的應急備用錢。 香港財經時報》整理5個簡易儲錢方法,大家可藉此「儲足彈藥」,以防不時之需。

1. 「365儲錢法」正常版和減半版

台灣坊間盛行「日增儲錢法」,規定自己在第1日儲1元,第2日儲2元,如此類推,第365日便要儲365元,一年下來便可累積66,795元。以這種方法儲錢,保守估計,一年至少可以去兩趟日本旅行。

如若將這筆錢用作投資,以港股為例,買股王騰訊00700.HK)、阿里巴巴09988.HK)捕捉新經濟長期增長潛力也綽綽有餘。

先甜後苦的儲錢方法

不過這個儲錢方法看似簡單,但實際執行未必那麼容易,由於所儲的金額會隨着時間的增長而增加,每年12月單月就要儲超過1萬元,實為先甜後苦的儲錢方法。不過亦可靠前段儲錢時間發力,進而減輕年尾時的儲錢負擔。部分打工仔亦可善用年尾發放花紅或雙糧,減輕儲錢壓力。

【理財方法】 226、333、631、365... 10個超強理財法大合集 月薪13500元 一年最多儲92340元

劉佩玥:支出習慣決定儲蓄命運 教333儲錢法 月月有錢剩 附買股票定存基金心得

「日增儲錢法」 減半版減儲錢壓力 

以台灣的「日增儲錢法」為原型,可演變成多個版本的「365儲錢法」,例如可以考慮「365儲錢法(減半版)」,當然,所儲金額就會直接減半。

例如第1日儲0.5元、第2日儲1元、如此類推,第365日就儲182.5元,1年下來就可儲33,397.5元。採用「365儲錢法(減半版)」,一方面可儲錢,另一方面亦可確保個人的生活質素,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2. 52周儲錢法

若嫌每天儲錢太麻煩,可以試試「52周儲錢法」。這種儲錢方法主要把一年分為52周,第1周儲10元,第2周儲20元,如此類推,到了第52周儲520元,一年可儲13,780元。這種儲錢方法視乎你的起步價,第1周的起步價不同,結果就不同。

儲幾多 視乎起步價 

假設第1設定儲20元,第2周儲蓄金額將提升至30元,第3周為40元,如此類推,直至第52周儲蓄金額遞增至1,040元。不知不覺間,一年下來便擁有27,560元,較第1周儲10元,全年累積所儲金額提升了一倍。

3. 5元挑戰

「5元挑戰」($5 challenge)的儲錢方法是由澳洲一個Facebook群組「Markdown Addicts Australia」發起,在澳洲網民間十分流行。相關挑戰為期1年,形式是挑戰者要將每次收到的5澳元儲起來,放在一個隱蔽的地方,以防自己會拿出來用。

收到5元即儲起

若收到有破損的紙幣,不論面值多少亦要儲起。在挑戰期間,不能使用儲起來的金錢,更不可點算。有挑戰過的網民分享,在1年後共儲得2,095澳元(約11,831港元)。香港打工仔則可參考這種方式,換成「10元挑戰」或「20元挑戰」。

4. 「散紙」儲錢法

若想毫無壓力地儲錢,其實還有最簡單的「散紙」儲錢法,即準備好零錢罐,每日把用剩的零錢放進去,假設每日有5元,一年下來也有1,825元。當然,這要視乎大家每天會用剩多少零錢。

但對於已經習慣使用電子貨幣的人來說,這個儲錢方法可能儲錢效果十分低。除了上述直接儲錢的方法,打工仔還可以從日常生活起減少用錢,例如每日飲少一杯咖啡或奶茶。

真人實測 每周花費少於500元 悟出6個慳家技巧 你我都做到

5. 飲少一杯咖啡法

以一杯售約40元的Grande Latte為例,每月咖啡開支就約1,200元,1年後就可節省14,600元($40 x 365日=14,600元)。值得留意的是,儲蓄過程的難、易程度視乎個人的收入和消費水平,但個人性格也有影響,因此在實行上述儲錢方法時,要留意以下重點:

5個必知儲蓄重點

  • 儲錢目標一定要有難度。
  • 過程中會遇到樽頸位,若儲錢人士開始感到有壓力,就要調整消費模式,將儲錢列作優先處理項目才能達標。
  • 每周/每日確認能否達標,並考慮未來一周是否需要減少消費,務求再下一城。
  • 若出現個別情況未能達標,千萬不要放棄!要逼自己在下一階段設法追回失地,然後繼續儲錢。
  • 儲錢金額要符合能力範圍,以365日儲錢法而言,由於最後1個月須儲的金額最多,因此要起早準備,以免虎頭蛇尾。切記不要將儲錢金額設定在個人可負擔能力範圍之外。

錢到用時方恨少

總括而言,小數怕長計,即使是日常生活的一個小動作或一筆小款項,只要踏出第一步,少至1元或一杯咖啡的錢,每天堅持下來,一年365日至少可儲逾萬元。尤其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相信10個當中有8個或以上皆奉行先消費後儲蓄的習慣,甚至變身為「月光族」,但錢到用時方恨少,及早養成儲蓄習慣分分鐘令你贏在起跑線。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