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對地球的影響愈來愈大,其帶來的極端天氣不論對環境及人類都產生威脅。本地有研究發現,熱夜比日間酷熱對人體帶來的死亡風險更高。《香港財經時報》一文了解。

研究:連續熱夜可增6.66%的死亡風險

本港近年酷熱天氣日子趨多,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一份共同研究發現,熱夜(晚上最低氣溫處高於28度)的死亡風險較酷熱日(日間最高氣溫高於33度)高2.43%。研究顯示,連續出現5個酷熱日會增加約4%的死亡風險;連續出現5個熱夜的死亡風險則增至約6.7%。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劉家麟指出,夜間較涼快的環境可以為身體提供恢復和休息的機會,熱夜的出現將減弱恢復及休息的效果。劉家麟補充,這種情況對於住在密集城區的劏房住戶更為嚴重,因居住環境擠逼難以通風,日間的熱力難以散發。他提醒市民需要提升對熱夜的意識和準備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任超指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嚴重,本港未來將有更多酷熱天氣。她建議政府應積極解決劏房問題,增加公屋供應,改善公屋規劃設計及減低密度,從而保障市民健康。長遠來說,任超建議政府需從市規劃和建築物設計入手,以自然手法降低熱島效應,如增加城市的綠化比率、添加綠色建築等元素。

熱夜對女性和長者的影響較大

劉家麟表示不少研究指出,女性因體內脂肪比例較男性高,而長者亦因年齡及長期病患影響,在長時間的熱夜情況下,影響較大。任超補充熱夜帶來的健康風險會有滯後表現,影響未能即時回饋出來,所以會增加高風險人士的身體負擔。

團隊提醒市民可以多喝水、保持室內空氣留通,既能散發室內熱力,又能穩定睡眠質素。

《天若有情》導演陳木勝 因鼻咽癌病逝 留意5大病徵 3招降患癌風險

醫護界回應全民檢測 何栢良:測完鬆懈去聚餐或致新傳播 

港九地區熱夜情況最嚴重

研究引用天文台數據,分析本港2011年至2015年的夏天日間和晚間的累積高溫時數,以及其差異與地理分布。結果顯示港島及九龍地區是熱夜的重災區,如銅鑼灣及旺角等。

由於港島及九龍屬市區,地方相對狹窄且多建築物和道路,劉家麟指出上述因素均導致日間熱力在晚上難以散發,故令市區晚上氣溫較新界地方熱,對劏房住戶的影響特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