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三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連續兩日確診個案破百,與首兩波疫情相比,有五大數據可看出這波疫情嚴重之處。

本港是在1月23日才有新冠肺炎個案出現,即首波疫情可按1月尾至2月來計算,第一波疫情中,每日確診數字基本上也只是維持單位數,只有一日試過有10宗個案,且都以輸入個案為主。於3月及4月時本港出現第二波爆發,出現不少本地個案,並有多個感染群組,3月27日單日確診紀錄一度達65宗,令政府推出「限聚令」等防疫措施。

7.23香港疫情 單日111宗本地確診 食肆重災 稻香群組多4人中招 周日起全線稻香分店停業

醫學界批免檢安排 蔡堅:中國專家嚟都冇用 何栢良:有常識都知出事

分別1:確診數字井噴式飆升

至5月初本港疫情漸趨緩和,多日錄得本地零確診,而確診個案均以輸入為主,因此政防疫措施開始放寬。但轉捩點為7月5日,當日居於坪石邨、任職「彬記粥麵美食」廚師的54歲男子確診,象徵了第三波疫情的開始。


彬記54歲男廚確診後,彬記群組亦隨之出現,其後多區陸續出現確診個案,確診人數不斷急升,一直維持雙位數。至7月18日,單日增64宗確診後,累計有1,778宗,超越2003年沙士的1,755宗。至7月19日更破當時紀錄,8小時內急增108宗確診個案,其後每日確診均多於61宗,而近兩日本港單日確診接連創新高,分別有113宗及118宗,截至7月23日已累計2,250宗確診。

袁國勇:幾何級上升反映市民輕敵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就指出,新一波疫確診人數幾何級上升,反映市民「輕敵」,部分人失去抗疫恐慌心理,未如在2至3月般「打勝一場仗」。

分別2:本地確診個案多


第三波疫情中,確診個案以本地個案為主,相反在1月尾至7月,大部分個案均是外輸入。其中在7月7日起至7月23日,本港每日的本地確診個案介乎9至111宗,均遠高於同日的輸入個案數字。在這段時間中,本港共有965宗確診,當中本地確診佔逾86%(831宗)。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日前在記者會上更表示,本港近期新增個案逾8成屬本地個案,而且不少源頭不明,認社區已出現隱形傳播鏈,大規模爆發風險非常高,本港疫情迎來最嚴峻、最關鍵的時刻。

分別3 :不明源頭個案多


另外,有別於第1及第2波,第3波疫情有社區爆發迹象,不但同時牽涉多個感染群組,更有不少個案源頭不明。在首兩波疫情中,單日不明源頭的個案數字都不曾超過雙位數,不過由7月12日起,除了15日之後,不明源頭個案數字都超過雙位數,甚至不斷急升,在7月22日更有63宗源頭不明。

雖然政府在第三波疫情爆發後已將社交融離措施回復到3月水平,更規定夜晚6點至早上5點不能堂食,但疫情仍未見放緩,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解釋,因病毒有潛伏期,確診個案主要在「加辣」措施前已被傳染,形容情況形勢比當初估計的更嚴峻,並警告「群組會火燒連環船咁爆發」,提醒市民「唔好打算數字可見頂」。

分別4:死亡個案短時間倍增


在新一波疫情中,死亡個案較首兩波大增。在1月23日錄得首宗確診後至7月12日,本港僅7宗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個案。但7月13日至7月24日,短短12日間,本港便增加了9宗死亡個案,超過之前近半年疫情的總和,令死亡個案累記至16宗。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就解釋,近日多宗死亡個案是與有多個護老院群組爆發疫症有關,因為患者年紀較大,加上有長期病患,令他們死亡率更高。

分別5:50歲以下患者佔三分二

雖然不少專家均指出,長者及幼童等體抗力較低人士,是感染新冠肺炎的高危一族,但在新一波疫情的確診者中中午,年輕人的數目比長者為多。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截至7月20日的資料,在1959確診個案中,50歲以下患者共佔67%,當中31至40歲的確診者更佔最多,接近有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