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2023年6月22日是端午節,端午節少不了就是吃粽子。但若吃得不對,可能會影響健康,更會傷及腸胃。《香港財經時報》曾邀請註冊營養師(美國)羅嘉敏小姐及健福堂註冊中醫洪金州,教大家如何揀粽、吃得更健康!

端午節粽子2023|鹹肉糉等於2碗半飯 

雖說大部分人都只是一年一次食粽應節,但由於傳統粽子高油高熱量、升糖指數亦高,即使一年一次,也應該盡量吃得健康!註冊營養師(美國)羅嘉敏表示,要吃得健康就要了解不同粽子所佔的卡路里。要注意一點的是,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已是等於約2碗半飯!

裹蒸粽(約600克) 1300 卡路里
鹹肉粽(約450克) 870 卡路里
豆沙粽(約210克) 390 卡路里
冰粽(約60克) 140 卡路里

註冊營養師:3類人不宜吃粽

註冊營養師羅嘉敏提醒,由於粽子的成份主要是糯米和綠豆,不是全部人士都適合。以下3類人就不宜吃粽子:

  1. 腸胃病人士:因為粽子內的糯米較難消化
  2. 痛風腎病人士:因為鉀質高
  3. 糖尿病人士:因為糯米升糖指數高達98,白米升糖指數是84,而升糖指數超過70以上屬於高。另外,糖尿病人士也要注意高糖的豆沙粽。

中醫:3類人吃粽易影響健康

健福堂註冊中醫洪金州亦指出,現代人做粽的食材較豐富,已屬於肥甘厚味,所以食用過量會礙脾運化,飲食阻滯,進而導致痰熱內生,內阻經絡。尤其是以下3類人群:

糖尿病患者:加重病情

甜粽的澱粉質較高,尤其是粽餡裡的棗泥或者豆沙的糖分較高,如果食用過量,會導致患者血糖上升,損害胰腺功能,加重病情。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由於現在的做粽的食材越來越豐富,常常會在粽裡加入肉或海鮮等,使得粽成為高蛋白,高脂肪食品,若心血管患者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患者食用過量,會導致血液粘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加重心臟負擔,容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胃腸道患者:易消化不良

粽蒸熟之後會釋放一種膠性物質,會增加人體內消化酶的負荷,不易消化,進而在胃裡停留較久,刺激胃酸分泌,容易誘發慢性胃炎,食道炎患者舊病復發。由於粽較過於油膩,健康的普通人也會發生消化不良,脹氣等。

揀選粽子方法

註冊營養師羅嘉敏指,2類人在揀選粽子要需注意:

  • 心臟病患者:應選擇瘦肉、紅豆、綠豆、冬菇、乾瑤柱作配料的粽子
  • 腎病人士:避免攝取過量鉀質,可選擇不含豆類的粽子

註冊營養師:食粽時配茶不能消脂

註冊營養師羅嘉敏小姐提醒,有腸胃病的朋友們建議少吃粽子較好。普通人士如吃粽子亦最好配合一些高纖維的食品,例如:蔬菜水果幫助消化,注意吃粽子的份量避免吃過飽。另外,有些人認為吃粽子時要配合茶,感覺會舒服些,但實質上是不能消脂。不過最後都要看看自己應該食多少份量才進食。

6個健康吃粽子方法

註冊營養師羅嘉敏小姐表示,如果想吃粽子也吃得健康可以參考以下6種吃法:

  1. 若用粽子當作正餐可配蔬菜
  2. 若吃粽子當作小食,正餐可減少太多五穀攝取
  3. 要注意當天油分攝取平衡飲食
  4. 建議份量限制於每日半隻至一隻鹹肉粽
  5. 以冰粽當作小食
  6. 可以考慮自製粽子,並選擇用紅米、紫米等較健康,因為升糖指數只有50和55。

註冊營養師羅嘉敏小姐提醒,就算用較健康的紅米、紫米自制粽子,仍然要注意攝取粽子嘅份量。有任何病患人士想吃粽子的話,可以的話諮詢醫生和註冊營養師。

食粽安全要點1:檢查包裝是否完好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曾提醒市民在選購、製作、貯存和享用粽子時須注意以下的食物安全要點,如購買預先包裝粽子時,留意食用日期及檢查包裝是否完好。

食粽安全要點2:自製粽子避免揀異常青綠的粽葉

應向可靠的供應商購買粽葉,避免挑選顏色異常青綠或帶有化學劑氣味的粽葉,另應以「3低1高」(低脂、低糖、低鹽及高纖維)為飲食原則,挑選較健康的食材(例如豆類、瘦肉、冬菇)作粽子餡料。

食粽安全要點3:貯存及烹煮粽子

購買粽子後應盡快食用,避免長時間貯存。如非即時食用或烹煮,應將粽子貯存於攝氏4度或以下,或按照包裝上的指示適當存放。已煮熟但非即時進食的粽子應放在有蓋容器內,並於冷卻後存放在雪櫃上格,其他生的食物則應放在下格,避免交叉污染。

食粽安全要點4:粽子不應翻熱超過一次

粽子煮多久?進食前,應將粽子徹底翻熱至中心溫度達攝氏75度或以上。粽子亦不應翻熱超過一次,已翻熱的粽子應盡快食用。進食時,減少使用豉油或砂糖等調味料。

健福堂註冊中醫洪金州

健福堂註冊中醫洪金州
圖片:受訪者提供
健福堂註冊中醫洪金州

美國註冊營養師羅嘉敏 

美國註冊營養師羅嘉敏
圖片:受訪者提供
美國註冊營養師羅嘉敏

更多健康飲食及健康生活習慣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