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稅2022懶人包|稅務局每年5月起會香港打工仔發出新一年個別人士報稅表,報稅表點填?扣稅額點計? 用「稅務易」網上報稅可延遲交稅?填錯、遲交交稅會點?若逾期報稅,有甚麼方法可以補救?即睇《香港財經時報》為大家整合的2022報稅懶人包!
【報稅懶人包2022】5步開通網上報稅、可遲交表1個月!教你計夫婦合併慳稅|免稅額+扣稅+報稅方法
打工仔每年報稅交稅時間表
課稅時間表 | 報稅交稅 |
5月至6月 | 稅務居及出報稅表 |
6月至7月 | 納稅人遞交報稅表 |
10月 | 收到稅務局的交稅通知 |
1月 | 交第一期稅 |
4月 | 文第二期稅 |
稅務局每年5月起個別人士報稅表
稅務局每年5月起會香港打工仔發出新一年個別人士報稅表,相信不少打工仔將會陸續收到俗稱「綠色炸彈」的報稅表。稅季來臨,比起荷包瘦身,不熟悉報稅流程或陷入報稅誤區,都有可能令打工仔面臨檢控甚至被罰款,令荷包蒙受「雙重損失」。
報稅2022必知事項
- 納稅人須於一個月內遞交報稅表
- 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3個月
- 網上報稅可自動獲延期一個月
2021/22課稅年度 有100%寬減 上限1萬
財政司司長建議一次性寬減2021/22課税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税、薪俸税及個人入息課税,每宗個案以10,000元為上限。有關這項寬減的法例已獲立法會通過,並於2022年4月14日在憲報刊登。利得税的寬減上限以每個業務計算。薪俸税的寬減上限以每個個人計算。
夫妻合併評税 二人合共10,000元
如果已婚人士與配偶是合併評税,寬減上限是二人合共10,000元。至於個人入息課税,未婚人士的寬減上限以每個個人計算。已婚人士選擇與配偶分開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寬減上限亦以每個個人計算;若納税人與配偶共同選擇個人入息課税,寬減上限是二人合共10,000元。
如何計算薪俸稅?免稅額是多少?
利用稅務局的稅款計數機可計算你在課稅年度(在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要繳交的稅款。記得仔細閱讀有關稅項扣除和免稅額的詳情,了解如何減少你的稅款。
報稅方法:網上報稅
若納稅人現時仍未遞交個人報稅表,可使用網上報稅平台「稅務易」(eTax)報稅,可獲自動延期1個月時間。不過,申請啟動賬戶時,須向稅務局查詢啟動密碼,該密碼將以郵寄形式發出,需時2個工作天。若要選用網上報稅,就要預留數天時間登記。
自僱人士報稅交稅攻略|Freelancer、Slashie (斜槓族)扣稅慳稅必睇|精叻理財
書面申請延期報稅
如果在沒有合理解釋下逾期提交報稅表,稅務局可按照《稅務條例》向你提出檢控,有機會被罰款最高1萬元及少於徵收稅款3倍的罰款。若有重大困難不能依時提交個人報稅表,並有合理解釋及證明,你還可用書面形式向稅務局申請延期呈交,當局或會酌情延長申報時間。
首次繳稅人士收報稅表時間大不同
對職場新人來說,何時會收到報稅表是一個必問問題。如果你是首次繳稅人士,由於稅務局需要先為你設立新檔案才可寄報稅表,所以沒有固定寄發日期,但一般都會在收到以下文件後5個月內發出報稅表,包括你的僱主填報的IR56E表格,以及你給稅局局長有關須繳納薪俸稅的通知。
報稅2022|6個報稅常見中伏位
稅季來臨,比起荷包瘦身,不熟悉報稅流程或陷入報稅誤區都有可能令打工仔面臨檢控甚至被罰款,令荷包蒙受「雙重損失」。以下6個填報稅表常見大錯要留意。更提供5招慳稅方法為打工仔慳到盡。
1、無收入或收入低是否不用報稅?
答案:不一定。即使你沒有收入,或年收入(在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的收入)低於基本免稅額(13.2萬元),即達到毋須交稅的水平,只要收到報稅表,都要在報稅期限內報稅。
2、沒有收到報稅表是否代表不用報稅?
如果你在過去幾年都需要報稅,但今年過了收稅表時間,例如6、7月仍未收到該課稅年度報稅表,就應該主動以電話或親身聯絡稅局查詢當局是否已經向你發出報稅表,以索取報稅表複本。而稅務局電子服務平台「稅務易」(eTAX)用戶就可以隨時登入該平台查詢是否存在未提交的報稅表。
3、稅務局評定為「毋須繳稅」?
值得留意的是,若你曾經被稅務局評定為「毋須繳稅」,則有可能不會每年都收到報稅表。不過,當你的收入重新達到需要課稅水平,就要主動在課稅年度結束後4個月內,即7月底前,以書面通知稅局。稅局會發出通知書,覆核你是否要開始交稅。
4、遲報稅會有甚麼後果?
按時報稅有助稅局準確評稅,以給予你所申索的「免稅額」及「扣除」項目。若遲交報稅表,根據稅務局的規定,若沒有合理解釋,最高可被罰款10,000元及少徵收稅款三倍的罰款,詳情按此。
除了面對以上罰則外,遲交報稅表亦可能會令你需要交「額外稅」,原因是當稅局收不到你的「免稅額」及「扣除」項目申索,你就只會享有「基本免稅額」(13.2萬元);稅局會單方面發出估計評稅結果,變相「失去」了其他減稅(包括其他「免稅額」及「扣除」)機會。
5、申索「免稅額」及「稅項扣除」需要提交證明文件嗎?
答案:不用!申索免稅額和申索稅項扣除都不用提供證明文件,但相關文件、收據及紀錄均需要保存6年(由該課稅年度完結起計),以便稅局日後抽查。
6、報稅表漏報免稅/扣稅額怎麼辦?
如果你在寄出報稅表後才驚覺忘記填報免稅和扣稅項目,例如供養父母免稅額、居所利息扣稅、個人進修開支、應酬費等,可以按報稅表所要求的格式補充所遺漏的資料,或使用稅局提供的專用表格作出修改。
不同情況下需要填寫的表格都不一樣,詳情可參考下表:
- 忘記「申請子女及/或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提交IR6044表格
- 忘記申請「供養父母免稅額」、「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或「長者住宿照顧開支扣除」: 提交IR6071表格
- 忘記申請扣除「居所貸款利息」或「為獲取物業出租收入而支付的利息」: 提交 IR6072 表格
- 忘記申請扣除「自願醫保保費」: 提交IR6173表格
用「稅務易」 報稅較方便
使用「稅務易」處理就簡易得多,在螢幕左方列表選擇「聯絡我們」,然後點選「2019/20 課稅年度報稅表的補充資料」一欄,再在「查詢詳情」內清楚註明需要更正或補充資料事項的詳情,之後按「完成」即可。
但假如你是在收到評稅通知書後才發覺有錯漏,就必須在1個月內填妥反對/申請修訂評稅通知書的表格,列明自己尚未獲得哪項免稅額和開支扣除。為方便評稅主任盡快處理申請,申請者需要提交報稅表和相關證明文件,否則就有機會被判反對無效。
5招慳稅方法
除了個人基本免稅額,納稅人還可以因應家庭情況申請其他「免稅額」,下表列出2021/22課稅年度及其後的各項免稅額,納稅人申報有關免稅額時亦須留意其詳情。打工仔每年辛苦工作,當然希望交稅愈少愈好,在報稅過程中,有一些減稅小貼士,總有一個適合你。
1、申請扣自願醫保費用
如果你已經投保了自願醫保,報稅時記得申請扣稅!但需留意保單須於3月31日或之前生效。自2019年4月起,「自願醫保扣稅計劃 ( VHIS ) 」開始實施。報稅表已新增自願醫保項目(個別人士報稅表第8部),納稅人可填寫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間,自己及指明親屬繳付的合資格保費,每名受保人的保費扣除額最高8,000元,受保人的人數不限。
如你未有在今次的報稅表中提出以上扣除暫繳稅的款項,你可在收到繳稅通知書後,以書面或填寫IR1121表格申請緩繳2019/20暫繳稅。
若透過「稅務易」網上報稅,則可在確認個人資料後,到「選擇報稅表各部」,選擇「根據自願醫保計劃保單繳付的合資格保費」一欄。
2、申請扣除合資格年金保費
納稅人亦可申請扣除合資格年金保費。與自願醫保計劃不同,保單持有人、繳款人及年金領取人,須為納稅人或配偶,最高扣除額與強積金自願供款扣除額合併計,上限為6萬元。
保單同樣須於3月31日或之前生效。
3、稅減100%上限1萬以單位計
財政司司長在《財政預算案》中建議寬減2020/21課稅年度的利得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百分之百的稅款,每宗個案以1萬元為上限。納稅人只需如常填報2019/20課稅年度報稅表,待有關法例通過後,稅務局便會在評稅時作出寬減。
值得留意的是,財政司長提出寬減本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中百分百稅款,上限為1萬元,但單位以個人計算,即夫婦合併報稅,寬減上限只有1萬而非2萬元,提醒已婚人士小心考慮。
4、夫婦各自單獨報稅或合併報稅更着數?
如果夫婦其中一方的入息少過對方應該享有的「免稅額」,合併評稅理論上會較有着數;但如果其中一方無應課薪俸稅入息,那麼就可以選擇「分開評稅」,並可獲取「已婚人士免稅額」。
無論夫婦二人是選擇「分開評稅」,或是「合併評稅」,都要各自填好報稅表或者經「稅務易」平台報稅。不過,如果合併報稅也未能幫到你們「慳稅」,稅局的評稅主任會向你們分別發出評稅通知書,幫你們分開報稅,因此無需擔心會多交稅。
5、自住物業供樓利息扣稅有着數
除了以上4招,還有一個報稅小貼士。如果你的自住物業正在供樓,也可申報利息扣除。供樓利息扣稅每年最高為10萬元,年期為20個課稅年度,且無須為連續的課稅年度。
隨着按揭償還愈多,利息在供款的佔比也會下降,因此愈早申請理論上利息佔比愈多。以供樓利息2.15厘計算,按揭金額為500萬元,分25年還款,一年供款利息大約為10萬元,便可用盡扣除額。
扣稅項目
扣稅項目 | 扣稅上限 |
自願醫保計劃保費(每名受保人) | $8,000 |
合資格年金保費及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 | $60,000 |
個人進修開支 | $100,000 |
強積金計劃或認可職業退休計劃供款 | $18,000 |
居所貸款利息(供樓利息) | $100,000 |
認可慈善捐款的可扣減上限 |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