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大跌,但香港油價仍然冠絕全球惹來爭議。消費者委員會研究及分析布蘭特原油每日價格變動和本地油價變動,發現本地油價雖無「加快減慢」,但卻有「加多減少」的跡象;而且,油公司在燃油零售價的定價方面,亦高度一致。
消委會:香港油價加多減少
消委會報告分析了過去7年布蘭特原油價格、汽油進口價及牌價3組數據的變化關連和差距。報告指出,由2013年至今年第一季,本港汽油牌價和布蘭特原油價格的變動如下:

由以上數字可見,由2017年起,本港汽油牌價的升幅往往較布蘭特原油價格多,而減幅往往較布蘭特原油價格少,本港油價有「加多減少」的跡象,但未見有「加快減慢」的情況。
另外,消委會在調查中發現,本港5大龍頭油公司的牌價,在今年首季有92.3%的時間相同,較2016年的66.3%大幅增加。
消委會建議政府加強監管
坊間早就質疑香港油商或涉嫌合謀定價。
消費會表示,油公司提供的折扣和促銷活動,計算繁複,經常令消費者難以捉摸,建議油公司直接將優惠反映在油站的牌價上。而在競爭條例下,就算不同公司的產品價格出現相同,亦未必構成合謀定價,可以食由公司之間互相參考,造成「平衡定價」,提醒消費者入油要「不斷格價」。
消委會期望政府加強披露燃油市場進口價的資料,讓社會對市場予以監督,長遠應再次就燃油市場作政策研究,檢視利弊及作出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