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向港府申請54億撥款救亡,用來作日常營運及還貸款,否則將會面臨破產。海洋公園董事局副主席劉鳴煒表示,如果海洋公園倒閉,便會有2,000名員工失業,7,500隻動物無家可歸,還有失去港人的集體回憶。但也有不少市民表示,對於海洋公園連年虧損,予其倒錢入海,不如關閉海洋公園,用地皮建公屋、醫院等其他有用設施更好。

海洋公園該救?還是不該救?

該救?還是不該救?當中有不少爭論。站在感情上的立場,始終海洋公園陪伴港人42年,就此結業確是可惜,何況很多香港人很愛惜小動物,一旦7500隻動物要找人接收,最大機會便是送返內地的動物園,如此一來又是否忍心?

不過站在經濟效益,又確實救不得。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海洋公園弄至今天如斯田地,絕非單單內地遊客減少或是今年的肺炎疫情導致,而是真真正正的管理不善。

海洋公園重開定執笠?孔令成:資金只夠捱到6月底 | 政府擬撥54億救亡

孔令成接手後業績每況愈下

回想2004年上任主席盛智文上場時,海洋公園每年的入場人次只是約340萬,兩年內便創下破紀錄的438萬人次,而在2014年離任時,當年的人場人次更達到760萬。盈利方面,在他上任一年多便馬上扭虧為盈,其後11年也連續錄得盈餘,最高峰曾賺2.04億元。可是在現任主席孔令成接手後,海洋公園業績便每況愈下,連續四年虧損,去年虧損更達到5.57億元。

為何盛智文在任時可以有錢賺,反而孔令成上任後卻倒蝕?有人說自由行數目縮減是其中一個關鍵,盛智文上任時,正正是內地開放自由行來港,當時內地沒有太多主題公園,海洋公園對他們來說有一定吸引力,所以造成一個爆炸性增長。但2014年後香港的自由行數字是否減少呢?

海洋公園如改建住宅 張翹楚料每呎地價1.8萬|政府庫房至少進賬1,700億

訪港內地旅客數目情況

根據香港統計處訪港旅客數字顯示,2014年至2019年六年,每年訪港的內地旅客數目分別是4,725萬、4,584萬、4,278萬、4,446萬、5,104萬及4,377萬人次,可以看到,內地旅客數字沒有跌太多,相反2018年突破5,000萬人次。再看海洋公園去年入場人次,達到570萬人次,這數字仍高於2009/10年度,過去四年門票及園內收入大致保持在16至17億元,收入也未見大跌。

有人說是競爭大了,但競爭者並非2014年始出現,香港迪士尼樂園在2005年開幕,而由香港中旅經營的錦繡中華及世界之窗,應該是內地最早出現的主題公園,兩者分別於1988年及1993年開幕,較新型的主題公園如東部華僑城,也在2007年開幕,還有澳門不斷落成的渡假式賭場,面對如此多競爭者出現,海洋公園亦連年賺錢,一直到2014年。

人流、競爭對手都不是虧損原因

由此可見,人流、競爭對手都不是導致虧損的原因,問題應該出現於管理上。要知道,經營主題公園,一定要保持新鮮感,以吸引顧客可以再次重來。盛智文在位時,會想出各種各樣的活動去吸引人流,包括於萬勝節舉辦「哈佬喂」,被很多香港人視為每年一度必去盛事,還有「夏水禮」、「動物全接觸」、「聖誕全城HO HO HO」等,又增加了「香港老大街」、「四川奇珍館」、「動感天地」等新主題,而盛智文也不時出來扮鬼扮馬為海洋公園作高調宣傳,他自己正正就是海洋公園的生招牌。

可是孔令成上場後,大家基本上也不太知道他就是主席,而且海洋公園成本開支大幅增加,又新建機動遊戲、全新水上樂園等等,這些項目開支大,令海洋公園負起巨債,致命的是項目完工延期了,原定2017年底完工的水上樂園至今仍未開幕,新項目沒有收入,但貸款卻要開始償還。近年又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活動,只有新加設的亞洲最大鯊魚館,及引入南澳樹熊,可是缺乏宣傳下,難以引起市民及遊客興趣,結果是收入完全停滯不前。

「五窮」Sell in May 啟示 | 港股過去30年的5月升幅一圖看清 | 理財急症室

盛智文在位期間,海洋公園成本佔收入的比例都控制在66%至68%,EBITDA是收入的三分一左右。但近年成本佔收入比例已急升至85%至89%,EBITDA跌至10%至15%,成為虧損的主要元兇。可能有人會說,海洋公園已投入了這麼多建新項目,應該撥款幫他們渡過難關,捱過這個艱難時期便可提高收入。但事實是否如此?

看看全球最著名的兩大主題公園集團迪士尼及環球影城,其實他們最賺錢業務並非樂園門票,而是媒體業務及衍生的產品收入。像迪士尼2019年度業績,全年收入696億美元中,樂園門票收入僅75.4億美元,園內商家及飲食收入為59.6億美元,酒店相關收是62.7億美元,三者合共佔總收入約28%。然而,迪士尼來自ESPN、Disney Channel、National Geographic等媒體網絡收入,則高達248億美元,佔總收入高達35.6%。這還未計及售賣周邊產品,例如近年大熱的冰雪奇緣、Marvel系列等等,單是版權收入也極度可觀。

不換管理層!多多錢都唔夠蝕

海洋公園沒有媒體收入,也沒有像迪士尼及環球影城等主題賣點,最少我未聽過有人要買熊貓盈盈樂樂的產品。如果單靠門票收入及園內收益,本身便是一個極度不划算的業務。就算新項目推出,市民及遊客貪新鮮入場,首年或會帶動收入,但再過數年,當大家新鮮感失去,又會重蹈財困覆轍。如果管理層不在營運上動動腦筋,未能像盛智文般,打造一些海洋公園獨一無二、又能持續吸金的主題活動,只單靠投資新機動遊戲及設施等硬件,軟件卻配合不上,筆者斗膽在此預告,多多錢都唔夠蝕。

經濟差過金融海嘯!3個理由拆解為何美股不跌 | 理財急症室 Sammi

理財急症室Sammi簡介:曾在財經雜誌擔任高級記者及執行編輯,訪問過多位財金界名人,現從事理財策劃及數碼媒體行業,並且是Facebook Page《理財急症室》及YouTube《Sam Sam Channel》的主理人。熟悉財經市場運作,亦對坊間的理財產品有深入分析。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