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專訪港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恒生指數曾在3月中跌穿22,000點,但亦為投資者帶來撈底機會。資深投資者、大學教授、歐曾投資董事曾淵滄憑着其獨創的「曾氏通道」,在跌市中吸納優質股份。

坊間愛比較買樓還是買股票好,曾淵滄認為,買樓固然重要,但投資港股的門檻比樓市低,部分未準備好買樓的人士,要善用機會。他又分享了其長線投資心得,直言憑獨創曾氏通道,比股神巴菲特捕捉多一個先機。

手持匯豐長線不輸錢的投資法

匯豐控股(00005.HK)在4月初突然宣布取消原定派發的去年末期股息之後,股價一度跌穿40元,即便如此,被稱為匯豐長情股東的曾淵滄直言,手上持有的匯豐「一股都無沽,繼續揸」。而且,匯豐在過去多次金融危機中股價低殘,但仍然令曾淵滄長線獲利,個中原因,因其奉行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理論,就是長線投資。

「我在30年前低價大手買入匯豐,當時股價約4元,匯豐由2014至2018年,每年派約4元股息,單計股息收入,每年都有100%的回報。」曾淵滄說。

憑曾氏通道比股神巴菲特捕捉多一個先機

而且,作為股神巴菲特的忠實「追隨者」,他把巴菲特的「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的投資心法運用透徹。

他指出,多次在匯豐價格低殘時入貨,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他憑着獨門曾氏通道獲悉入市訊號,比股神巴菲特多捕捉了一個機會,當時由於內地A股熔斷事件,經歷港股「大時代」,恒生指數一度跌至18,000點附近。

「我在2016年買入匯豐時,股價約44元,股息率有9厘,升至80元附近時沽出一半,持貨約一年時間,回報率年翻一倍。」曾淵滄表示。他至今仍持有數萬股匯豐,價值數百萬。

他強調,買股票永遠是在跌至低殘時才入貨,因此要懂得捕捉時機。

曾淵滄
曾淵滄指,30年前以每股4元買入匯豐,近年匯豐每年派約4元股息,單計股息收入,每年都有100%的回報。(圖片:HKBT)
 

香港樓市長升神話不變 | 置業好過炒股 | 曾淵滄薦最佳上車時機

除了在2016年憑着曾氏通道,掃入匯豐之外,港股受疫情衝擊,恒生指數曾在3月中跌穿22,000點,他又憑着曾氏通道的分析訊號,掃入了一些股份。

資料顯示,曾氏通道由曾淵滄創立,以五條平衡線作參考,分別為極度樂觀線(95%樂觀線),過度樂觀線(75%樂觀線),中線(長期走勢線),過度悲觀線(75%悲觀線)及極度悲觀線(95%悲觀線)。

一般小額投資者的較理想入市時間為指數向上穿越中線時,在指數升越75%樂觀線時,要逐漸退出股市,而升越95%樂觀線時,代表股市進入瘋狂期,應該馬上全身而退。

與股神巴菲特「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的價值投資哲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新經濟股熱捧 如何發掘下一隻騰訊?

近年新經濟股受市場追捧,大家都對新經濟股有憧憬,希望能博中、發掘出下一隻騰訊(00700.HK)。

去年阿里巴巴(09988.HK)以同股不同權架構回港作第二上市,集資逾1,000億元,市場反應熱烈,公開招股部分凍資約940億元,成為年內的集資王及凍資王。

今年市場繼續憧憬新經濟中概股回歸,京東網易百度等頻傳將跟隨阿里的步伐,回歸港股。市場趨勢若騖,紛紛憧憬上述股份能成為下一隻騰訊。問題是,能否用投資匯豐的長線投資方法去持有這些新經濟股?

對此,曾淵滄給出三個字:不適合!原因是大家都知道這些股份是好股,上市前估值已經被推高,阿里巴巴上市每股定價高達176元,「阿里上市價相關於騰訊股價在400元的時候」,已經不是便宜貨,對比現時股價約200元,升幅逾10%;諸如美團(03690.HK)、小米(01810.HK)等股份,上市定價已經不低。

騰訊
騰訊當年的上市價為3.7元,至今升值過百倍,這樣的機會可一不可再。(圖片:路透社)

騰訊首季多賺6%勝預期|入市要變陣|一種策略賺到盡

騰訊這樣的機會可一不可再

對比騰訊於2004年上市,當時上市價3.7元,每手1,000股,入場費3,700元,計及騰訊兩度降低每手股數至100股,以及於2014年將股份一拆五的因素,並以今日收市價421.2元計,賬面已由3,700元,升值至約211萬元,升約570倍。

曾淵滄指出,像騰訊這樣的機會已經不會再有了,他直言,自己當年亦錯失了騰訊的投資機會,直至2016年,他在2016年港股經歷大時代之後、騰訊股價跌至100元時才出手。

「投資股票要懂得捕捉機會,我錯失騰訊與巴菲特有關,當年巴菲特由於認為新經濟過分虛浮,堅決不碰科網股,作為他的忠實追隨者,我也不碰。直至巴菲特開始買蘋果,我就開始關注騰訊。現在回頭再看,事實證明巴菲特當年不碰科網股的做法十分正確,因為在千禧年伊始,終釀成科網泡沫,引發金融危機。」曾淵滄如是作結。

特朗普力撐負利率|拆解背後動機|香港原來有影響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