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9年後,移動支付服務商移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移卡」)叩響港交所大門。

5月10日,移卡有限公司發布聆訊後資料集,公司擬申請於港交所上市,公司聯席保薦人為中信里昂證券、NOMURA、農銀國際。移卡有限公司是以支付為基礎的領先科技平台,主要為商戶及消費者提供支付及商業服務。

根據奧緯諮詢的數據,按2019年的交易筆數計,移卡為中國第二大非銀行獨立二維碼支付服務提供商,佔市場份額約14.0%,而按2019年的交易量計,其所佔市場份額約為1.3%,在中國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十。

2019年11月12日開始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在遞表前,公司已進行了三輪融資。有媒體稱,其募資額或高達3億美元。募資將用於其在中國和海外市場實施銷售和營銷計劃,擴大以技術為基礎的商業服務範圍以及增強研究和技術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移卡由騰訊財付通創始人劉穎麒於2011年創辦,除此之外,公司首席架構師、技術團隊核心骨乾等均來自騰訊團隊,具有多年第三方支付行業運營與管理經驗。招股書顯示,目前騰訊附屬公司THL U持有移卡3.93%股權。

總支付交易量3年復合增長153.8%,逐年降低獲客成本

招股書顯示,移卡從2012年開始經營支付服務業務,主要為小微商戶提供支付服務,是全國僅有16家同時擁有全國銀行卡收單許可證及移動電話支付許可證的支付服務供應商之一。

移卡赴港IPO新進展 年支付交易量1.5萬億 服務3.68億消費者

自成立以來,公司業績取得顯著增長。公司的總支付交易量由2017年的人民幣2,328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人民幣7,789億元,並進一步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幣15,00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53.8%。

17年至19年,移卡的經調節損益為虧損3,351萬,盈利3,951萬,盈利3.01億,利潤持續上升,2019年經調整的淨利潤率為13.3%。

移卡赴港IPO新進展 年支付交易量1.5萬億 服務3.68億消費者

從招股書可以看出,一站式支付服務、科技賦能商業服務為移卡主要收入構成。

其中,一站式支付服務收入主要包括支付交易有關的服務費,科技賦能商業服務主要在向商戶提供SaaS產品、營銷服務及金融科技的服務中產生收入。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一站式支付服務收入分別為人民幣2.995億元、人民幣9.68億元及人民幣20.81億元,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98.3%、97.5%及92.2%。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科技賦能商業服務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520萬元、人民幣2,490萬元及人民幣1.77億元,3年增速超30倍。

移卡賦能商業服務因其高毛利數據顯得極為突出,2017年至2019年,移卡商業服務業務產生的毛利貢獻佔比從4%上升至18.1%,其財務表現與移卡招股書所述「支付驅動商業服務」戰略顯示出較高的一致性。

移卡赴港IPO新進展 年支付交易量1.5萬億 服務3.68億消費者

於記錄期間,移卡的支付服務客戶群增長迅速。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活躍支付服務客戶數分別為160萬名、380萬名及530萬名,複合年增長率為80.3%。於2019年12月31日,公司有約1,100萬名註冊支付服務客戶。通過支付服務覆蓋的消費者由2018年的約1.42億名增長至約3.68億名。

此外,移卡獲得每一活躍支付服務客戶數的成本也在逐年降低,從2017年的34元,降至2019年的17元。

拓展商戶服務業務,產品研發團隊佔比超6成

移卡在招股書中將其自己定位於「以支付為基礎的科技平台」,而並非簡單的支付服務提供商。

近年來,我國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應用軟件即服務)市場規模穩步增長。來自市場調研公司IDC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23億元,2018-2021年年復合增長率預期將超過30%。

隨著小微商戶的逐漸增多,移卡開始延伸自己的服務鏈條,移卡科技賦能商業服務包括商戶SaaS產品、營銷服務與金融科技服務。圍繞商戶的實際經營狀況,開發全鏈條服務產品。

技術投入上,數據顯示,移卡的研發開支由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2,430萬元增加至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7,840萬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9.6 %。

在人才架構上,移卡擁有系統、基礎設施大型分佈式應用技術、大數據計算技術或人工智能方面的專才,產品研發團隊成員佔僱員總人數的64.2%。

該信息由智通財經提供。

延伸閱讀:沛嘉醫療公開發售獲超購逾1100倍 成為2020年港股凍資王

延伸閱讀:新股消息| 諾輝健康計劃最快第三季度赴港IPO募資3億美元 專注早癌篩查服務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