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整體大盤走勢偏弱,恆生指數在1500點的波幅橫盤接近一個月,題材板塊仍然非常強勢,不過只是集中在生物醫藥、醫療機械、物管、在線消費、遊戲、教育等子板塊,如果今年投資組合沒有持有上述股份,恐怕收益比大盤更差。

不能否認,港股其他板塊(如銀行股、汽車股、化工股、航空股等)的估值非常便宜,具有長線投資價值,但在經濟前景極度不明朗的環境下,資金都傾向追捧確定性比較高,增長潛力強的股份,那怕已是把2022年的預期也PRICE IN 在內。預期在未來半年,這些板塊會繼續成為資金抱團的對象,直至經濟有復蘇勢頭。

騰訊收市後公佈的業績超出我們及市場預期,主要智能手機遊戲及社交網絡收入增長及毛利率高於我們預期。大家都期待優於預期的業績能夠對股價帶來新動力,但是股價在績前已炒高了,業績後容易出現好消息獲利回吐,現階段追高的值博率不足。恆生指數波幅顯著收窄,這往往是突破的先兆,綜合包括1) 資金流、2) 板塊輪動表現、3) 跨地域資產表現、4) 估值等因素,恆指向下調整的機會較大,宜做好對沖準備,例如購入反向ETF或購買認沽期權等。

鮑威爾周三表示經濟疲弱增長和收入停滯將持續

標普500指數雖然重上200週線,但是受制於200日線的阻力。我們前期提及過標普500指數200週線是長期的牛熊分界線,而過去在2000年及2008年均出現跌破200週線後,反彈受制於200日線,然後再展開最後下跌浪。德國在局部解封後疫情再度反彈,美國及其他新興市場的疫情仍未受控,目前全球股市已率先炒作經濟V型反彈的預期,隨著美國經濟全面重啟的時間推遲,前期炒作的資金最終會知悉事實的真相。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周三表示經濟疲弱增長和收入停滯將持續「一段長時間」,承諾聯儲將因應需要使用更多工具,並呼籲增加財政支出,來阻止冠狀病毒大流行的後果。另一方面,由於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相信即使疫情緩和後,特朗普亦會把焦點放在中美貿易磨擦,而近日美國亦開始在這方面施加壓力。

資金繼續集中題材股 | 指數轉弱跡象明顯 | 顏招駿

來源:Investing.com,中泰國際研究部

美國聯儲局直接穩定債市及股市的力度減少,今周的買債規模縮減至每日70億美元,較3月23日當週的每日750億美元買債縮減近90%。由於金融市場已經穩定下來,聯儲局的政策更多聚焦在家庭及企業部門的幫助,例如4月9日推出的小企業貸款流動性支持工具(PPP)、全民貸款支持工具(MSNLF, MSELF)及一/二級市場公司信貸公具(PMCCF, SMCCF)。為應對當前危機,美國各大企業盡量保留手上的現金,根據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數據,截至4月28日全美已有83家企業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等公共投資基金宣布,暫停甚至取消2019年度的股息發放。同時,142家美國企業已表明會削減股息發放額度。另外,過去10年依靠低息借貸回購自家股份,成為支撐股價長期升市的重要推動力亦明顯縮減。

港股缺乏增長潛力高的股票 建議適度增加現金

明顯看到,美股在反彈了超過30%後,道指及標普500指數上升開始乏力,受疫情影響較少甚至受惠疫情發展的納指繼續領漲大市。在前期利好美股的因素(包括估值、聯儲局支撐股市的力度、公司回購)開始消退下,三大指數再漲的空間有限。投資人可能比較期待美股回吐下資金會流向低估的港股,我認為這個機會存在,但時間延續性不長,港股缺乏增長潛力高的股票,出現海外大額資金流入的可能性不大,資金傾向再度集中於生物醫藥、醫療機械、物管、在線消費、遊戲、教育等子板塊。其實根據過去20年曆史,從未出現過港股漲而美股跌的一年。與其憧憬美股的回吐能夠吸引資金流入港股,不如趁機整理持倉,適度增加現金,方便在未來的跌浪中吸納優質板塊。

延伸閱讀:流動性泛濫下優質教育股走出新階段 | 予中匯集團目標價7.10港元 評級「買入」 | 顏招駿
延伸閱讀:新股分析 | 沛嘉醫療搶手可認購 | 顏招駿

中泰國際分析師 - 顏招駿
(Photo : HKBT)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