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5月5日的時間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夏」,天文台預測當日最高氣溫為32度,本週末或迎今年首個酷熱天氣警告。《財經時報》同您一文了解天文台本週天氣預報、酷熱天氣警告下的5樣預防措施,以及二十四節氣的特別之處。

天文台本週天氣預報 5月5日「立夏」最高氣溫32度
 週末氣溫高達33度的酷熱水平 天文台或發酷熱天氣警告

香港天文台預測,在高空反氣旋支配下,未來數天華南沿岸持續炎熱,天氣普遍晴朗。受西南氣流影響,本週中後期該區氣溫進一步上升,亦有幾陣驟雨。以下是天文台發佈的本週天氣概況:

(Photo : 香港天文台)

圖中可見,天文台預計,本周二(5月5日)的「立夏」氣溫將高見32度,有望打破1977年31.5°C的紀錄,成為43年來最熱的「立夏」;週末氣溫更會高達33度的酷熱水平,代表天文台可能會發出本年首個酷熱天氣警告。天文台對酷熱的定義為氣溫達到攝氏33度或以上。

酷熱天氣警告 市民5樣必做的預防措施

酷熱的天氣會使市民身體出現各種負面的情況,包括中暑及曬傷等。炎暑來臨,市民又該如何做足準備呢?以下是市民在酷熱天氣警告必做的5樣預防措施:

  1. 穿着淺色、寬鬆及通爽的衣物,減少吸熱,方便排汗及散熱
  2.  避免做劇烈運動或作長程的登山或遠足等活動,高溫、出汗及疲乏均會增加身體的負荷
  3.  戶外活動宜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較後時間進行
  4.  在室內應盡量打開窗戶,利用風扇或冷氣保持通爽涼快
  5.  盡量安排在較涼快的時間工作。若必須在炎熱環境下工作,盡可能在工作地點加設遮蔭,開始工作後,循序漸進調整工作步伐,並適時在蔭涼處休息,恢復體力

二十四節氣 古代民間智慧
 「立夏」代表夏天伊始,雷雨增加,萬物生長

現代社會,我們擁有先進的科學知識及技術,可以準確預測地球未來的天氣概況,但古時農業社會的人類又是如何掌握氣候之變化呢?原來,長期的農作物生產使百姓認識到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律,於是他們結合了太陽、月亮的運行位置,將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取了專有名稱,這就成了我們口耳相傳的二十四節氣。以下是二十四節氣的介紹和特點:

  • 立春(2月4至19日):開始進入春天,萬物復蘇
  •  雨水(2月19至3月5日):春風遍吹,天氣漸暖,冰雪溶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
  •  驚蟄(3月5至3月20日):天氣轉暖,春雷震響,冬眠動物蘇醒,地區進入春耕
  •  春分(3月20至4月4日):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  清明(4月4至4月19日):天氣晴朗溫暖,萬物開始生長
  •  穀雨(4月19至5月5日):天氣較暖,雨量增加,有利耕作物播種
  •  立夏(5月5至5月20日):夏天開始,雨水增多,農作物生長漸旺
  •  小滿(5月20至6月5日):夏收作物飽滿,但尚未成熟
  •  芒種(6月5至6月21日):有芒作物成熟,開始秋播,部份地區有連綿陰雨
  •  夏至(6月21至7月6日):炎暑已到,萬物旺盛
  •  小暑(7月6至7月22日):天氣很熱但尚未酷熱
  •  大暑(7月22至8月7日):一年最炎熱時期,喜溫作物迅速生長,雨水甚多
  •  立秋(8月7至8月22日):秋天開始,氣溫逐漸下降,收割稻物
  •  處暑(8月22至9月7日):氣候變涼,暑天終止
  •  白露(9月7至9月22日):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
  •  秋分(9月22至10月8日):南北半球晝夜幾乎相等,北方的作物可秋收秋種
  •  寒露(10月8至10月23日):天氣轉涼,露水日多
  •  霜降(10月23至11月7日):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南方的作物可秋收秋種
  •  立冬(11月7至11月22日):冬季開始,作物須好好收藏
  •  小雪(11月22至12月7日):氣溫下降,北方封凍
  •  大雪(12月7至12月21日):部份地區積雪,北方封凍
  •  冬至(12月21至1月5日):白晝最短,黑夜最長
  •  小寒(1月5至1月20日):進入寒冷
  •  大寒(1月20至2月3日):一年最寒冷的時期

延伸閱讀:袁國勇:港府將全民派可重用口罩|可清洗60次|過濾層可更換

延伸閱讀:美國因新冠肺炎揚言要向中國報復 | 曾討論拒還國債 | 中美貿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