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百年難遇的歷史週期,那麼不僅僅是因為新冠肺炎全球蔓延引發的對人類各種組織形式和倫理道德的衝擊,還有整個經濟活動、投資市場的歷史性劇烈震動。

這不,自上個月美股出現百年難遇的多次熔斷行情之後,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了自石油被發現以來,也就是千年(人類早在4,000年前就開始利用石油瀝青蓋房子了)難遇的負值。

肖磊:美國油價詭異跌入負值,中國應警惕這個信號

具體說,是「美油2005」這個期貨合約價格,跌到了-37美元/桶。這個事情到底如何解釋,意味著甚麼,我們不能僅僅局限在事件本身來看。就像大地震之前,人類雖然感知不到,但地下肯定早就發生了一些人類無法預知的事情,對於一些具有特殊敏感基因的動植物來說,可能已經有所察覺,所以就會出現一些反常的活動現像。

如果地震這種畢竟少見,那下雨或乾旱前螞蟻會搬家很多人都知道,因為螞蟻能預感空氣濕度,當它感覺濕度過大時就知道要下雨了,因此它們就從低地搬家到高地,避免被雨水淹死;當螞蟻感覺乾燥度過大時就知道將要有乾旱了,他們就要搬到潮濕一點的地方去。

自從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之後,分工越來越細,工具越來越發達,身體對大自然等的感受就更加遲鈍了,每個人只在自己的領域內生存,對其他領域越來越陌生。比如你去坐飛機,你根本不知道飛機的構造,也不知道飛機的管理運行機制,更不知道開飛機的人是誰;你去喝一杯牛奶,你也不知道牛奶是如何被加工出來的,是通過多少道手續才送到你手裡的。

但儘管人類無法擁有很多動物的感知能力,但人類有兩個東西,把非常複雜的人類世界,有序的組織了起來。一個是發明了科學工具,比如溫度計、衛星等等,就可以測試溫度,觀測天氣變化。

另一個是創造了「價格」,有了「價格」這種現象,就算你不了解飛機、不了解飛行員,沒見過奶牛,但只要你買一張機票,買一袋牛奶,你付出去的這個錢,就是對這一切的感知、認可和參與。同時,從這個「價格」信號裡面,你明確的知道了,你要付出多少努力,才可以獲得這些服務和消費,從而指導著人類各種社會、心理活動。

但任何有效的工具和價格機制,都會隨著歷史週期的變化,而出現異動的情況,這就值得人類高度重視。

比如這次疫情的蔓延,人類創造出來的諸多工具就失靈了,健康醫療系統尤為明顯。而與此同時,被破壞的市場,傳達出來的價格方面的異常信號就更加多了,美國股市熔斷,黃金價格大漲,油價出現負值等等,都值得我們重視。

我此前已經分析過美股熔斷,黃金大漲,今天就來分析一下油價出現負值。

先跟大家說一下這個油價負值到底是怎麼來的

我看到有分析說,這次原油市場的價格負值,類似於牛奶賣不出去被倒掉,我覺得這種比喻並不准確,也很難說清楚原油市場的情況。

這次油價的負值,主要是指美國時間4月21日到期的「美油2005」期貨合約,而不是正在銷售的原油現貨,也不是6月份的期貨,所以跟牛奶賣不出去倒掉完全不在同一個邏輯體系裡。

要知道原油的現貨依然在20美元/桶上方,而六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貨價格,也還在20美元上方,那「美油2005」為何會突然間出現負值呢?當然是規則的問題。

這次「美油2005」的問題是,很多期貨投資者,為了博取價格反彈,買入了5月期貨合約,但由於價格沒有反彈,沒賺到錢,索性就再等等,但馬上就要交割了,價格還在下跌,如果再不拋售,要么就要真正拿走原油保管起來,要么就是要花更大的成本轉到下個月。

我已經說了,在期貨炒作裡面,交割率非常低,你身邊肯定有人做期貨,比如螺紋鋼、銅、白銀、豆粕、小麥等等,你見過有幾個人真的把這些東西拿回家的?

所以,大部分投資者會選擇轉到下一期,但轉到下一期,你必須得有人接,而且手續費很貴,這種狀況下,你要么就是拿走實物(成本更高),要么就是趕緊降價賣掉,如果賣不掉,就一直降價,降到有人接為止。

那麼有人接單的前提是,必須要對未來的原油價格有一個預期,而且願意支付未來的倉儲費等,那大家想想,如果我預期6月原油價格要跌到10美元,而且每桶的倉儲費用要20美元,這個時候,我接過來的成本就是30美元,但現在6月的價格是20美元,相當於只要我把你5月的合約(美油2005)接過來,我預期就已經虧損了10美元了,所以,你現在倒貼10美元,我才有接的可能。

這種背景下,負值就出現了。但問題是,作為接盤的一方,也需要選擇,誰補貼得多,就先接誰的,所以「美油2005」的賣方,就開始比賽了,當有人喊出補貼10塊的時候,有人已經喊出補貼20了,最後有人直接補貼到37美元。

在這個過程中,終於想賣的都賣出去了,剩下的沒有賣的,那確實就是願意交割的,或者願意付出更大成本的。

那這個事件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請注意,這種負值,是在特定的市場和規則條件下誕生的,並不意味著你現在就能買到負值的原油,也不意味著你開著汽車去加油,加油站會倒貼錢給你(想得美),更不意味著原油期貨價格未來還會跌到負值。

然而,如果從「價格」這個信號來說,這是一次歷史性的事件,這意味著,商品市場作為非信用資產,也可能會出現「信用違約」的情況。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原油也會因為某個國家的違約,或某個企業的破產,而失去價值,因為大部分個人幾乎無法有效建立原油的供應鏈價值體系,必須依託於整個物理系統。

那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還有很多類似的商品,也都可能會出現「負值」的情況,比如天然氣,甚至是佔據物理空間比較大,對存儲環境有較高要求的糧食等等。

那這到底是什麼樣一個歷史事件呢?

其實人類經歷了兩個重要的階段,第一個是原始食物匱乏的階段(工業革命以前),其次是資金匱乏的階段(工業革命至21世紀初)。所以你去看,在工業革命以前,就算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其民眾都會有被餓死的,在這個階段,搶地盤種糧食、打獵、放牧、打漁等就是人類最重要的事情,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度過的。

而工業革命以後,一些國家已經解決了絕對意義上的食物匱乏,比如大英帝國等,轉而開始尋求對資本的強烈追逐,這個階段其實現在依然還在持續,但有一個標誌性的事件,說明資本匱乏的時代也已經選擇性的結束了。

那麼資本匱乏時代選擇性結束的標誌是什麼呢,那就是一些國家歷史性的開啟了負利率。大家應該知道,利率是什麼,利率是對錢的定價,是對資本的定價,如果開始實施負利率,說明錢和資本的價格變成了負值,那麼說明資本過剩的時代開始了。

人類什麼時候開始實施負利率的呢,2009年,瑞典第一個走上了負利率的道路,距今已經超過了十年。

而緊隨其後的有丹麥、瑞士、日本、歐元區等等,很有意思的是,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是超級發達的地區,歐元區雖然有28個成員國,但歐元區的人均GDP依然達到3萬歐元,是中國的三倍。

所以這不是巧合,如果不是社會發達到一定程度,不是資本充裕到一定程度,沒有哪個國家敢於實施負利率。

很多人可能會說,那是因為擔心經濟增長放緩,所以為了刺激經濟才搞出來了一個負利率。但我想告訴你的是,比這些國家差得多的國家比比皆是,比如阿根廷,現在的利率是40%,巴西、俄羅斯、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利率也都在4%以上(印度剛下調到了3.75%),就連現在的美國也不敢實施負利率。難道這些國家不想用負利率去刺激經濟?

我想要說的是,自從2009年瑞典首次進入負利率之後,以發達國家為代表的全球市場,已經進入了資本過剩的時代,儘管負利率有時會退出,但趨勢已經無法改變。

美國等央行,雖然沒有進入負利率,但已經處在零利率的位置,這種歷史性的趨勢本身是難以改變的。可能在未來某個階段,還會重啟加息,但更多的將是以下一輪更迅猛的降息而結束。利率的趨勢性走低,不可避免,因為資本的過剩,一定伴隨的就是利率的走低。

肖磊:美國油價詭異跌入負值,中國應警惕這個信號

那我提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我剛才已經說了,如果資本過剩,進入負利率時代,是一個國家足夠發達的標誌,那麼人類進入到第三個階段的標誌,將是原油等戰略物資的過剩。

大家應該明白我要說什麼了,這次「美油2005」價格進入負值,其實類似於2009年瑞典首次實施負利率。是具有真正歷史屬性的。

對原油這類戰略物資的匱乏期已經過去了

「美油2005」出現負值,並不代表原油就一定是過剩的,你就可以隨便消費原油,這就類似於2009年,瑞典央行實施負利率,也並不代表錢是過剩的,你就可以隨便獲得錢。

但對於人類社會來說,事情的性質已經變了。也就是說,對原油這類戰略物資的匱乏期,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要面對的,不是原油價格是多少錢,而是要面對,我如何處理原油的儲藏成本,以及如何降低對原油的使用和加工成本。

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中國其實不缺煤,但就算煤很便宜,未來還有可能貼錢讓你用,但我們也可能用不起了,為什麼呢?因為使用煤的前提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你必須要有很好的設備處理燃煤所帶來的污染,你必須要保證整個使用的過程,都是清潔的。

那大家想想,如果我使用煤的環保成本,遠高於我使用天然氣,那我還會用煤嗎?就算你把煤送給我,倒貼錢給我,我也不會用的。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像北京這樣的城市,僅購買新能源車的排隊人數,就已經達到了50萬人,汽油車搖號的人數接近350萬,也就是說,北京現在想買車的人,超過了400萬,但每年只有10萬個指標。可是另一邊,中國正在出台各種措施,防止汽車行業陷入低迷,用各種辦法刺激汽車消費。

肖磊:美國油價詭異跌入負值,中國應警惕這個信號

這種矛盾大家能看出來嗎?

其實在三、四線城市,車你隨便買,牌子你隨便上,但大家沒錢買啊,或者已經有車了呀,而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買得起車、想買車的人幾百萬,但不能買。

問題出在哪?假設北京和上海的每一條路,都是上下三層(只是假設),城市最初設計,以及基礎設施和管理能力跟東京、香港等一樣合理,那麼在北京上海稍微多放一點指標出來,2019年的中國汽車銷量就不會下降8%。

估計說到這裡,很多讀者都有點懵圈了,那我繼續往下說,也許你會有所領悟。

比如現在石油價格的下跌,這裡面肯定也有疫情的原因,但未來的石油,絕對不是一個非常稀缺的物資,而真正需要考慮的,是使用石油的成本。也就是說,限製石油消費的,已經不是簡單的需求本身。

當疫情過去之後石油價格可能有所反彈

如何讓世界銷售更多的內燃機車,如何讓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擺脫環境和交通壓力,消費更多的內燃機車,這些事情才是決定未來原油需求的根本因素。而這個問題幾乎是個無解的問題,因為要解決環境問題,本身就要走上清潔能源的道路。

當疫情過去之後,石油價格可能有所反彈,但不要指望著再回到2001年至2007年那種,五年就能翻近十倍的激情歲月了

原因很簡單,原油的供給已經不成問題,可以說已經過剩,而這種過剩早在疫情出現之前就已經很明顯了。

從2014年至今,原油價格再也沒有回到過100美元,甚至連80美元都沒有到過。你說這期間原油消費減少了嗎?其實沒有,需求依然在增加,僅中國,每年就以10%的增速在增加進口量。主要原因在於,供給的增加超過了需求的增加。

肖磊:美國油價詭異跌入負值,中國應警惕這個信號

越來越多的國家需要原油出口來維持經濟,而不是相反。另一方面,原油本身並沒有枯竭的跡象。這就導致原油的成本,已經不再是產出原油那麼簡單。尤其是這次「美油2005」價格陷入負值,就已經說明了,原油更多的成本將會體現在產業鍊和使用過程中,比如儲藏、提煉、加工和銷售等等。

我再舉個例子大家就更加明白了。比如用來製造汽車環保部件,在控制汽車尾氣排放方面,起著關鍵作用的一個原材料,名字叫鈀金,這個金屬從2014年至今,漲了4倍。大家再對比一下,給汽車提供動力來源,全球為之爭奪的原油,同期卻跌了80%。

肖磊:美國油價詭異跌入負值,中國應警惕這個信號

當然,鈀金作為一種小眾原料,跟原油的重要程度和需求規模不可同日而語,但問題是,如果我們要繼續增加對原油的消耗,也就是繼續增加對內燃機的消費,對鈀金的需求同樣會持續增加,那在這種背景下,你是投資原油,還是投資鈀金呢?

這裡我並不推薦投資標的,只是跟大家提出一個分析思路,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再回到我之前得出的哪個結論,全球已經從資本過剩,開始進入到了戰略物資的過剩,那這裡面,其中一個戰略物資的過剩,就是原油。

除了原油,未來可能還會有糧食。你沒看錯,是糧食。

儘管現在大家也在討論糧食安全的問題,我也已經寫過一篇分析,關於中國是如何基本解決了糧食安全問題的,但未來在糧食安全這個領域的競爭,已經不是簡單的產量問題。

如果無法建立起來更大規模的垃圾處理系統,以及食品加工和營銷企業,那麼人類對糧食的消費,很快也會進入停滯。因為想更大規模的消費糧食,意味著你要把糧食變成更多的消費品,而不僅僅是一日三餐,且還需要有能力處理更多的食品垃圾。

比如現在的大城市,上海、北京等,開始強制執行垃圾分類,為什麼?因為城市垃圾規模越來越大,處理垃圾的成本越來越高。

那我們假設,如果我就是沒有時間做垃圾分類,每次都被罰錢,一次100,這種情況下,我在消費商品的時候,可能就會做出一個決定,不消費或減少消費,因為我買50塊錢的東西,最後製造出來的垃圾,還得繳納100塊的罰款。

大家不要覺得這是道德有問題,或沒有公共意識,我們分析問題,要從人的本性去研究,而不是想當然。我肯定是支持垃圾分類的,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時間去參與垃圾分類,所以為了不違反垃圾分類,一定會有人減少某些消費,也就是減少製造垃圾。

這就好比為了街道乾淨,在道邊不設置垃圾桶,但誰要是亂扔垃圾,就重罰,這種背景下,你還會在路上吃東西嗎?就算吃也是非常有限的,因為你吃完之後皮什麼的,沒地方扔,你得裝包裡帶回家,這個過程是有很大成本的,很多人索性就不消費了。

所以,我只是需要藉此跟大家講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未來的社會,很多成本不會直接反應在你所消費的物品上,所以想刺激消費,就要更大規模的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對城市垃圾的處理能力,比如對食品的二次加工能力等等。

玉米需要做飼料,要加工成爆米花放到電影院,小麥需要做成麵包,就連橙子這種農產品,也得榨成橙汁,草莓也得搞成草莓醬,進行工業流水線生產,才能更多的保存下來,否則產能稍微過剩就爛掉了。

所以未來對糧食的需求增加量,更多的取決於基建水平、製造業水平等等,而不是人突然變得能吃了。這種背景下,糧食本身的供給,在糧食安全方面的佔比,就會降低。

未來糧食的出口競爭 不亞於原油市場的競爭

這就類似於說,如果我可以把麵粉的保質期變為十年,那麼同樣的供給,我的糧食安全係數就遠高於只能把麵粉的保質期搞到三年的國家。而提升麵粉的保質期,需要的是工業能力,而不是農業能力。這就是為什麼工業強國很難出現糧食危機的原因,反而糧食眾多的農業國很容易出現飢荒,因為天氣稍微不好,一年沒收成,就吃不上東西了。

你看美國大兵,總是帶著各種醬,各種罐頭,各種保質期很長的牛奶,在打仗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這類深加工食品,每頓還得給士兵蒸包子、炒菜,那我們的後勤成本得多高,而且耗費的時間也非常長,更容易暴露,那你說誰的食品後勤安全性更高?

另外,從供給層面來說,未來糧食的出口競爭,不亞於原油市場的競爭。這裡面牽扯到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未來全球經濟的總體走向,以及地緣政治的歷史性格局變化問題。

借助糧食的問題,我這裡展開來說一下。

比如巴西、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到底還有沒有機會成為德國、日本一樣的,靠出口工業產品成為新世紀工業強國的可能,我個人認為可能性非常小,因為已經不具備產業鏈條件,而且也不具備市場需求基礎,這個我在講中國製造業的時候說過。

那麼這些國家,未來真正的收入來源,一個就是得靠出口能源,一個是得依靠出口糧食,比如出口給像中國、日本等這樣的工業化國家。這是一個歷史大趨勢,如果想改變這種趨勢,對這些國家來說,成本巨大,收效甚微。

我再舉個例子,當年在大英帝國的分工體系裡,英國本土以生產工業品為主,其他比如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給大英帝國提供農產品和其他原材料就好了,這種分工已經持續了數百年,以至於這些國家已經習慣了這種分工,而且也都過得不錯。

歐洲絕對不會給俄羅斯什麼甜頭

所以我的預測是,未來一兩百年裡,只要俄羅斯放下身段,能夠真正跟中國交好,給中國供給農產品和能源,俄羅斯人也會過得很好。別以為我是在說笑,你可能覺得現在俄羅斯還有強大的軍工支撐,其實那點工業家底,以及外面的市場需求,已經無法支撐俄羅斯的經濟體係了。如果不是最近幾年使勁給中國賣能源和農產品,俄羅斯經濟會更差。

要知道去年,俄羅斯向50多個國家出口軍火,總共才賣出去150億美元,中國從美國進口糧食的額度,每年就300億美元。

但如果俄羅斯依然朝三暮四,放不下身段,天天想著往歐洲鑽,最後的結果就跟現在一樣,其輸往歐洲的能源生意很快就會被沙特等搶了,向歐洲出口農業吧,無法跟美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等競爭。

歐洲絕對不會給俄羅斯什麼甜頭,這就好比土耳其,北約這個軍事聯盟裡面,需要土耳其的時候,很快就讓土耳其加入,因為得幫著美國和歐洲對抗俄羅斯,但歐盟這個經濟組織,實實在在的獲利體系,絕對不會要土耳其的,也就是,你可以幫我做打手,但不要想著跟我一起切蛋糕。歐盟對土耳其都是這樣,更不要說自己十分忌憚的俄羅斯了。

俄羅斯終究會明白這個道理,想跟歐洲一起切蛋糕,是不太可能的。俄羅斯真正的命運在東方,如果放下身段和某些沒必要的尊嚴,真正跟中國交好(內心深處),一心一意給中國提供能源和農產品(開發遠東耕地),中國按照目前的工業實力,再發展五十年,俄羅斯的富裕程度,將不亞於加拿大、新西蘭等。

但如果中國對俄羅斯這種朝三暮四的想法也存在戒心,那麼中國就會擴展更多的進口渠道,就算成本高,也會向更多的中東國家進口能源,也會向美國、巴西等等進口農產品,這樣輸送給俄羅斯的真正利益就會大幅減少,長期下去,俄羅斯的影響力會繼續下降。

因為俄羅斯想控制中亞和中東,但中亞和中東這些國家,跟俄羅斯經濟是競爭關係,而不是互補,都是能源出口國,都是沒有什麼製造業的國家,這次沙特針對俄羅斯的石油價格大戰就是最直接的體現。

另一方面,想用能源通道來幫助歐洲,試圖跟歐洲達成某種經濟綁定,那是俄羅斯一廂情願。

這次沙特在持續發動油價大戰的同時,還啟動了另一個動作,那就是給歐洲石油企業大量的輸送低價原油,然後大量的購買歐洲石油企業的股票,同時啟動對英國等歐洲國家大規模的主權基金投資,這意味著沙特可以給歐洲長期供應低價能源,損失的錢可以通過對這些國家石油企業,以及整個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投資,來回收。俄羅斯有千億美元的主權基金對歐洲進行投資嗎?所以俄羅斯想通過能源這條通道,跟歐洲綁定的路,也被沙特給斬斷了。

肖磊:美國油價詭異跌入負值,中國應警惕這個信號
肖磊:美國油價詭異跌入負值,中國應警惕這個信號

另外,美國在未來肯定會加大對歐洲的天然氣供給,只要價格稍微降低一些,沙特和美國就可以支撐起整個歐洲的能源體系。到那時,有俄羅斯什麼事情?

同樣的,如果中國無法跟俄羅斯建立真正的互補型經濟,那麼中國一方面就要更大規模經略中亞和中東,跟俄羅斯諸多傳統勢力範圍產生衝突,另一方面還要保證糧食安全,佔用更多的土地和水資源,國內工業的成本會越來越高,面對歐洲、日本、美國等的競爭優勢會被削弱。

所以,中國真正要戰略性崛起,另一個變量是俄羅斯,而俄羅斯要真正在未來長期的過得很滋潤,中國是唯一可以幫助俄羅斯的合作夥伴。這跟兩國歷史無關,這考驗的是兩國政治家的現實和戰略智慧。

大家應該知道,美國製造業的崛起,跟北美經濟共同體是分不開的,加拿大給美國提供了低廉的能源和原材料,而美國給加拿大提供了加入美國整體經濟規模的機會,而墨西哥給美國提供了廉價勞動力。這是美國經濟曾經內需無憂、外部稱霸全球不可忽視的支撐力。

肖磊:美國油價詭異跌入負值,中國應警惕這個信號

加拿大人口只有不到4,000萬,但中美貿易總額直到2015年的時候,才超過了美加貿易總額,而美墨加貿易總額已經超過了1.2萬億美元。要知道中國跟俄羅斯,以及東盟整個貿易總額,還不到7,000億美元。

中國為什麼要經略南海,很多時候也是主動將產業鏈轉移到東南亞地區,那是因為東南亞的製造業,上游是中國。越南工業開發區裡面的加工廠,十個廠子,有五個是中國老闆,有八個是中國人在管理,而這些工廠上游供應商,幾乎全部都來自中國。

肖磊:美國油價詭異跌入負值,中國應警惕這個信號

東盟有6.5億人口,美國南面的墨西哥只有1.2億人口。一旦打造出來一個超級供應鏈體系,對於全球製造業來說,將會是歷史性的。

所以,中國向北,必須要完成跟俄羅斯的互補性經濟整合,而向南,一定是要整合東盟的勞動力市場,這樣才能奠定真正的競爭基礎,跟美國,以及西方強國展開以百年計的全球經濟競爭。

未來將是一個由資本過剩 逐步向戰略物資過剩持續演化的時代

同樣的道理,俄羅斯和東盟如果沒有了中國,當然也會發展,但存在感和整個生存條件就沒那麼好了。俄羅斯有很大的國土,國民當然餓不死,但跟美國持續鬥下去,也可能就變成了一個大號的朝鮮,畢竟手握核武器。

而東盟,如果沒有中國的市場和供應鏈溢出,就是一個大號的菲律賓,長期的農業化,最後還可能是毒品等重要的加工市場。

肖磊:美國油價詭異跌入負值,中國應警惕這個信號

這個世界,很多國家,該到選擇百年國運的時候了,中國沒有劃分勢力範圍的概念,但並不代表中國會輕易讓出自己的經濟領地。而中國主導的亞洲經濟圈,必定是平等的,除了道義層面,全球還有諸多製衡機制,大家慢慢都會明白的。

東盟的問題,南海是重點,而南海現在跳得最高的是越南,我覺得這種認不清形勢發展的舉動,可能還會持續,但我想說一個事實。

中國和越南的貿易總額,已經突破了1,000億美元,跟中俄貿易總額相仿,佔越南整個對外貿易額的超過25%。

國家與國家的關係,不是簡單的歷史關係,更多的是國家利益層面的考量,哪些是重大利益,哪些是邊緣利益,一定要分清楚。對於越南這種,一心一意要發展經濟的國家,逐步也會明白這個道理。

南海雖然也是越南的核心利益,但南海問題,越南一方面根本就不佔理,另一方面如果不跟中國合作,自己根本就沒有順利開發南海的可能性,這個就算美國等介入,也無濟於事,因為中國可以為南海一戰,美國可以為越南一戰嗎?南海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但對於美國來說,屬於邊緣利益,否則2016年的對峙,就已經開戰了。

肖磊:美國油價詭異跌入負值,中國應警惕這個信號
肖磊:美國油價詭異跌入負值,中國應警惕這個信號

就在越南各種挑釁之際,中國最近連續發布了關於南海的相關消息。

那好,今天就跟大家講這麼多。

總體來說,未來將是一個由資本過剩,逐步向戰略物資過剩持續演化的時代,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可能已經不是對戰略物資的爭奪,而是對其的再加工和有效使用,說白了,就是在各種制度之下,人類對自身運作能力的挑戰和較量,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製造業的發展等等。

如果沒有更有效的組織能力,以及足夠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製造業升級,消費就會受到嚴格的限制,甚至不可持續,同時也就無法帶動區域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整合,從而無法形成更加長遠的全球生存和競爭優勢,就會失去群雄逐鹿的歷史機會。

編按: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肖磊看市」(ID:kanshi1314),作者 肖磊。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原題:肖磊:美國油價詭異跌入負值,中國應警惕這個信號 )

延伸閱讀:拆解國際油價跌 燃油零售價不減之謎|莊太量:唔減一半都要減三成|環境局促油公司盡快減價|香港油價

延伸閱讀:國際油價在供求平衡下該可重越每桶 20 美元 | 三星原油期 - 郭思治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