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優品(NYSE:JMEI)在美國紐約交易所的表演終於落下帷幕。

但為它謝幕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憤怒和失望。

昔日的電商巨星

北京時間4月15日,聚美優品公告稱,「已完成與母公司Super ROI Global Holding Limited的合併,終止公開上市,成為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1月12日,公司提出收購要約,以20美元每份ADR(即2美元/股)的價格,收購在外流通的普通A類股份。4月9日0時,買方團完成超過4,034萬股A類普通股股票收購(約佔流通中聚美優品已發行A類普通股股票總量的63.7%),持有上市公司約96%的投票權。此次私有化僅耗時三個月。

收購看似進行得迅速而順利,但其中仍然夾雜著股東們的不甘與無奈。

畢竟,聚美優品的上市價格是27.25美元/股,是此次要約收購價格的十幾倍。

回想2016年CEO陳歐第一次想對聚美優品進行私有化之時,提出7美元/股的收購價,被憤怒的股東們以收購價格太低為由拒絕,並被冠以「陳七塊」的綽號。今昔對比,股東們定有萬千感慨。

然而,此次接受收購是他們能選擇的最佳止損方案,因為聚美優品已經不是曾經那個風光無二的電商巨頭。

由於起步早、定位準,團美網(聚美優品前身)乘著中國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和團購模式剛剛萌芽的這兩股東風,創始5個月註冊會員就超過10萬。之後不到一年時間,聚美優品銷售額突破1.5億元,並受到了紅杉資本等頂級創投企業的加持,春風得意,無人能敵。

隨著公司的發展,聚美優品年輕的CEO陳歐成為了早年的「流量小生」。

「我為自己代言」、「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陳歐體」宣言直達80後、90後內心深處,引發無數少男少女的追捧模仿。即使在那個微博還沒有非常普及的年代,陳歐的微博粉絲已經有一百多萬,常常隨便發條微博就有幾千萬的閱讀量。

陳歐藉著聚美優品成名,而他在成名之後乘勢參加了《非你莫屬》《快樂女聲》《天天向上》等多檔綜藝節目,反過來也成為聚美優品最好的營銷。

2013年,已經連續8個季度盈利的聚美優品以三週年為契機,進行降價促銷。沒想到此次促銷因參與人數過多,導致網站崩盤、倉庫爆倉,訂單量是往日促銷活動的20倍。當時,聚美優品高管團隊都要到庫房打包商品。

就在這如日中天的時候,聚美優品於2014年5月16日,由當時「美國紐交所史上最年輕的中國CEO」陳歐敲響了上市鐘聲,市值一度超過55億美元。

但上市前後,聚美優品開始頻繁遭遇困境--

從2013年起,嬌蘭、DHC、蘭蔻等國際化妝品牌紛紛否認了聚美優品官方說明的「合作」。

2014年7月底,祥鵬恆業商貿有限公司店供應商通過偽造品牌授權書和報關單等,在聚美等多個電商平台銷售假冒服裝和手錶。這一爆料給聚美優品帶來了美國多家律所的起訴和連續4個多月下跌的股價。

為渡過危機,2014年12月,陳歐在暴怒之下宣布「剁掉整個奢侈品部門」,轉為自營模式。原本收取的第三方佣金沒有了,聚美優品毛利率驟降,業績持續承壓。2015年,雖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8%,但淨利潤同比下降69.66%。

聚美優品私有化 中概股退市潮要來了?

認為聚美優品「在美股市場被嚴重低估」的陳歐提出將公司私有化,沒想到這一提議不僅沒能得到股東同意,同時還挫傷了股東的信心。從2016年起,聚美優品的股價再也沒有回到7美元/股。

這時,多家電商平台--特別是京東、淘寶等綜合型電商平台--迅速崛起,聚美優品市場佔有率不斷下降。再加上國家出台了跨境稅改新政,聚美優品開始四面楚歌。

為了自救,聚美優品在多個領域進行嘗試,先後投資了寶寶樹、聚美影業、共享充電寶等。

這樣四處出擊毫無章法、「不務正業」的經營戰略雖然也曾給聚美優品帶來些許投資收益,但引起了高管層的不滿和投資人的強烈質疑。2017年聯合創始人戴雨森的出走,讓聚美優品的市場信心降到冰點。

更讓人擔憂的是,聚美優品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長期處於低位,意味著公司的風險應對能力極弱。

聚美優品私有化 中概股退市潮要來了?

昔日的電商巨星已經回天乏術。

疊加疫情影響、美股普遍暴跌,聚美優品此時拋出2美元/股的收購價格,比發布要約收購公告前一天收盤價溢價14.7%,也算是給老股東們最後的溫柔。

垂直電商的困境

作為起步最早的垂直電商,聚美優品的經歷是中國垂直電商發展的縮影。

垂直電商是指在某一個行業或細分市場深化運營的電子商務模式,其銷售的基本上都是某一特定領域的產品。

由於垂直電商門檻相對較低,加之綜合型電商發展尚未成熟,在美妝等細分領域還未完成佈局,投資人對電商領域行業細分存在機遇的預判。2010年至2015年,垂直電商遇到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除了以美妝為主打的聚美優品,特賣垂直的唯品會、服裝垂直的麥考林、鞋類垂直的樂淘、酒類垂直的酒仙網、網酒網、1919、包袋垂直的麥包包等,都在這段時期有過一段輝煌。

2015年,艾瑞發布的《中國女性美妝網購趨勢分析白皮書》中曾顯示,選擇網購的受訪者中,通過綜合性平台、品牌官網和垂直電商網站購物的比例分別為45%、36 %和34%,三分天下。

極盛時期,麥考林、噹噹網、聚美優品、唯品會等均赴美上市。

然而,隨著綜合電商的飛速發展以及消費者對於一站式購物的需求,本來就難以把口碑轉化為流量的垂直電商受到極大衝擊。

兩三年內,曾經的巨頭紛紛凋零。

2016年,噹噹網和麥考林先後私有化退市;

曾為女性化妝品消費領軍者的中國美妝電商第一股天天網,因未能按照規定時間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出具警示函,將終止其股票掛牌,由此深陷生死迷局;

樂峰網倒閉,1號店賣身京東,考拉投靠阿里,聚美優品轉型綜合電商;

唯品會和酒仙網則積極求助綜合電商平台,與天貓、京東等平台合作分銷,分銷平台為其帶來的收益已佔全年銷售額的1/4以上。

截止2018年,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三巨頭佔據中國網購市場份額近70%,在各細分領域的專業性、口碑和客流量均超過垂直電商。

垂直電商再也不可與之一戰。

聚美優品私有化 中概股退市潮要來了?

 掀起中概股退市潮?

聚美優品所在的垂直電商市場份額逐年下滑,短期不能找到出路,被投資人拋棄,公司流動性差,企業從市場上融資困難。這是聚美優品下定決心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有資深美股分析師認為,中概股在美國市場普遍流動性偏差。

導致中概股流動性差、市值常被低估的原因,主要來源於中外市場發展情況和需求不同導致的對中概股企業的懷疑和負面判斷。

例如,在回應灰熊調研的做空報告時,跟誰學(NYSE:GSX)稱,灰熊之所以做出不客觀的指控,是因為「對中國的大班授課模式不了解」。

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不乏因在美公司價值被低估,而選擇私有化退市的,如奇虎360(NYSE:QIHU)、巨人網絡(NYSE:GA)、中國手游(NASDAQ: CMGE)等。

在美國上市的249家中概股企業中,自上市以來股價跌幅超過90%的有27家,而上市以來股票價格上漲的僅有不足100家。

近十餘年,美股整體呈慢牛走勢,納斯達克指數從2009年2月27日收盤的1377.84點漲至2020年4月14日收盤的8515.74點,漲幅超過600%。

難道千里迢迢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大多經營不善?

更可能的原因,恐怕是來自大洋彼岸投資人的偏見。

除了市值被低估,美股相較於A股而言嚴苛的退市製度,是中概股退市的第二大威脅。

納斯達克交易所有「一美元退市」制度,即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每股價格不足一美元,且這種狀態持續30個交易日,納斯達克市場將發出預虧警告,被警告的公司如果在警告發出的90天裡,仍然不能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自救以改變其股價,將被宣布停止股票交易。

截至2020年4月14日美股收盤,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165家中概股企業中,收盤價低於1美元的有33家,還有另外數十家企業股價一直在1美元上下波動。這些企業是否會自願退市或被強制退市,都有待見證。

2020年對中概股更是特殊的一年。

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的世界範圍股市暴跌引發的拋售,中概股今年還受到了做空機構的「青睞」。由瑞幸事件開始,愛奇藝、好未來、跟誰學紛紛因被做空而備受熱議,愛奇藝和跟誰學更是遭到兩家做空機構的聯手狙擊。

這不僅讓人聯想到2011年的中概股信任危機中,46家已經上市的中概股因為遭到第三方空頭機構的獵殺被迫退市或停牌。

這樣的做空潮,會被別有用心的外國媒體和機構與當下肆虐的疫情相結合,大肆渲染,變成又一次對中概股的「大屠殺」嗎?

2011年的經驗表明,在這樣的「大屠殺」中,即使是清白的中概股企業,也會受到極大牽連。

一方面,由於輿論的恐慌,投資者對於中概股信心下跌,資金可能集體出逃,導致企業失血嚴重,融資困難。

另一方面,無端的訴訟、審查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時間和資金浪費。準備上市的中概股的發行價、股價、估值,都會受影響。

市場資金短缺,信任值逐漸下降,2020年,中概股凜冬已至。

但希望還是有的。

2012年,唯品會在信任危機中以超低價發行,被稱為「流血上市」。經過8年的不斷優化和轉型,現在市值已超過111億美元,股價自上世以來漲幅高達2449.32%。

在信任危機中堅持下來的企業,如百度(NASDAQ:BIDU)、網易(NASDAQ:NTES)、新東方(NYSE:EDU)等,也收穫了幾十倍的漲幅。

在這輪寒冬裡,中概股會大批「死亡」,還是會堅持過這個冬天,見證下一次春暖花開?BT財經將持續關注。

該信息由財經時報中文版提供。

延伸閱讀:VIPKID起訴跟誰學以不正當手段竊取商業機密 並索賠800萬元 

延伸閱讀:香櫞研究:跟誰學虛構70%營收 學生人數及收入與實際狀況不符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